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初期上海舊職員政治認同研究:1949—1956》是崔丹創作的政治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7年10月。
該書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初建為背景,以1949—1956年間的上海舊職員政治認同為研究對象,為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共產黨的執政效力、對社會中間階層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情況,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新中國成立初期上海舊職員政治認同研究:1949—1956
- 作者:崔丹
- 首版時間:2017年10月
- 字數:300千字
- 類別:政治學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共四章。第一章剖視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共產黨構建舊職員政治認同的緣起。第二章、第三章關注的是這一時期共產黨為獲取舊職員的政治認同所採取的步驟、路徑與方式。第四章從舊職員出發,先大體勾勒出了作為被構建者的舊職員群體,在面對執政黨所進行的一系列改造活動時,其內心所產生的複雜心理活動;其次分層分類深入研究了在此過程中發生的抗拒性事件;最後強調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構建舊職員政治認同過程中所發揮的強力政治社會化功能。並指出,由於人的思想變化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因此,即使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完成,舊職員賴以存在的社會基礎不復存在,但對該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並未結束,只是在內容和重點方面發生了變化而已。
作品目錄
導言 | 第四章 改造效果的考察:一體化和多樣性趨勢並存 |
第一章 新政權構建舊職員政治認同的緣起 | 結論 走向社會主義,共產黨政策與舊職員政治認同 |
第二章 接管:政治動員下的個體利益再分配(1949—1950) | 主要參考文獻 |
第三章 改造:身份轉化與政治認同(1950—1956) | 後記 |
創作背景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中國自此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歷史時期,初掌政權的中國共產黨,面臨著穩定政權、發展經濟以及推行主流意識形態的任務。如何鞏固新生政權,維護其政治合法性,進行國家意義上的意識形態整合,是中國共產黨著力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因此,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重建主流意識形態,進行社會改造,以獲取社會成員的政治認同,並形成廣泛的作為政權統治的社會基礎,就成為刻不容緩的任務。《新中國成立初期上海舊職員政治認同研究:1949—1956》就以處於社會中間階層之上海舊職員為研究對象,考察其在這一時期的政治認同情況。
作品思想
該書核心觀點如下:第一,對於共產黨而言,堅定不移地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邁進是其矢志不渝的目標,在此過程中,儘可能貼近舊職員需求,使其政策更具針對性、有效性。從巨觀來看,可將共產黨為獲取舊職員的政治認同所開展的一系列活動大致歸入“接管”與“改造”兩個密切聯繫且相互交織的階段;“接管”時期共產黨重點關注的是國民黨、國民政府體制內以及官僚資本主義企業中的職員,獲取其政治認同時,除了宣傳教育與強權作用外,中共更傾向於通過滿足舊職員現實利益的方式來開展工作。從根本上來看,這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錯綜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以及中共所面臨的緊迫任務是密不可分的。而到了“改造”時期,除了繼續對上述群體進行教育,引導其走上社會主義道路之外,民族資本主義企業、私營機構(學校、企業等)中的職員也陸續進入了共產黨的關注領域。這一時期,中共構建政治認同的方式更為多樣化,除了柔性思想政治教育外,大規模的民眾運動,政策、法令、制度等剛性手段被越來越頻繁採用。
第二,對於舊職員而言,其政治態度、情感、政治行為等方面發生轉變最為根本的因素是其現實利益的滿足程度。從某種角度可以說,舊職員對新政權及共產黨政治認同的形成是他們在生存理性的支配下,與政治權力互動、博弈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彰顯出的一個顯著特徵即是:無論職位高低、從事行業,是否認同新政權及認同程度如何,舊職員內心各種情緒的變化和波動,始終是與他們自身利益訴求和生存需要是否得到了滿足,以及這種滿足程度的大小保持一致的。利益的獲取程度是支配他們對政治權力做出回應的一個關鍵性決定因素。
第三,1949—1956年,舊職員群體對共產黨的認同或抗爭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除了黨的政策、舊職員的現實利益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背景及相關要素也在較大程度上影響到舊職員群體與共產黨之間的關係。
出版信息
書名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ISBN |
---|---|---|---|
《新中國成立初期上海舊職員政治認同研究:1949—1956》 | 2017年10月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978-7-5161-9880-3 |
作者簡介
崔丹,講師,博士,1982年4月出生,山東聊城人。2005年於西北師範大學獲得法學學士學位,2014年於上海大學獲得法學博士學位。現任教於海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主要從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與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史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