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災害,自然資源,人口,經濟,綜述,農業,工業,商業,金融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體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郵政電信,基礎設施,交通運輸,歷史文化,
歷史沿革
清乾隆元年(1736年),實行鄉支保制,鄉下設支,支下為保,保下為甲、牌,境內設定情況及轄境不詳。
清宣統三年(1911年),成立景東自治公所,分設議事會與參事會,文龍屬景東自治公所。
民國初年,仍屬雲南巡按使騰越道,襲稱景東直隸廳。
民國四年(1915年),景東直隸廳改為景東縣,屬雲南省普洱道。仍實行區段制,文龍屬上北區一、二段。
民國十九年(1930年),段改鄉鎮,設文龍鄉;次年,景東實行區鄉制。文龍鄉屬北區(上北區)。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廢區擴鄉,由縣直轄鄉、鎮,繼續推行保甲制,設文龍鄉。
1949年11月23日,景東縣解放。在文龍(龍街)和安定成立風文永邊區、龍街分區。
1950年1月,成立文龍區,又稱文龍八區。
1953年初,改稱文龍區公所。
1960年,安龍公社調整恢復為安定、文龍2公社。
1961年2月,文龍公社改為文龍區。
1968年,文龍區改文龍公社。
1984年4月,文龍公社改文龍區,為縣派出機構。
1988年1月,文龍區撤區建文龍鄉。
2012年12月,撤銷文龍鄉,設定文龍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文龍鎮轄12個行政村:龍街、文錄、三岔河、邦崴、邦邁、中山、勐澇、義昌、瓦罐窯、瓦偉、會良河、下瓦偉,下設159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文龍鎮轄12個行政村:龍街村、文錄村、三岔河村、幫崴村、幫邁村、勐澇村、義昌村、青龍村、下瓦偉村、瓦偉村、中山村、會良河村,鎮人民政府駐龍街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文龍鎮地處雲貴高原西南部,地勢呈東西高,南北低最高峰為無量山脈雞冠山,海拔2987.3米;最低點為川河流入錦屏鎮灰窯村境地段,海拔1180米。
氣候
文龍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冬春乾冷風大,四季分明,節令性較強。多年平均氣溫18.5℃,年平均降水量1600毫米。
水文
文龍鎮境內河道屬把邊江流域主要河道有川河(把邊江)及其支流小村河、沙拉河、忙路河、鴣鵠河、會良河,瓦偉河及其支流鹼塘河、馬蹄河等。河流總長度110千米,河網密度37.5千米/平方千米。境內最大河流為川河,從三岔河至瓦罐窯大河邊流經三岔河、文錄、龍街、瓦罐窯等村,長16千米,流域面積2.4平方千米,年均流量80立方米/秒。
自然災害
文龍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旱澇、冰雹、霜凍、雷擊、風災、山體滑坡等。洪澇災害年均發生1次,主要發生在7—10月,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1991年7月16日川河流域地區,川河沿岸1.4萬畝農作物受災,糧食減產270萬千克;造成唯一縣級文物老街風雨橋被毀,龍街村老街子被淹,積水深達1.5米,84間民房受損,幸無人員傷亡。直接經濟損失達750萬元。
自然資源
文龍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鐵礦、銅礦等,儲量不明。其他自然資源有水能資源、水資源、林業資源等。
2011年,文龍鎮有耕地面積2.7萬畝;林地面積25.6萬畝。
人口
2011年末,文龍鎮總人口18179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526人,城鎮化率8.4%。另有流動人口1010人。總人口中,男性9501人,占52.3%;女性8678人,占47.7%;14歲以下3085人,占16.9%;15—64歲13610人,占74.9%;65歲以上1484人,占8.2%。總人口中,以
漢族為主,達10671人,占58.7%;有彝、傣、白、哈尼、壯、苗等17個少數民族,共7508人,占41.3%。2011年,人口出生率11.9‰,人口死亡率7.7‰,人口自然增長率4.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64人。
截至2019年末,文龍鎮戶籍人口為18233人。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文龍鎮常住人口為14658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文龍鎮完成財政總收入121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636元。
2019年,文龍鎮有工業企業8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個。
農業
2011年,文龍鎮實現農業總產值9978萬元,比上年增長19.%,農業增加值4140.4萬元,占生產總值的41.5%。
文龍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蠶豆、豌豆、小麥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7688噸。主要經濟作物有烤菸、馬鈴薯、水晶豌豆、蔬菜等。2011年,烤菸種植面積1.36萬畝,產量1890.4噸;馬鈴薯種植面積1500畝,產量300噸;水晶豌豆種植面積600畝,產量300噸;蔬菜種植面積1500畝,產量1500噸;茶葉種植面積2.4萬畝,產量465噸;核桃種植面積3.6萬畝,產量280噸;桑園面積0.04萬畝,產繭48.7噸。
文龍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黑山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3.5萬頭,年末存欄2.4萬頭;牛飼養量0.8萬頭,年末存欄0.7萬頭;羊飼養量0.9萬隻,年末存欄0.5萬隻;家禽飼養量16.8萬羽,上市家禽5.7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967.9噸;畜牧業總產值2354萬元。
截至2011年末,文龍鎮累計造林3.8萬畝,林木覆蓋率72%,松脂產量667噸。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0.1萬畝,產量150噸,產值53萬元,主要品種有梨、桃、李、梅、橘子、柿子等。
工業
2011年,文龍鎮工業總產值達到406萬元,比上年增長9.2%;工業增加值102萬元,占生產總值的25.1%。其中精製茶葉加工實現產值273萬元,占生產總值的67.2%;木材加工實現產值110萬元,占生產總值的27.1%;水電站發電實現產值23萬元,占生產總值的5.7%。
商業
2011年末,文龍鎮有商業網點14個,職工25人。201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194.4萬元,比上年增長21%;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670萬元,比上年增長17.5%。
金融業
2011年末,文龍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8139萬元,比上年增長42.5%;人均儲蓄4387元;各項貸款餘額5907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文龍鎮有私立幼稚園1所,在園幼兒138人,教職工8人;國小9所,在校生1343人,教職工87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1所,在校生602人,教職工42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教育經費達823萬元。
文體事業
2011年末,文龍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2個,完成12個村。文化共享工程。農家書屋5個,藏書10萬多冊。2011年末,數位電視用戶達200餘戶,廣播電視覆蓋率100%。
2011年末,文龍鎮有體育場地15處。8.3%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8%。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文龍鎮有鄉級衛生院1所,村級衛生室12個;病床29張。2011年,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27.5/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74.5%,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25.3%,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6072人,參合率94.1%;孕產婦死亡率0,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1‰、2‰、4‰。
社會保障
2011年,文龍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82戶,人數86人,支出15.64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833戶,人數2430人,支出199.26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09人,支出11.55萬元;農村醫療救助258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833人次,共支出3.7萬元;農村臨時救濟415人次,支出7萬元。自然災害受災人口5651人,農作物受災面積864畝,直接經濟損失348萬元,救災支出9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20人,撫恤事業費支出3.3萬元。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164人。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文龍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97千米,投遞點12個,鄉村通郵率100%;征訂報紙3000份、期刊2000冊。固定電話用戶178戶,行動電話用戶1.5萬戶。
基礎設施
2011年,文龍鎮有發電企業2家,發電179萬度。2011年,有高壓輸電線路4條,總長度121千米;年售電量累計完成260萬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9.5%,供電可靠率99.7%。
交通運輸
2011年,文龍鎮有客運總量4.5萬人次,貨運總量3250噸。有縣鄉(鎮)級公路1條,總長16千米。2011年末,境內公路總長495.3千米(其中鄉村公路97千米,均實現了“通達”改造),公路網覆蓋了轄區的12個行政村、159個村民小組。
歷史文化
文龍鎮取“文錄”與“龍街”二村名首字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