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村(五大連池市和平鎮新利村)

新利村(五大連池市和平鎮新利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新利村位於黑龍江和平鎮3公里處,總面積16300畝,無霜期110天,降水量102毫米,乾旱、蟲災嚴重,人多地少,基礎設施差,地處丘陵地帶,土質單薄,生態環境逐年惡化,該村即不靠山,又不靠水,資源貧乏嚴重製約村域經濟發展。全村三個自然屯,2001年,有居民504戶,1700口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利村
  • 位於黑龍江和平鎮3公里處
  •  總面積:16300畝
  • 降水量:102毫米
經濟狀況,基礎設施,脫貧工作,貧困原因,發展目標,

經濟狀況

新利村,2001年,人均耕地6畝,人均糧食占有量180公斤,畜牧業收入65000元,副業收入8500元,勞務輸出收入96000元,人均純收入1126元,村級債務310萬元,村級債權30萬。
該村有耕地面積12100畝,都是旱田,玉米、大豆、小麥種植面積各占總面積的10%、60%、20%其它種植面積占10%,2001年全村總產847噸,人均產糧498公斤。大牲畜、牛、豬、羊、家禽存欄分別是:101頭、203頭、150隻、2670隻。95%以上的農戶仍按照傳統落後的耕作方式和傳統的以糧為主的經營模式。

基礎設施

2001年,有村級國小一所,通路等級四級,通有線電話戶數一戶,住磚房59戶,住草房445戶(其中危房14戶),飲水井3眼,大中型拖拉機3台,小型施拉機61台。

脫貧工作

貧困原因

通過對農戶詳細調查發現,造成新利村貧困原因的因素很多,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是,自然災害,由於98年水澇及早霜造成減產糧食61萬公斤,直接經濟損失48.4萬元,1999、2000兩年又遇歷年罕見的乾旱糧食減產132萬公斤,經濟損失108萬元,2001年除遭受特大旱災外又遭蟲害糧食減產73萬公斤,經濟損失52.3萬元。
二是,由於多年自然災害農民收入大大降低對土地的投入相應減少,使土地板結土質降低糧食減產、加之信息不靈、絕大多數農戶依然按傳統方式耕作,對糧食結構調整認識不足制約了經濟發展,所以使很多農戶加入貧困行列。
三是,人多地少村民除種地之處沒有其它經營項目,剩餘勞動力達三分之二無事可做,坐吃山空,偶遇意外事故無經濟條件造成貧困。
四是,經濟基礎薄弱,子女就學,婚嫁,生病等原因導致貧困。
五是,由於糧食價格下降、部分農戶投入多效益少、連年乾旱沒有防旱措施,加之樹影地造成660畝地絕產,使這些農戶走入困境。

發展目標

1、提高教育設施水平,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基礎在於教育。認真貫徹落實“九年義務教育制度”採取各種措施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就學,使全村兒童入學、鞏固率達到100%建成設備較為齊全的微機室,實驗室,及體育設施。
2、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綜合治理水打溝十條,防止水土流失,整修田間路5000延長米完善田間防護林,實現村屯田間道路林網化。
3、改善民眾生活水平,建設農戶危房800平方米,整體提高人均生活水平,人均收入達到2500元,人均產糧達率1200公斤,全村實現穩定快速發展。
4、農村生態環境逐步改善。村屯綠化,退耕還林,荒地荒溝治理程度達95%以上,林木覆蓋率達到20%以上,使生態環境得到初步改善。
5、產業結構調整合理化。糧食種植實現作物品種優質化,食品綠色化,在確保糧食生產的前提下,大力發展棚室蔬菜生產,開發路邊經濟,護大地膜覆蓋西瓜、香瓜及蔬菜技術,擴大養殖業,提高兩牛一羊(即黃牛奶牛、肉羊)的養殖技術,增加生豬、家禽的養殖數量、使畜牧業收入占農民人均收入的比例達到40%以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