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象結構是指岩石中石英和鉀長石(通常為微斜長石或微紋長石)成有規則共生的一種結構,這兩種礦物互結成楔形連晶,似楔形文字,因而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象結構
- 外文名:graphic texture
- 特徵:外形如象形文字
- 礦物:石英和鉀長石
- 常見岩石:偉晶岩、部分花崗岩
- 形成影響因素:溫度、熔體粘度等
簡介,成因,找礦意義,
簡介
石英呈一定的外形(如尖棱形、象形文字等)有規律地鑲嵌在鉀長石中。石英嵌晶在正交偏光下同時消光。肉眼可見的叫文象結構,鏡下才能見到的稱為顯微文象結構。在似斑狀結構岩石中,如果基質具顯微文象結構,就稱為花斑結構。
成因
通常認為,這種結構由組成相當於長石、石英二組分體系共結比的岩漿在溫度下降至共結點時石英長石同時晶出形成。
Fenn(1986)提出了文象結構形成的另一種成因觀點,他認為:在水不飽和且過冷的條件下,熔體中鉀長石快速生長,對於某些擴散速率較慢的元素,比如Si,因為鉀長石生長速率大於Si在熔體中的擴散速率,結果導致在鉀長石的生長面附近Si的活度增加,從而致使SiO2在鉀長石的生長面附近結晶,形成文象結構。同時,Fenn還觀察到,隨著熔體中H2O含量增加,熔體結晶形成文象結構的能力降低。
Mungall(2002)提出,元素在熔體中的擴散,主要受控於熔體的粘度。因此,London(2008)認為,正是由於熔體中H2O的加入,導致熔體粘度降低,加速了Si的擴散,從而不能在鉀長石的生長面形成堆積而結晶,致使文象結構不能形成。
找礦意義
文象結構形成於一種粘度較高且過冷的熔體環境中,且受粘度影響很大。當熔體中含有降低或者增加粘度的元素時,會導致文象結構的缺乏或者發育。因此,基於此成因觀點,可利用偉晶岩中文象結構發育程度來指導找礦,尤其是Be礦和Li礦。
當熔體中Be含量增加時,會導致熔體的粘度增加,從而有利於文象結構的形成。例如,新疆阿爾泰地區阿祖拜、佳木開等地Be礦化偉晶岩中往往發育文象結構。
當熔體中Li含量增加時,與H2O類似,會導致熔體的粘度降低,從而不利於文象結構的形成。例如,庫卡拉蓋和卡魯安等地出露的Li礦化偉晶岩,缺乏文象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