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角甲板又叫斜、直兩段式甲板,位於飛機甲板的左側,與艦艇艏艉中心線呈6~13度夾角。有了這角度,飛機降落就可與停駐的飛機和起飛作業區分流,同時還可實現彈射和回收作業同時進行。回收區的角度相當重要。角度愈大,對駕駛員著艦的難度就愈大。此外,斜角甲板的設計還可使降落區免遭左舷前彈從噴氣火焰擋板引出的熱氣流,從而降低空氣紊流的干擾。通常,斜角甲板上只裝有供飛機降落用的攔阻索。然而,極少數航空母艦的斜角甲板上也裝有一兩座彈射器,其目的在於在沒有飛機降落時供飛機起飛之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斜角甲板
- 設在:航母甲板前部供起飛的直通式甲板
- 分為:接掛段、滑跑段
- 長度:均為300多米
與陸地飛機一樣,艦載飛機的起飛和降落也都需要一定的滑跑距離。好在航空母艦上加裝了艦載飛機彈射器和阻攔裝置,才使得飛機滑跑距離短了下來,能在航空母艦那幾十至幾百米長的飛行甲板上正常起降。
在整個軍艦的上部用支架撐起一個飛行甲板,並放倒煙囪,拆掉桅桿,這種後來被人們稱為“篷馬車”的全通甲板解決了飛機起飛的部分難題,但也存在著一個明顯的缺點,即指揮塔被遮蓋在全通甲板的下面,給觀察和指揮飛機起降帶來不便。於是,設計師們在全通甲板的右舷豎起了指揮塔、煙囪、桅桿等,既解決了觀察和指揮的問題,也不占過多的甲板空間。現在,這部分突出於甲板之上的建築被稱之為“島式建築”。這種在全通甲板上加設島式建築的做法第一次出現在1918年由客船改建而成的英國“百眼巨人”號航空母艦上。
然而,戰爭使人們發現,全通式飛行甲板還有不少缺點。比如:全通式甲板是直通的,艦載飛機無法在同一條跑道上同時起飛和降落。飛機起飛時,只得讓停放的飛機擠在飛行甲板後半部,而將前半部用作起飛的跑道。然而,這樣做又影響了飛機的滑跑距離,還必須等飛機起飛後騰出了跑道,空中的飛機才可以降落。並且稍有不慎,後降落的飛機很容易碰撞到先降落的飛機上。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斜角甲板終於由英國海軍上校卡梅爾在1952年2月發明並運用成功。
有了斜角甲板,航空母艦表面在斜、直兩種甲板的分割下,巧妙地將飛機跑道、降落跑道、停機區、起降機、彈射器、攔阻裝置、指揮塔有序地安排下來。這樣,不僅飛機起飛、降落互不干擾,而且飛機降落時也不易相互碰撞,即使一次降落不成,飛機仍可復飛。
斜角甲板將航空母艦表面分為兩個部份:設在航母甲板前部供起飛的直通式甲板和位於飛行甲板左側供降落的斜角式甲板。以美國“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為例,直通式甲板上有兩座彈射器,每次可起飛兩架飛機。甲板的前端伸出兩個像山羊角似的“回收角”,其周圍設有尼龍網,用來回收飛機彈射後所拋下的拖索。此甲板長度由彈射器性能決定,必須保證艦載飛機正常起飛,美國海軍航空母艦上一般為100米左右。
斜角甲板上一般又分為接掛段、滑跑段、調度段。接掛段又稱為阻攔段,即由艦艉段到前後阻攔索之間距離的中點處。由此點往前到飛機停止處為滑跑段。再往前即把在甲板上停穩的飛機拖出的著艦區,美國海軍航空母艦上該段長度定為200米。整個飛行甲板的長度即著艦區和起飛區長度之和,美海軍大型航母飛行甲板長度均為300多米。
上個世紀70年代,在這種斜角甲板的基礎上,部分國家又作了一項小小的改革,即起飛甲板能使飛機沿一個向上翹曲的拋物線型跑道滑跑起飛,從而使起飛的飛機獲得一個向上的動量。人們將這種向上翹曲的甲板稱為“滑跳式起飛甲板”。它可使飛機在較短的距離上完成在通常跑道上需較長距離才能完成的起飛。沿著這種滑跳式跑道滑跑到未端時,飛機好像向空中跳去。英國“無敵”級航空母艦即採用這種“滑跳式起飛跑道”,其起飛跑道的升角為12度。據科學家計算,其起飛滑跑距離比平甲板起飛滑跑距離縮短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