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詩:在歷史與哲學的長廊之間

新古詩:在歷史與哲學的長廊之間

《新古詩:在歷史與哲學的長廊之間》是一本2022年文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程皓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古詩:在歷史與哲學的長廊之間
  • 作者:程皓月
  • 出版社:文津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2年8月1日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805548135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是程皓月續《儒魂》之後又一力作,在延續其獨特寫作風格與震撼閱讀體驗的同時,作者將思考視野投向大歷史演變的哲學敘事;以先秦至唐末跨越1600年的歷史變遷為內容,以儒家思想為史觀解讀,以新古詩為表現形式,展現出中國浩瀚歷史進程的哲性與美學。作者在書中“破、立”並行,在繼承國學大師季羨林對新詩批判的同時,從歷史發展與哲學流變的綜合視角解釋中國古典詩歌四言、七言、五言等詩體成因及演變過程,對困惑學術界百年的古體詩形式成因提出獨到的見解;又以中國哲學思想核心為概念再創新古詩。本書構成當代古詩創新的一個範本,彰顯中國人的宇宙觀、歷史觀、文學觀;在新時代中國哲學、史學轉型的大背景下,邁出美學轉型、詩學先行的關鍵一步。

作者簡介

程皓月,名彬,號詩儒。當代儒家、詩人、隱士。
1979年生於北京,於1999年開始寫作。長期致力於中文詩歌與中國哲學的融合、重塑與再創新;將中國當代儒學發展與中國古典詩歌創新相結合,創“新七言”,是新時代彰顯中國特色的“新古詩” 作家。
於2021年紀念孔子逝世2500周年之際,出版大型儒學思想史詩《儒魂:當代儒家的新古詩》。突破了過去固化的將儒學與詩學割裂的單向研究視野,以儒家思想創新古典詩歌形式,再以創新性的“新古詩”書寫2500年中國儒學史,完成了儒學與詩學的“雙向互譯”。
《新古詩:在歷史與哲學的長廊之間》是其“孔子·2500寫作計畫”的第二部作品,是將“新古詩”詩體與歷史解讀相融合的又一部大型“國魂史詩”。作者以“新古詩”重繪了從東周至唐末跨越1600年的“歷史切片”,再以“經不離史”的方式引用儒學大家註解歷史的精神,從而點亮了中華民族在發展中的曲折經歷與不朽傳奇的一個個瞬間。《新古詩》將給讀者帶來更加震撼的思想審美與閱讀體驗。

目錄

第一輯 王霸之夏
東周·平王東遷 /003
東周·秦風小戎 /004
東周·文侯之命 /005
東周·鄭伯闕泉 /006
東周·曲沃克翼 /007
五霸·齊桓庭燎 /008
五霸·宋襄不鼓 /009
五霸·晉文逐麋 /010
五霸·秦繆霸戎 /011
五霸·楚莊問鼎 /012
五霸·弭兵會盟 /013
吳越·季子掛劍 /014
吳越·吳王闔廬 /015
吳越·勾踐洗馬 /016
吳越·夫差自刎 /017
爻變·鄭有七穆 /018
爻變·公卑桓強 /019
爻變·黃父問禮 /020
爻變·田常取齊 /021
爻變·三家分晉 /022
爻變·受經子夏 /023
六國·韓哀滅鄭 /024
六國·分周為兩 /025
六國·梁惠稱王 /026
六國·燕噲禪讓 /027
六國·齊宣伐燕 /028
六國·胡服騎射 /029
六國·楚懷入秦 /030
六國·長平之戰 /031
秦祚·獻公稱伯 /032
秦祚·商鞅變法 /033
秦祚·文武之胙 /034
秦祚·昭襄滅周 /035
四公子·孟嘗君 /036
四公子·平原君 /037
四公子·信陵君 /038
四公子·春申君 /039
九流·孔子 /040
九流·孟子 /041
九流·荀子 /042
九流·老聃 /043
九流·莊周 /044
九流·墨翟 /045
九流·惠施 /046
九流·公孫龍 /047
九流·孫武 /048
九流·吳起 /049
九流·起翦頗牧 /050
九流·公孫衍 /051
九流·張儀 /052
九流·稷下學宮 /053
九流·鄒衍 /054
九流·屈原 /055
九流·呂不韋 /056
九流·李斯 /057
九流·荊軻 /058
始皇·秦滅六國 /059
始皇·觀禮於魯 /060
始皇·鹹陽宮諫 /061
始皇·始皇默然 /062
始皇·亡秦者胡 /063
始皇·秦兵馬俑 /064
第二輯 楚漢傳奇
仁·斬蛇起義 /067
仁·張良進履 /068
仁·胯下之辱 /069
仁·大澤起義 /070
仁·陳王至陳 /071
仁·梁起東阿 /072
義·指鹿為馬 /073
義·卿子冠軍 /074
義·巨鹿之戰 /075
義·西略入關 /076
義·懷王之約 /077
義·鴻門宴 /078
義·戲亭分封 /079
義·西楚霸王 /080
禮·月下蕭何 /081
禮·暗度陳倉 /082
禮·山東崩亂 /083
禮·彭城之戰 /084
禮·京索之戰 /085
禮·漢王請和 /086
禮·紀信誑楚 /087
智·背水一戰 /088
智·成皋之戰 /089
智·濰水沉沙 /090
智·廣武對峙 /091
……
第三輯 兩漢經學
漢初·今文經 /113
漢初·無為而治 /114
漢初·漢家儒宗 /115
文景·三家詩 /116
文景·高堂士禮 /117
文景·吊屈原賦 /118
文景·公羊春秋 /119
漢武·河間獻王 /120
漢武·魯壁藏書 /121
漢武·黃老刑名 /122
漢武·淮南子 /123
漢武·春秋繁露 /124
漢武·公孫主父 /125
漢武·絲綢之路 /126
漢武·封狼居胥 /127
漢武·琴挑文君 /128
漢武·漢武帝 /129
漢武·漢郊祀歌 /130
漢武·天人之際 /131
漢武·古文尚書 /132
宣元·伊霍之事 /133
宣元·河內女子 /134
宣元·漢家制度 /135
宣元·京房易經 /136
宣元·大戴禮記 /137
宣元·說苑新序 /138
宣元·張侯論語 /139
始建國·王莽篡漢 /140
始建國·五德始終 /141
始建國·揚雄子云 /142
始建國·劉歆 /143
光武·光武中興 /144
光武·臣不為讖 /145
光武·嚴光釣台 /146
光武·二十八將 /147
……
第四輯 魏晉風度
三國·天下歸心 /169
三國·周郎顧曲 /170
三國·諸葛武侯 /171
三國·琴操獨斷 /172
三國·孟子章句 /173
三國·鄭玄康成 /174
三國·文姬歸漢 /175
三國·建安風骨 /176
三國·漢魏禪讓 /177
三國·太極殿 /178
三國·孔子家語 /179
三國·正始石經 /180
三國·維摩詰說 /181
七賢·玄學 /182
七賢·何晏 /183
七賢·王弼 /184
七賢·夏侯玄 /185
七賢·竹林七賢 /186
七賢·嵇康 /187
七賢·阮籍 /188
西晉·天命有晉 /189
西晉·黃帝內經 /190
西晉·左傳集解 /191
西晉·竹書紀年 /192
……
第五輯 裂變
宋·劉裕北伐 /211
宋·世說新語 /212
宋·儒玄史文 /213
宋·顏謝 /214
宋·元嘉北伐 /215
宋·宋明堂歌 /216
齊·吾本布衣 /217
齊·昭夏之樂 /218
齊·竟陵八友 /219
齊·文心雕龍 /220
梁·蕭衍受禪 /221
梁·鐘離之戰 /222
梁·千字文 /223
梁·畫龍點睛 /224
梁·一葦渡江 /225
梁·昭明文選 /226
梁·昭明太子分則《金剛經》 /227
梁·論語義疏 /228
梁·會三教詩 /229
梁·侯景叛梁 /230
梁·江陵焚書 /231
陳·霸先建陳 /232
陳·玉台新詠 /233
陳·游玄桂林 /234
陳·憶南朝 /235
……
隋·開皇之治 /254
隋·我興由佛 /255
隋·隋大興城 /256
隋·大運河 /257
隋·五郊歌辭 /258
隋·論語述議 /259
隋·河汾門下 /260
隋·隋末民變 /261
隋·淮陽感懷 /262
隋·宇文化及 /263
第六輯 唐的夢
五皇·晉陽起兵 /267
五皇·天策上將 /268
五皇·升仙太子碑 /269
五皇·御注三經 /270
五皇·元和中興 /271
太宗·虎牢之戰 /272
太宗·玄武門變 /273
太宗·貞觀之治 /274
太宗·昭陵六駿 /275
四伐·夜襲陰山 /276
四伐·東征高麗 /277
四伐·西滅突厥 /278
四伐·和親吐蕃 /279
四子·隱太子 /280
四子·孝敬皇帝 /281
四子·章懷太子 /282
四子·永泰公主 /283
四臣·長孫無忌 /284
四臣·許敬宗 /285
四臣·上官儀 /286
四臣·郭子儀 /287
四變·神龍革命 /288
四變·景龍之變 /289
四變·唐隆之變 /290
四變·先天政變 /291
四館·文學館 /292
四館·北門學士 /293
四館·翰林院 /294
四館·弘文館 /295
八典·經史子集 /296
八典·經典釋文 /297
八典·群書治要 /298
八典·五經正義 /299
八典·藝文類聚 /300
八典·北堂書鈔 /301
八典·馬總意林 /302
八典·杜佑通典 /303
……
第七輯 新古詩宣言
新古詩的背景 /337
季羨林:新詩是一個失敗 /338
謝冕的複雜心情 /339
古體詩的孔子與英譯體的上帝 /341
“新詩”不新 /344
《芻議》溯源 /344
“新詩”的“成功學” /345
“新詩”與名聲 /347
混亂與現狀 /349
超越五四的局限 /352
宇文所安眼中的北島 /352
五四的局限 /353
“去中國化”的悖論 /356
突破“1917 後遺症” /358
新古詩的美學 /360
新古詩的命名 /360
新古詩的概念 /360
象與數:“天人合一”的方法論 /360
儒學視角下的古典詩體確立性 /362
新古詩之體 /367
後記 /37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