明清時期,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四區;1957年12月,屬坪山鄉;1958年11月,屬寶安縣坪山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葵涌區坪山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坪山公社;1983年7月,屬坪山區;1986年10月,屬坪山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坪山鎮;2004年,屬坪山街道六聯社區;2006年6月,屬六和社區;2009年6月至今,屬深圳市坪山新區坪山街道六和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為朱姓、李姓。兩姓先祖從今江西景德鎮遷移到今廣東深圳坪山罌子窯,再遷移至此。
2015年末,戶籍人口75人,其中男性36人,女性39人;80歲以上5人,最年長者87歲(女);實際在村人口70人。非戶籍外來人口350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12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約40人,主要分布在美國。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傳統經營以農業為主,種植水稻、花生、小麥、玉米、番薯、木薯等。20世紀80年代末引進第一家"三來一補"企業,開始發展工業經濟。2005年,成立深圳市坪山新和股份合作公司,村民成為股東。現集體經濟為工業廠房出租,有廠房3棟,總面積約1.8萬平方米,2015年租金收入約340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和工資性收入等。傳統(節慶)食品有米粄、米程等。
龍坪路、新和路、甲片路、行政二路經過該村。1975年通電,1986年通電話,1997年通自來水,2002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2005年通網際網路。培英學校集幼稚園、國小、國中為一體,有9個年級,46個班級,2015年在校學生2281人,教職工98人。村中建有新和公園。村中有棵大榕樹,樹齡110多年,2015年被認定為國家三級古樹,編號02080005。
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現存1座,一進兩開間,占地面積約80平方米,為磚、石、三合土結構。
每年農曆二月初二,村民在罌子窯大榕樹下拜伯公,將雞、豬、魚、果品、素菜等祭品擺於伯公廟前的空地上,由村中老者或較有威望的人主持儀式。儀式結束後,村民就地聚餐,飯後每戶分得一份豬肉。
代表性人物∶
朱新漢(1911-1968),原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戰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坪山供銷社工作。
朱松,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戰士、通訊員,在送信過程中被漢奸告密,於東莞官井頭被捕,後犧牲。
朱盤娣(1926—2012),又名朱群,原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戰士,先後任交通站交通員、油印室油印員(印製部隊的《前進報》);1946年6月隨東江縱隊北撤至山東煙臺;1947年8月1日編入兩廣縱隊,在司令部工作;1950年,任華南軍區司令部政治指導員(連級);1951年12月轉業到廣東省衛生廳;1956年8月,任湖南省寧鄉縣人民醫院副院長。
朱盤生(1930—),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戰士,曾任深圳東江供水工程管理局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