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介,主要台門,千柱屋,下新屋,華國公別墅,上新屋,牌軒門裡,新譚家,門前畈,大事記,建築特色,文化價值,三雕藝術,木雕,磚雕,石雕,交通,公交,鐵路,自駕,
簡介
斯氏古民居各個組群皆有高牆圍護,構成各自獨立的建築組合空間,內部由若干合院組成,布局對稱,軸線明確。斯氏古民居是我國清代嘉慶、道光年間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一面鏡子”,是中國古代江南民居建築技術、美學和生態學的完美結合,是研究我國封建社會倫理宗法的重要實物資料。
主要台門
千柱屋
千柱屋,又稱斯盛居,是斯氏古民居建築群中氣勢最恢弘的台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於清嘉慶年間,為當地巨富斯元儒(1753--1822)所建之住宅。整座建築東西面寬108.56米,南北進深63.10米,占地面積6850平方米,建築坐南朝北,共三進,沿中軸線依次為門樓,大廳,座樓,以中軸線為中心,東西側各分設輔軸線兩條,計有八個四合院,各院之間設天井,前後樓屋,左右廂樓。
下新屋
下新屋,又稱發祥居,是斯氏古民居建築群中保存最完好的台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於清嘉慶七年(1802年),是斯元儒胞兄斯元仁的住宅。整座建築東西面寬59.4米,南北進深54.8米,占地面積3255平方米,平面布局近似正方形,坐北朝南,共三進,沿中軸線依次為門屋,大廳,座樓。三進之間各有天井相隔,中軸線內端左右兩側配置內廂房(大廳前的兩側與座樓前的兩側),外端左右兩側各築東西廊屋(外廂房)九間三弄,廊屋通過弄分別與門屋,大廳,座樓相連,形成相對封閉的格局。
華國公別墅
華國公別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於清道光庚子年(1840),系後人為追念斯華國而建。據華國公別墅碑記載,華國公,字繼榮(1764-1825),平生酷愛讀書,見文人極相欽重,為培育族人成才,欲建家塾,一生克勤克儉,然終未竟願,其子志浦,孫源清承其志,建別墅,意為事死如生之義。該建築坐北朝南,共三進,沿中軸線依次為門廳、中廳、後廳,左右兩側配置廂樓及附房。各進之間均設有天井。總面積為2806平方米。中廳名[思成堂],為講學之所,後廳設定家廟,供斯姓族人春秋祭祀之用,該建築集學塾和家廟之功能,頗為少見,門廳前道地外側有一半月形池塘,名曰泮池,在清規戒律很嚴的清朝,建造泮池是社會地位的象徵,沒有一定的級別是不允許建造的。
上新屋
上新屋,又稱上新居,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於清嘉慶年間,坐北朝南,與斯盛居一樣是斯元儒所建,東西面寬80 米,南北進深49.7米,總面積3360平方米。青石門額上和斯盛居一樣刻有“於斯為盛”四個九疊篆大字,取之孔子《論語》,予以寓意斯氏由此而興盛。上新屋共三進,沿中軸線依次為門樓、大廳、座樓,各有天井相隔,兩側設廂房,東西對稱,上新屋木雕、石雕、磚雕裝飾工藝精湛,門、窗、梁、璧、馬頭牆、魚池石欄上滿是雕刻。
牌軒門裡
牌軒門裡位於發祥居的上方,建於清嘉慶年間,東西面寬80 米,南北進深49.7米總面積3360平方米。共三進,沿中軸線依次為門樓、大廳、座樓,各有天井相隔,兩側設廂房,東西對稱。
新譚家
新譚家,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於清嘉慶年間,坐南朝北,東西面寬80 米,南北進深49.7米,總面積3360平方米。新譚家共三進,中軸線依次為門樓、大廳、座樓,各有天井相隔,兩側設廂房,東西對稱。
門前畈
門前畈台門建於清嘉慶年間,整座建築由大房台門、二房台門、三房台門組成建築群,分別由斯繼榮的3個兒子斯靜淵、斯東山、斯志浦所建造。走進門前畈台門,時不時能發現保存完好的精美的木雕、磚雕、石雕等。“有秩斯祜”“家敦仁讓” “世守稷讀”“稷讀家風”……這些古樸的石刻門額,折射出斯宅人耕讀傳家的風尚。“有秩斯祜”四個字為九疊篆,青石鐫刻,旁邊還有磚雕人物,並以石榴、佛手等圖案裝飾,上有魁星像。門前畈台門的天井也別具特色,都用細小的鵝卵石鋪砌。其中有一處天井鋪設的圖案,由10個“銅錢”組成,環環相套,非常精緻。
大事記
- 2000年斯宅村被評為第二批浙江省歷史文化保護區。
- 2001年斯盛居,發祥居和華國公別墅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2005年上新居和新譚家被列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2011年斯宅村被評為國家AAA級旅遊風景區。
- 2012年斯宅村被評為第三屆中國景觀村落。
- 2013年斯宅村被評為首屆中國傳統村落。
- 2016年斯宅村被評為浙江十大最美鄉村。
建築特色
第一:它的布局十分嚴謹,有明確的軸線,在突出中軸的同時,左右對稱,主次分明。其占地面積不是向縱深推進,而是向左右兩側擴大,並嚴格講求端正,這種布局有別於江南其它民居。斯氏民居的每個組群皆以高牆圍護。外觀十分封閉,儼然如同堡壘一般,具有良好的防衛功能,而這種強烈的封閉安全感,正是中國傳統的封建思想和觀念的一個體現。同時,為使封閉的外觀得以豐富,打破單調與壓抑,斯氏民居每個組群的單位幾乎均築封火山牆,其式樣不以單一的形式出現,富於變化,裝飾講究,既具防火功能,又使建築的外觀參差起伏,富有美感。在建築正立面又不遺餘力營造大門和側門,門罩和石窗雕刻各種吉祥圖案,以納吉氣,獨具風格。
第二:它的建築外觀雄渾,內部秀麗,具有外雄內秀的整體形態。細部處理技藝精湛,出神入化,特別是中軸線上的門廳,大廳及座樓,它作為家族共享活動(祭祀,議事,儀式)的場所,構築不僅選料上乘,用材碩大,且雕刻裝飾繁複,工程浩大,尤其是處於中心位置的大廳,面闊多為三間,開敞式,進入廳內,各自雕刻令人目不暇接,美不勝收,且技藝嫻熟,題材廣泛,寓意深刻,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門廳,座樓及內側廂,多為重檐立面,裝飾亦很講究,門窗隔扇,木雕細緻入微,構圖巧妙,甚至連山牆犀頭也以精美的磚雕,這些都給封閉的內院注入了溫馨細膩的情感,體現了人們對於生活的理解,為江南民居建築所罕見,斯氏古民居建築的木雕,磚雕,石雕堪稱民間建築藝術瑰寶。
文化價值
斯宅古代建築是諸暨悠久歷史文化遺產中的一顆燦爛明珠。它體現了我們祖先的勤勞勇敢和聰敏智慧型。前輩的能工巧匠絕妙地運用形式上的尺度與比例,布局上的節奏與韻律,形象中的比喻與聯想,色彩中的搭配與對比等種種建築手法,既變化多端,又協調統一,塑造出這一座座實用而又美觀的建築物,有的雄偉莊重,有的清盈秀美,有的富麗堂皇,有的淡雅清幽,無疑是一件件極具價值的大型藝術品。
斯宅民居是斯宅歷代勞動人民創造的精神財富,它包含著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我們不難看到,斯宅古代的建築設計者們,大都具有較高的文化修養,他們都精於詩書畫,建造時多以畫為粉本,以詩為題材,通過壘石堆山,植樹栽花,創造出了飽含詩情畫意的理想景觀。當人們在斯宅民居散步游賞時,猶如在賞畫。為了更好地表達主人的理想追求,在民居景觀上又配有匾額,楹聯,詩文,題刻之類。這些充滿文化意趣的詩文,題字,刻石與相關建築,山石草木自然糅合一起,和諧幽雅,意味盎然,使民居環境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含有美得意境和主人的情思。
一,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價值,古建築群是以斯氏宗族的聚居,演化發展而成,因而真實集中地反映了當地清代中後期以來鄉鎮發展的實際歷史。斯宅有許多哲人英賢,人才輩出。真實地顯示了眾多歷史文化名人活動的歷史文化環境,也體現了諸暨中小城鎮清代中後期至民國的歷史發展。反映了當地的物質生產,生活方式,思想觀念,風俗習慣和社會風尚,也體現了中國傳統民居和傳統村落的發展變化過程,以家族聚居為基礎,以傳統村落聚居形式在全省乃至全國同時代,同類型中具有突出代表性,在歷史的遺存中實為珍貴。
二,有較高的科學研究價值,整個古民居建築群中的格局體系,包括選址布局,空間關係,通風采光,防火防災,生態環境等方面,在建築,城市規劃,傳統村落研究等領域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其眾多的建築類型,特別是大型的叢厝式民居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其中建築工藝之精美,規模之宏大,用材之考究,代表了清代中後期地方民居建築設計和施工的高超工藝水平。在建築歷史上及傳統民居建築領域中有較高的研究價值。通過對古式村落和家族背景,發展過程的保護和研究,可以對浙中山區的資源狀況,社會演變過程,生態環境變化過程,生活方式的演變過程,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起因和演變過程,南方古代文化傳播史,家族文化發展史等多個學科開展研究工作,還可以為社會學,民俗學,文化傳播和人類學等學科的研究提供大量的實物資料和研究對象。
三,它的建築藝術價值。斯宅的古建築空間變化豐富多彩。建築造型樸素大方,典雅秀麗,裝飾華麗精美,雕刻工藝細膩,細部處理技藝精湛,出生入化,造型栩栩如生,在建築藝術方面具有較高價值,同時它合理地,靈活地,巧妙地結合地形,依山就勢,錯落有致,古樸自然,掩映於茂林修竹之間,與自然山水渾然一體,顯得非常和諧,風景秀美,如詩如畫,具有較高的景觀藝術價值。建築裝飾上精工細作,石雕,磚雕,木雕,題刻,書法等技藝熟練,工藝水平高超,是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
至今,斯宅村完整地保存了清代古民居建築14處,規模從數千平方米到上萬平方米不等,各類歷史建築約有10萬平方米,各個組群皆以高牆圍護,構成各自獨立的建築組合空間。它不同於江南其他民居,而類似於客家圍屋建築,對於研究宗族歷史及江南建築有著重要價值。此外,其“三雕”(木雕、磚雕、石雕)藝術與建築有機結合,寓意深刻,技術嫻熟,尤其是斯盛居門台、後廳照壁百馬圖磚雕及發祥居的木雕、上新居的石雕等,都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三雕藝術
斯宅古民居的磚雕、木雕、石雕題材廣泛,形象生動,內容吉祥,表達了斯氏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磚雕主要分布在門額、門樓上,透雕浮雕結合,以《百馬圖》為典型,百馬圖造型別致,栩栩如生,有嘶有鳴,有滾有立。“千柱屋”門口4處磚雕的內容分別是:“大船進,小船出”“出將入相”“文王推車”“三小姐拋繡球(其旁為申公豹斗姜子牙)”。石雕主要分布在石門框及石花窗上,雕刻層次分明。木雕則以門枋、牛腿等為主。它反映了斯氏“天人合一”是哲學思想,是斯宅生態環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具有較高歷史文化價值的傑作。
木雕
發祥居的木雕藝術非常精湛。大屋中的門窗均為格扇式,窗格花紋,圖案多以梅蘭竹菊,吉祥如意,纏枝花草,魚蟲飛禽為主,大的盈尺,小的寸許,無不纖巧雅致;大屋的檐下柱間也是精彩紛呈,多為透雕的牛腿,體型龐大,雕工精美,盡顯主人豪宅的雍容大氣;老屋中所有木門扇腰板之上的木雕,其工藝之精細,題村內容之豐富,保存之完好,實屬難得,木雕遍布梁、柱、欄、窗,門。
在斯宅古民居中,牛腿有卷草型、回字型、動物人物型三種,多為半圓雕手法並且以成對的主題出現,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斯盛居的正廳前檐施有動物型牛腿四隻,分別是鴛鴦戲荷、松鶴延年、鳳凰梧桐、烏鴉反哺,有著成教化、助人倫的社會意義。其目的在於教育子孫夫妻之間要和睦相處,後代要尊老愛幼。斯盛居的附屬建築筆峰書屋二樓也有四隻小型牛腿,以松、竹的主題展現,表現松竹的高風亮節和挺霜傲骨。上新屋座樓的檐下有八仙圖案的人物牛腿八隻,依次為漢鍾離、張果老、韓湘子、鐵拐李、曹國舅、藍采和、何仙姑和呂洞賓。發祥居正廳檐下廊柱有太師少師、鹿銜靈芝等傳統紋樣的牛腿,雕刻精美,是檐柱的亮點。
磚雕
斯盛居的磚雕藝術非常精湛,堪稱絕品的當然要數千柱屋正廳照壁上的《百馬圖》磚雕,只見這些馬兒坐臥行奔、安閒長嘶、嬉戲翻滾,神態各異;連牧馬人也是姿態豐富,或歇或睡,或行或坐,無一雷同。背景襯以飛禽走獸,林木山水,可見雕刻工匠的技藝高超。
石雕
上新居的石雕藝術非常精湛。
交通
公交
在諸暨客運站坐102路公交到斯宅村下車。
鐵路
到諸暨站下車後坐17路到諸暨客運站,然後在諸暨客運站坐102路公交到斯宅村下車。
自駕
走諸永高速到璜山出口下車,走里斯線到斯宅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