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和村民委員會

新和村民委員會,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0.00公里,距離鎮10.00公里, 國土面積48.11平方公里,海拔1100.00米,年平均氣溫16.50℃,年降水量946.20毫米,適宜種植甘蔗等農作物

有耕地6213.60畝,其中人均耕地2.60畝;有林地56547.00畝。全村轄10個村民小組,有農戶773戶,有鄉村人口3450人,其中農業人口3290人,勞動力2021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612人。

2012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832.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080.00元。 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新和村民委員會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中國西南
  • 面積:48.11平方公里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人文地理,發展重點,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6213.60畝(其中:田2000畝,地4013.60畝),人均耕地2.60畝,主要種植甘蔗等作物;擁有林地56547.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1123.2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3.52畝,主要種植甘蔗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6350.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3年底,全村有499戶通自來水,有264戶飲用井水, 有783戶通電,有218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783戶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783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783戶。
該進村道路為屬於柏油、水泥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0.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0.00公里。  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2000.00畝。
該村到2013年底,有磚混結構住房396戶,有25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45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703萬元,畜牧業收入443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108頭,肉牛467頭,肉羊351頭); 林業收入28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1622萬元, 工資性收入156萬元。
農民人均純收入833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56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45人 ,在省內務工105人,到省外務工240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甘蔗,主要銷售往本縣。
2013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852.00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核桃 茶葉、咖啡、澳洲堅果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畜牧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783戶,共鄉村人口3347人,其中男性1773人,女性1574人。其中農業人口3110人,勞動力2041人。
到2013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581;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188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室,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1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0.00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新和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勐永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50公里,距離中學10.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254人,中學生89人。有教職工15人,校社面積1863平方米。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63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5910.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14.40萬元,有固定資產42.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2.5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3個,黨員總數61人,黨員中男黨員53人,女黨員8人。 團員90人。

人文地理

新和村以漢族、傣族、拉祜族、彝族為主。每年4月15日,"潑水節"到來之際,村里都到傣族居住的寨子共同歡渡節日,跳起了孔雀舞,互相潑水祝福。春節來臨之時傣族寨子裡的小姑娘、小伙子相約"丟包",以此方式向對方示愛。農曆的6月24日,"火把節"到來之際,村里共同歡渡節日,夜晚以打歌最為熱鬧,家家戶戶換上節日的盛裝,在村裡有威望老人的帶領下,吹起蘆笙,跳起他們獨特的"垛腳舞"。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困難和問題:首先是道路及進村入戶硬板路問題,芒崗組、茶廠組由於是狩獵民族,又屬於高寒山區,村里距離公路比較遠,所以到目前還未通路,一定程度上也給人民民眾的生活生產及山村醫療帶來困難。進村入戶硬板路問題,由於資金不足,一些道路仍為土路,在一定程度上給村民的生活生產帶來了影響。在衛生上,住房和豬圈、牛圈沒有分開,所以很難實現村容整潔。在教育上,學校的硬體配套不夠齊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在人畜飲水方面,資金的嚴重缺乏比較突出。。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大力發展甘蔗、茶葉、蔬菜、核桃產業,增加農民收入,不斷加大農民科學技術培訓,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改善農民生活環境。。。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