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透翅蟬(半翅目蟬科昆蟲)

斑透翅蟬(半翅目蟬科昆蟲)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斑透翅蟬,是半翅目(Hemiptera)蟬科(Cicadidae)的一種昆蟲。叫聲很有特點,聽起來像:“嗚嚶嗚嚶嗚嚶——哇——”。斑透翅蟬在中國分布廣泛,是許多地區最常見的蟬之一,在日本、朝鮮、俄羅斯也有分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斑透翅蟬
  • 拉丁學名:Hyalessa maculaticollis
  • 別名:鳴鳴蟬
  • 外文名:ミンミンゼミ、min-min cicada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昆蟲綱
  • 半翅目
  • :透翅蟬屬
  • :斑透翅蟬
  • 亞門六足亞門
  • 亞目:同翅亞目
  • 分布區域:中國、日本、朝鮮、俄羅斯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

形態特徵

體長:雄性30.0–36.0毫米,雌性30.8–35.7毫米。
身體較粗壯,頭胸部略長於腹部,體色主要為黑色和綠色,胸部和腹部部分區域有白色蠟粉覆蓋。
斑透翅蟬的頭部綠色,單眼紅色、複眼褐色。
蟬的胸部背側分為兩個區域:前胸背板和中胸背板,前胸背板又分為內片(靠近頭部)和外片(靠近中胸背板)兩部分,內片梯形,外片波浪形,中胸背板中央隆起,與腹部交接處還有X形隆起。斑透翅蟬的前胸背板內片為黑底綠斑,中軸有一條感嘆號形的綠斑,兩側各有3塊綠色斑紋;前胸背板外片兩側各有2塊黑色斑紋。中胸背板黑色,有6對較明顯的綠色斑點:中央 1 對“八”字形短斑,兩側圍繞著 3 對對稱的斑點。X形隆起是赭黃色,其中央及前後端都有黑色斑點。以上為典型的斑透翅蟬胸部斑紋,有的個體會有斑點減小或消失的情形。
斑透翅蟬的前後翅均為透明薄膜質感,前翅有一排4個煙褐色斑點(有時在翅邊緣另有一排斑點,但這個特徵在個體之間有差異),後翅沒有斑紋。前翅的翅脈靠近基部為褐色或暗褐色,靠近端部為黑褐色或褐色。
斑透翅蟬的腹部背板黑色,第 3、4 節背板常被白色蠟粉,腹部腹板黑色或綠褐色,兩側帶有綠色或黑色的斑紋。雄性蟬的發聲器和聽器都在腹部,內部空腔,由背瓣和腹瓣蓋住。斑透翅蟬的背瓣球狀突出,完全蓋住鼓膜,顏色多變,有綠色、黑色或雜色。腹瓣左右兩片內側重疊,外緣是闊圓形,顏色多變,有灰綠色、褐色、純黑色或雜色,有的帶有褐色邊緣。雌性蟬沒有發聲器,聽器比雄性發達,腹瓣很小。通過觀察腹瓣大小可區分雌雄。

棲息環境

斑透翅蟬主要棲息在丘陵地帶的森林,也會出現於城市環境中,偏好疏水性好的斜坡。

生活習性

斑透翅蟬利用刺吸式口器扎入樹木中吸取汁液,可以取食楊、柳、桃等多種樹木,產卵也通常在這些樹木的根部附近土壤中。
成蟲活躍的月份通常為7月下旬到8月底,鳴叫時間為日出後到中午12點前。活躍的月份和時間通常因地區氣溫和溫濕度而有所區別。

分布範圍

中國(北京、河北、遼寧、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陝西、甘肅、新疆、台灣);日本,朝鮮,俄羅斯。

繁殖方式

斑透翅蟬為不全變態昆蟲,生活史分為卵、若蟲、成蟲三個階段。與其他蟬科昆蟲類似,斑透翅蟬雄蟲鳴叫吸引雌蟲交配,雌蟲交配後在寄主樹木的根部土壤中產卵,卵孵化為若蟲後刺吸寄主植物根部的汁液,經歷數次蛻皮後,若蟲鑽出地面,用足掛在樹幹、灌木、草叢上準備羽化。羽化通常在夜間進行,歷時6-8小時,羽化初期身體呈現淺藍綠色,展翅硬化後體色變深。
斑透翅蟬
羽化中的鳴鳴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