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冷戰

新冷戰

所謂的“新冷戰”是指,隨著美國的“重返亞太”或“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實施,美國希望通過在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等多個方面加大對亞太地區的投入,聯合併擴大盟友,維護美國的全球霸權,推動美國經濟復甦,遏制中國的崛起和不斷擴大的影響。同時,美國繼續在戰略上擠壓冷戰時期的老對手——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冷戰
  • 發生地點:美國
  • 目的:為了維持美國所謂的國際領導力
事件背景,發展情況,思考啟示,專家評論,

事件背景

“新冷戰”這個詞是美國敘事。新千年以來或者說冷戰結束以來,美國一直處在“獨自在險峰”的單極狀態,不知道如何維繫自己的單極霸權。時至今日,美國自身已經陷入內外困境——外部,妄圖維持自己霸權但不知道怎么做更合適;內部,美國出現“身份認同”危機,當無多數族裔人口的趨勢越發明顯,“美國到底是誰的美國”之問困擾美國人,這對國家發展前景將產生很大影響。面對內外困境,為了維持美國所謂的國際領導力,美國就回到了自認為所擅長的“冷戰劇本”下。試圖製造一個巨大的外部威脅,以此增加國內團結度、拉攏西方國家“站隊”。

發展情況

美國“重返亞太”戰略最早於2011年10月提出,時任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在《外交政策》雜誌上發表署名文章《美國的太平洋世紀》,提出隨著伊拉克戰爭的結束,“今後10年,美國外交方略最重要的使命之一是大幅增加對亞太地區外交、經濟、戰略和其他方面的投入”。希拉蕊的這篇文章成為美國“重返亞太”的先聲。2011年11月,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夏威夷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峰會上,正式提出美國“轉向亞洲”戰略。
2016年7月8日,韓美兩國最終決定駐韓美軍將部署“薩德”反導系統,這說明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在緊鑼密鼓地往縱深推進,另一方面也說明韓國甘願深陷美國的同盟體系並綁在美國的戰車上,不惜與中俄戰略對抗並破壞東亞的戰略平衡。這標誌著美國打造的“亞太小北約”已經形成。北約峰會同一天在波蘭首都華沙召開,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北約成員國領導人決定從明年起向波蘭和波羅的海三國部署4個營的多國部隊,美國、英國、加拿大和德國將分別率領派駐在波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的多國部隊。北約已明確將接納黑山共和國為第29個成員國,還明確將加強與烏克蘭作為北約夥伴國的關係。北約意欲與俄羅斯進行軍事對峙的色彩日益濃重。
2016年7月12日,海牙國際仲裁庭對南海仲裁案作出最終裁決,判菲律賓“勝訴”,並否定了中國主張的“九段線”。仲裁庭罔顧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的歷史事實,罔顧基本法理,輕率開庭,武斷裁決,遭到中國政府和人民的強烈反對。這是“新冷戰”的最新表現形態。

思考啟示

  • 五大特徵
“新冷戰”與冷戰既有聯繫也有區別,至少顯示以下五大特徵:
一、“新冷戰”與冷戰的對象和角色有所不同。
二、“新冷戰”脫胎於冷戰。
三、“新冷戰”不以意識形態為陣營,更注重國家利益和地緣戰略利益。
四、“新冷戰”時期雙方的對立表現為競合關係,對抗的烈度或低於冷戰時期,但競爭更多屬於戰略層次,合作更多屬於戰術層次。
五、“新冷戰”將是一個長期的戰略對峙過程。
  • 鑑別標準
是不是“新冷戰”思維或行動,可通過四個標準來鑑別:
一、看它是對抗性的零和博弈,還是合作性的互利共贏;
二、看它是以意識形態劃界,還是不同文明之間平等交流、互學互鑒、和平共處;
三、看它是搞拉幫結派推動陣營對抗,還是開放包容、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四、看它對被它視為競爭對手的國家是遏制打壓,還是在國際規則和原則範圍內進行良性競爭。

專家評論

納撒尼爾·塔普林在《華爾街日報》撰文稱,由於中美兩國經濟緊密相連,令它們“脫鉤”需要付出非常高昂的代價。美國人使用在中國生產的iPhone手機和個人防護用品,他們上的大學也因為幾十年來投資不足而靠支付全額學費的中國學生維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