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咀子村

斗咀子村

斗咀子 村隸屬於 沙橋鎮 石星 行政村,屬於 山區。位於沙橋 鎮 北 邊,距離 村委會2.00 公里,距離 鎮8.00公里。 海拔2,190.00米,年平均氣溫19.00 ℃,年降水量860.0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水稻烤菸小麥等農作物。有耕地125.00畝,其中人均耕地1.11畝;有林地1,934.00畝。

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28戶,有鄉村人口116人,其中農業人口114人,勞動力8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61人。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3.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1917.00 元。該村不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

該村現有農戶28戶,共鄉村人口116人,其中男性60人,女性56人。其中農業人口114人,勞動力80人。該村以 彝 族為主是彝、族混居地,其中彝族112人, 漢 族4人,沒有其他民族 。 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人沒的(人員名單附後);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09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 93.97 %;享受低保4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2公里,距離鎮衛生院8公里。該村沒建有公廁,沒建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沒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沒有人畜混居的農戶。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石星完小,中學生就讀到沙橋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2.00公里,距離中學8.00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6 人,其中小學生33人,中學生3人。 該村沒建文化活動室、圖書室、業餘文娛宣傳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斗咀子村
  • 行政區類別:自然村
  • 地理位置:沙橋鎮北邊
  • 面積:1.85 km
  • 下轄地區:1個村民小組
  • 人口數量:116人
農村經濟,基礎設施,自然資源,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發展重點,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3.5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4.64萬元,占總收入的 33.66 %;畜牧業收入11.94萬元,占總收入的 27.45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96頭,肉牛19頭,);漁業收入沒有;林業收入5.16萬元,占總收入的 11.87 %;第二、三產業收入沒有;工資性收入1.26萬元,占總收入的 2.9 %。
斗咀子村
斗咀子村生態環境
農民人均純收入1917.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人(占勞動力的 3.75 %),在省內務工3人,到省外務工0人。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和養殖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08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8.0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90.3 %。該村正在發展烤菸、核桃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核桃產業。沒有企業。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25.00畝(其中:田40.00畝,地85.00畝),人均耕地1.11畝,主要種植玉米水稻烤菸小麥等作物;擁有林地1,934.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4.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12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8.00畝,沒養殖面積;沒有草地;荒山荒地55.00畝,其他面積648.00畝。沒有礦產資源。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8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話、通電視五通,無路燈。全村有15戶通自來水,有12戶飲用井水,有12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44.4 %)。有27戶通電,有23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3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 %、85.2 %和85.2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6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戶(分別占總數的 59.3 %和 11.1 %)。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 土 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8.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8.00公里。全村沒有汽車,沒有拖拉機,機車4輛。
全村沒建有沼氣池農戶;沒有太陽能;建有小水窖20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40.00畝,有效灌溉率為60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4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5 畝。
該村到2008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沒有農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沒有農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1..硬化村莊道路2條長800米,解決交通運輸困難問題;2.農業基礎設施薄弱:需修建小水窯100個用以旱地農作物灌溉用水.3.衛生條件差:農民看病困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發展核桃、烤菸特色產業,種植種植面積50畝;發展養殖業,戶均出欄豬5頭,牛1頭, 羊8隻;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5人.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8年的1917.00元增加到2500元。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556.4畝(其中:田176.6畝,地379.8畝),人均耕地4畝,主要種植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2492.6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38.6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7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0.00畝,其中養殖面積0.00畝;草地0.00畝;荒山荒地0.00畝,其他面積150畝。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10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93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7.1%。該村正在發展茶葉特色產業,大力發展核桃、竹子產業。擁有企業0個,其中縣級龍頭企業0個;專業合作組織0 個,其中,已登記註冊0個;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人數0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1戶,共鄉村人口139人,其中男性79人,女性60人。其中農業人口139人,勞動力64人。該村以佤族為主,其中佤族139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人,占人口總數的%(人員名單附後);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26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90.6%;享受低保40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5公里,距離鄉衛生院40公里。該村建有公廁0個,建有(無)0個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否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28戶,占農戶總數的 90.3 %。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怕迫國小,中學生就讀到勐角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2公里,距離中學40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8 人,其中小學生15人,中學生3人。
該村建有文化活動室0個、圖書室0個、業餘文娛宣傳隊0個, 年被 評為“ ”等等。(適當增加當地風土人情、歷史文化等情況)。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交通信息極度落後,“三通”均未實現,支柱產業未建成。村莊布局不夠合理,人民生活極其艱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大力發展核桃產業,積極爭取茶葉項目,努力實現“三通”。用5-10年的時間建成核桃、茶葉為主柱的產業格局。(如發展核桃特色產業,種植面積350畝;發展養殖業,發展豬95頭、牛110頭;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6人)。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9年的950元增加到1000元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