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20世紀初,受西方現代化工業的衝擊,以及戰亂影響,傳統的
宋錦業奄奄一息,宋錦技藝瀕臨失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殘存的宋錦手工作坊漸漸被機械織造代替。
2001年,上海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一套經過精心設計的新式“唐裝”正式亮相,這套形制來源於歷史的服裝被一些學者稱為“新唐裝”。
2014年,北京APEC會議期間,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組織11支本土設計團隊,推出多款以宋錦、雙宮緞等面料製作的中華特色服飾,設計作品統一命名為“新中裝”,由此提出了服裝領域關於“新中式服裝”的專屬表述。
2021年底,新中式穿搭在圈子內小範圍流行。2022年10月,上海時裝周20周年系列活動在
上海國際時尚中心舉行,活動上,《新中裝通用技術規範》《新中裝 男式禮服》《新中裝 男式常服》和《新中裝 女式禮服》系列團體標準正式發布;同年,新中式成為《2022淘寶天貓服飾行業趨勢白皮書》九大風格第三名。2023年3月,天貓生活研究所發布數據顯示,天貓平台“新中式風”的成交額年同比增長超50%,市場規模達10億級;截至10月,小紅書平台上“新中式”相關筆記已有高達26.5億的瀏覽量;10月14日-15日,上海時裝周“國色東方”新中裝系列發布活動在上海國際時尚中心舉行。
設計要求
基本原則
新中裝的設計應滿足以下基本原則:
遵循設計的形式美法則;
符合現代著裝和審美意識、核心文化和價值觀、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理念;
採用中華服飾元素,體現傳統美學和文化底蘊;
與新材料、新工藝及新技術等現代科技相融合;
滿足不同時間、地點、場合的穿著要求。
款式結構
宜採用蘊含中華傳統服飾款式結構,例如:
衣領可採用中式立領及其變形款;
門襟可採用開門襟、閉門襟、斜門襟和對門襟及其變形款;
衣袖可採用無袖、連袖、圓袖或前圓後連等袖型及其變形款;
可採用開衩、圓下擺等款式;
可採用盤扣、搭袢、禮帶、腰封或其他中華傳統裝飾件。
圖案紋樣
宜採用蘊含吉祥美好寓意的中華傳統圖案紋樣,例如:
植物,如牡丹、蓮花、荷花、寶相花、石榴、松、梅、蘭、竹、菊等;
動物,如龍、鳳、麒麟、雙魚、蝙蝠、鴛鴦、貔貅、十二生肖等;
人物,如戲曲人物、神話人物等;
景物,如山水、日月、祥雲、海水江崖等;
建築裝飾,如飛檐、斗拱、古塔、園林、古鐘、寺院、亭、秦磚漢瓦等;
民間民俗,如年畫、武術太極、中國結、舞獅等;
生活器具,如文房四寶、玉器、古代兵器、竹簡、斗笠、算盤、如意等;
書畫藝術,如中國繪畫、中國書法、篆刻印章等;
其他圖案,如漢字紋樣(包括回字、萬字、福、祿、壽、喜等)、卷草等。
色彩搭配
根據穿著場合需要,宜採用中華傳統色系或流行色。
案例鑑賞
2014年11月10日晚,2014年APEC領導人歡迎宴會在北京國家游泳中心“
水立方”舉行。參加會議的各成員經濟體領導人身著中國特色服裝抵達現場,此次的APEC領導人服裝是一系列展示中國人新形象的中式服裝,其根為“中”,其魂為“禮”,其形為“新”,合此三者,謂之“新中裝”。
男領導人服裝採取了
立領、對開襟、
連肩袖,提花萬字紋,宋錦面料、飾海水江崖紋的設計。
女領導人服裝為立領、對襟、連肩袖,雙宮緞面料、飾海水江崖紋外套。
女配偶為開襟、連肩袖外套,內搭立領旗袍裙。
其中,男領導人一款四式五種顏色,女領導人一款兩色,女配偶外套及內搭各四款四色,包括故宮紅、
靛藍、深紫紅、金棕、黑棕等傳統大方的厚重色調。
現實意義
國風文化的興起,蘊含著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新中裝越來越受到國內外消費者的青睞。新中裝的推出,是中華民族在現代對其服飾文化的積極嘗試和探索,是將中國傳統文化中與時代文化相適應的元素提取出來,與21世紀的服飾文化、審美需求和流行時尚相融合,使其既是傳統的又是現代的,既是中國的又是國際的,既能在禮儀場合穿著,也能在日常生活中穿著,對於構建中華文明的認同感,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自信心,具有重要的意義。
衍生領域
除服裝領域外,“新中式”風格正在向大眾流行演變。美妝、食養和家居等領域紛紛添加中式元素,進而催生或再度炒熱“新中式妝容”、“新中式食養”、“新中式烘焙”、“新中式茶飲”、“新中式家裝”等名詞,受到不少消費者青睞。
社會評價
21世紀人們的消費不僅僅是為一種物品買單,更多的是看重其背後所承托的美學意義和文化價值。“新中式”背後承載著的其實是幾千年來積澱下來的傳統文化,當代生活也正在從這個龐大的“寶藏庫”中汲取著意想不到的靈感與能量。(綜合中央廣電總台中國之聲、《光明日報》 評)
正如這波海納百川的新中式,也是一波對傳統再造的“解讀的自由”,並且它還是全民共創的。解讀的自由永遠能賦予舊的形制以新的面貌。當像馬面裙這樣的舊物重返生活,沒有場景限制和理解障礙,有人看到的是文化復興,有人看到的是審美融合,還有人僅僅在享受“穿得高興”也是一種正當理由了。(《三聯生活周刊》 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