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點胡鮎

斑點胡鮎

斑點鬍子鯰,學名:Clarias macrocephalus (Günther, 1864),為胡鮎科、胡鮎屬魚類。體細長,頭部較大,枕骨較深,頭前半部扁平,頭後側扁。無鱗,側線完整。口寬,橫裂,微下位。上頜較下頜稍突出,上頜和犁骨上密生絨毛狀牙齒,形成牙帶。吻短面寬鈍,唇厚。觸鬚發達,有須四對,其中鼻須一對,上頜須一對,下頜須二對。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斑點胡鮎
  • 拉丁學名:Clarias macrocephalus (Günther, 1864)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鮎形目
  • :胡鮎科
  • :胡鮎屬
  • :斑點胡鮎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地區,繁殖習性,

形態特徵

斑點鬍子鯰體細長,頭部較大,枕骨較深,頭前半部扁平,頭後側扁。無鱗,側線完整。口寬,橫裂,微下位。上頜較下頜稍突出,上頜和犁骨上密生絨毛狀牙齒,形成牙帶。吻短面寬鈍,唇厚。觸鬚發達,有須四對,其中鼻須一對,上頜須一對,下頜須二對。眼小,前側位,有活動眼瞼。背鰭、臀鰭均長,兩鰭後端在尾處上下相對。胸鰭小,有一對發達的硬棘,作禦敵和支撐行動,棘由毒腺組成的外膜包被,外緣有鋸齒形小齒。除胸鰭有鰭棘外,其他各鰭均由軟條組成。腹鰭小,幾乎與臀鰭連為一體。尾鰭圓扇形。體色一般為褐黑色或灰黃色,腹部色澤較淡。體側散布一些不規則小白斑點。
斑點胡鮎斑點胡鮎

生活習性

斑點鬍子鯰屬熱帶、亞熱帶魚類。棲息于田間溝渠、稻田、河川、湖泊等水域。具有明顯的穴居和聚居習性,常數十尾乃至數百尾聚集在一個洞穴中。懼強光,白天潛於水底,或棲居洞中,晚上出來活動及取食。冬天天氣寒冷,常潛入洞中聚居或鑽入泥中越冬。由於長期底層穴居生活,造成視覺退化,對外界食物、刺激、敵害等感覺主要靠口周圍四對發達的口須和發達的側線系統和嗅囊。四對口須頗長,且能靈活轉動,它的嗅囊具有複雜的皺摺,腦的嗅葉也相當發達,這與其特殊生活習性相適應。該魚耐低溫能力差,在華南地區不能自然越冬。據測定,11℃以下時,持續2-3天會死亡。適宜水溫為25-33℃,水溫達到18℃以上時才開始大量攝食和四處活動。
斑點胡鮎
該魚具有形似樹枝狀的鰓口輔助呼吸器官,皮膚也有呼吸作用,因而能在低氧(溶氧為0.8毫克/升水中,一般魚類要求1.7毫克/升)和pH值4.8的污水或酸性環境生活,且出水後只要保持體表濕潤仍能存活幾天。該魚遷徙能力很強,可利用強壯的硬棘,在陸地上支撐身體爬行,越過障礙物,從一個水體遷移到另一個水體。
該魚對幾種常見藥物的耐受能力差於四大家魚,對晶體敵百蟲的安全濃度為0.3毫克/千克,對硫酸銅的安全濃度為0.5毫克/千克,對高錳酸鉀安全濃度為25毫克/千克,對福馬林為40毫克/千克。
斑點鬍子鯰為動物性為主的雜食性魚類,在天然環境下,以捕食水體中的蠕蟲、水生昆蟲幼體、小魚、小蝦和屍體、腐敗物等為食,也食植物的細嫩部分及腐殖質。在人工養殖條件下,可利用禽畜血、內臟、臭魚爛蝦、蛆肉、蚯蚓等,也食米糠、花生餅、玉米等植物性飼料和配合飼料。孵出第3天開始攝食,主要以浮遊動物為食,一周后可攝食水蚯蚓、水生昆蟲、蠕蟲等,也吃商品飼料。
4-39℃淡水生。

分布地區

泰國,及我國南方。

繁殖習性

斑點鬍子鯰初次性成熟為1齡(滿8-10月齡),質量100克以上時,便具繁殖能力。性比為1∶1,一年多次產卵。性腺周而復始地發育,呈周期性變化。正常情況下,一年可產卵4-5次,每次間隔時間為30-40天。在適溫範圍內,精心培育,可一年四季都產卵。
斑點鬍子鯰為營巢性產卵魚類。在自然環境中,當親魚性腺發育成熟,氣候條件和環境均適合產卵時,雌魚會與雄魚配對至淺水區,選一個僻靜、水草旺盛或溝渠淺灘處營巢。營巢時,雌雄密切配合,用吻端、胸鰭、尾鰭在水底掘出一個直徑約30厘米,深5-8厘米的圓形小坑。築巢後,雌雄魚頻繁進出魚巢,互相追逐和接觸,經幾個小時發情,同時在巢內排卵和排精,並用其尾部攪動使卵充分受精和均勻粘附在巢邊的水草上。每次產卵需分幾次排卵,一次排卵幾十至幾百粒,間隔約幾分鐘到幾十分鐘,因此從開始產卵到結束需幾十分鐘到幾個小時。產卵後,雄魚看守魚巢,雌魚在外覓食,供雄魚攝食。產卵的水溫為20-32℃,最適溫度為24-28℃,低於20℃或高於32℃,產卵活動受到抑制;18℃基本不能產卵。產卵量與親魚大小有關。平均質量182克雌魚,產卵量為12684粒。卵呈古銅色,具粘性,平均卵徑1.7毫米。
人工繁殖:包括親魚產前培育、催情、自然產卵和人工授精及孵化。催產前一個月將8-10月齡的親魚,放入池中精心培育,投餵魚粉40%,花生餅20%,米糠20%和玉米粉20%比例製成的顆粒飼料,日投餌量為質量的5%-8%,每周沖水刺激1-2次。經30天培育,性腺可發育成熟。當達到合適產卵的溫度時,選擇雌魚腹部寬廣膨大而柔軟,卵巢輪廓明顯,生殖孔紅腫,輕壓腹部會有卵粒溢出的個體;雄魚外形健壯豐滿、富有光澤、生殖孔微紅,略有充血的個體,進行催產。催產藥物有:鯉魚垂體(PG)和絨毛膜性腺激素(HCG)。採用2次注射。0.25-0.4千克親魚,第一針雌魚注射PG1個,第二針PG 1.5個;雄魚待雌魚注射第二針時,注射PG 1個。如注射HCG,雌魚共注射3 000-4 000 IU/千克,也分2次注射。雄魚劑量減半。2次注射時間間隔8-10小時,效應時間12-16小時。親魚產卵可以採用自產或人工授精。產卵池為50厘米×60厘米,水深15厘米左右的水泥池或其他容器,內放幾棵水浮蓮,池上加蓋,防止魚躍出。產卵後,卵粘在水浮蓮上,然後移入孵化池(筒)孵化。人工授精是將催情的親魚放到產卵池中,達到效應時間,用網捕起親魚檢查,輕壓腹部可流卵者即可進行人工授精。受精卵均勻灑在水下1厘米0.56毫米孔徑的尼龍絹篩上,然後放孵化池(筒)流水或充氣孵化。用這種方法受精率和孵化率都很高,一般在90%以上。孵化溫度最好在24-28℃,30小時左右孵出仔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