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寫作與修改

文章寫作與修改

《文章寫作與修改》是在新課標精神的指導下編寫出來的,是為高中生提供的語文選修課中的一種。傳統的寫作教學更多地強調寫作的共性,忽視個性。因此,學生文章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現象比較嚴重。上個世紀末及本世紀初,一批有識之士大聲呼籲寫作要表現個性,提出了關於“個性化寫作”的一系列觀點和主張。有的地方還進行了“個性化寫作”的寫作教學改革實驗,並取得了顯著成效。《作文個性化平台》雜誌也應運而生。可以說,“個性化寫作”的提出,既是寫作教學理念上的突破,也是寫作教學實踐上的大發展。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本書將“個性化寫作”放在第一章,目的也是引起廣大教師對這個問題的高度重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章寫作與修改》
  • 性質:高中生提供的語文選修課
  • 構成:4章,每章3節,總共12節
  • 作用:在必修基礎上的提升
構成,教材內容特點,教材目錄,參考教案,

構成

本書內容共分4章,每章3節,總共12節,涉及個性化寫作、材料的使用、認識的深化以及文章修改四個方面的內容。每一節由“話題探究”“知識導引”“例文借鑑”和“寫作實踐”四部分組成。
作用
本書既注意了與必修課的銜接,又避免了與必修課內容的重複,是在必修基礎上的提升,為具有寫作興趣和特長的高中生開闢了一塊寫作新天地,同時也為高中生參加高考提供了必要的提升空間。

教材內容特點

第一章是關於“個性化寫作”的內容。
第一節“寫出自己的個性”。“知識導引”從三個方面進行了闡述:一是寫出自己的個性的基本途徑,二是在寫作的過程中必然會留下個性痕跡,三是尋求表達個性思想感情的語言形式。這是一個由內而外、由思維到表達的寫作過程。學生的個性是客觀存在,他無論怎樣寫,都會打上個性的烙印,教師的作用在於尊重個性,並引導個性健康發展。“例文一”和“例文二”都是個性鮮明的文章。不僅文章具有個性,藏在文章背後的思維方式和呈現在讀者面前的語言風格也具有鮮明的個性。教師在教學中,既要引導啟發學生寫出自己的個性,更要具有一雙慧眼,善於發現文章的個性化特點,敏感地抓住其中閃光的地方,進行表彰和鼓勵,並及時總結和歸納,使全體學生都能從中獲益。
第二節“聯想與想像”。它是“個性化寫作”的有效途徑和方法。“聯想與想像”是一個老話題,其教學應著眼於學生的思維特點。同樣是對“春”的聯想,有的學生聯想到第一個層次,有的學生聯想到第二個層次,少數學生會聯想到第三個層次。同樣是論述“失敗”和“成功”的關係,能夠突破傳統思維模式,進行複合聯想的學生,其思維的個性特點應該受到教師的充分肯定。教師批閱學生作文,固然是在看布局謀篇、語修邏文,同時也是在看學生如何聯想。魯迅的《燈下漫筆》就是從一件生活中極其平常的事情,聯想到了中國人的奴性。這不正是魯迅式的聯想嗎?抓住了這樣具體的實在的寫作環節,再對學生進行指導,才是有針對性的,才是切實有效的。
第三節“學會溝通”。這一節的內容與個性化寫作是什麼關係呢?乍一看,似乎沒有什麼關係,但仔細考慮,兩者關係非常密切。本節開始“話題探究”中的兩個故事,不就充分說明了思維方式不同,解決問題的效果也會不同嗎?當我們把寫作當成心靈溝通的橋樑的時候,受思維控制的個性化的表達方式或風格,就直接影響到溝通的質量。因此說,歸根到底,個性化的思維決定了個性化的寫作,教師的作文指導不能僅停留在表面,要從學生的思維內部做起,研究人的思維規律。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總起來看,第一章的教學重點應該放在個性化思維上,其次才是表面的個性化作文。這就是本書與傳統的寫作類教科書的不同之處。
第二章是材料的使用與處理。
材料是寫作的基礎。中學生面對材料,經常犯的毛病是不善於篩選提煉。所以本章第一節就從素材入手,訓練學生提高篩選和提煉的能力。為了增強直觀效果,便於學生理解,本書把油畫《父親》作為“話題探究”的內容。教師可以讓學生充分討論,看學生對本節設定意圖的原始理解究竟是怎樣的,然後再對症下藥。作為高中生,應該從低幼年級的有趣寫作上升到理性寫作的高度,要對現象進行由表及里的認識、分析和把握,發現意義,找到聯繫,形成觀點。這個過程,就是認識材料的過程,就是寫作的準備階段。當然,學生的認識不可能一步到位,要容許學生的低級幼稚,更要啟發引導學生走向深刻。從幼稚到深刻,是一個生成的過程,是一個修改調整的過程。本節的寫作練習也應該體現這個過程。為了便於學生更好地把握認識規律,本節特意選取“中心印象”作為一個寫作的突破口。這既有心理學的依據,也有寫作學的理論支撐,教師要注意這一點。
第二節“材料的有機轉化”是材料使用中非常關鍵的一個問題,也是傳統的寫作教學不怎么重視的問題。如果將材料比做一堆橡皮泥的話,那么因為寫作表達需要的不同,就要對這一堆橡皮泥進行不同方式的摶揉。一旦掌握摶揉的技巧,也就具備了對材料進行有機轉化的能力。比如材料向議論文中例證的轉化,這是中學生寫作的“軟肋”。本節內容告訴學生,要注意材料與議論的連線,要學會使用“始發敘述”,要善於運用“連線句”等。這就把原來比較複雜的寫作原理,變成了可以操作的寫作技法。
第三節“材料的壓縮與擴展”是材料使用中的另一個重要問題。本節主要從“摘要”和“提要”的角度引導學生探討信息壓縮的方法,從“強化”和“闡釋”的角度探討信息擴展的途徑。本節的練習側重局部,教師可以讓學生做片段的練習。上一節的寫作實踐也可以做片段練習。
總起來看,“材料的使用與處理”一章,更注重學生的實踐過程,更具有實用價值,必須讓學生有切身體驗,加強寫作練習,將寫作知識的學習轉化為動腦、動手的實踐過程。本章不必進行整篇寫作,應重點進行片段練習。
第三章“認識的深化與成篇”,是對寫作提出的更高要求。
第一節“捕捉動情點”,是立足於學生認識的規律而設定的內容,相對容易些,便於學生尋找突破口。這裡的“動情點”,是從認識的角度提出的,同時又是一個程式性寫作知識。動情點確定之後,要寫出動情者內在和外在的表現,要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來描述它,還要分析動情的原因。這就形成了一套寫作程式,便於學生掌握。與“動情點”相匹配的“橫斷面”和“縱斷面”的提法,也是從可操作的角度提出的。注重可操作性,注重程式性寫作知識,是本書的一個特點,教師教學時要體會到這一點。傳統的寫作教學,更多的是傳授陳述性知識,忽視程式性知識。本書將程式性知識提高到一個重要的地位來對待,將許多抽象的寫作理論變成具有可操作的程式性知識,實現了寫作教學上的一大突破。這種變化既有利於學生的學習,也有利於教師的教學。程式性知識很多,有待於進一步總結,本教材涉及到一部分,還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因為有些程式性知識屬於必修內容,比如“善於使用脈絡句”“善於選取空間參照點”等。當然,程式性的寫作知識不是機械的僵化的,它應該靈活而多變。
第二節“理性思維的深化”。這是有難度的一節內容。考慮到中學生的生活閱歷和思想成熟度的欠缺,不可能像成年人一樣具有比較成熟的理性思維,因此,本節從四個方面進行了必要的引領。教學要抓住這四個基本方面,結合後面的“例文”,引導學生的思維向著深刻的方向發展。
第三節“培養創新意識”。這是認識深化的最高表現形式。本節從“開拓思路”“變換視角”“尋求新的形式”三個方面進行了引領。教師可以適當補充其他方面的內容,以豐富創新意識的路徑。比如教師可以把文學創作領域中的手法介紹過來,讓中學生的寫作適當借鑑文學創作的手法,拓展寫作的天地。教師還可以將本節與第一章第一節“寫出自己的個性”的內容結合起來。真正具有創新意識的文章,一定是具有個性的文章。
總起來看,本章在整本書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它對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具有重要作用。這個環節抓好了,抓出成效了,既是前兩章學習成果的體現,又為最後一章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建議教師對本章內容精心策劃。
第四章“文章的修改與完善”。
注重修改,是本書的又一大特點。編寫本章不是說前面的三章不需要進行修改的練習,而是說每一章都離不開修改,本章相對集中做修改的練習。
第一節“整體的調整”,從“觀點的發展”“內容的添加”“順序的調整”“角度的轉換”四個方面講了整體修改的基本做法。要注意閱讀書中提供的例文。為便於閱讀,本章在編寫上採用了框線對比式的呈現方式,學生可以通過前後對比,來感受修改的必要性和具體做法。
第二節“局部的完善”,雖然是側重片段練習,但由於量比較大,學習的任務還是比較重的。
第三節“語言的錘鍊”,內容也很豐富。重點從“整齊與變化”“句子的松和緊”“銜接與呼應”三個方面進行了設計,提供了較多的語例。

教材目錄

第一章 寫作的多樣性與獨特性
第一節 寫出自己的個性
第二節 聯想與想像
第三節 學會溝通
第二章 材料的使用與處理
第一節 從素材到寫作內容
第二節 材料的有機轉化
第三節 材料的壓縮與擴展
第三章 認識的深化與成篇
第一節 捕捉“動情點”
第二節 理性思維的深化
第三節 培養創新意識
第四章 文章的修改與完善
第一節 整體的調整
第二節 局部的完善
第三節 語言的錘鍊

參考教案

寫作的多樣性與獨特性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明白個性化在寫作中的重要意義,培養學生寫作的個性化追求;
2,重點培養學生在抒寫情感,寫作思維兩個方面的個性化特點.
教學設計:
通過理論分析和例文探討的方法,使學生明白什麼是寫作的個性化,進而了解個性化對於寫作的重大意義;在此基礎上,通過片段訓練和整篇習作,從而將理論知識和寫作實踐相結合,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個性化習作能力.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三課時(其中寫作指導1課時,訓練1課時,習作講評1課時)
一,導入:
1,考場作文雷同現象分析導入;
二,作文個性化探究:
1,什麼是文章的個性化:
個性化指的是抒寫對生活的獨特感受,具有創新思維,選材和語言都具有獨到之處的文章.
2,個性化作文的基本要求.
簡單地說,個性化作文要求學生能自主寫作,寫出的文章真實,有創新,同時還應該健康."自主","真實","創新","健康"是作文個性化的基本內涵.
(1)自主.即學生寫自己想寫的內容,選出自己喜歡的表達方式,不受外部的過多干擾.重視獨立思考,不人云亦云.自主寫作反對的是要求過於具體,過於死板,沒有可以選擇的靈活性;反對的是簡單套襲;反對的是只準歌頌不準批評.因此要求確定的題目要有一定的寬度,不把寫作內容規定得過於具體.
(2)真實.即寫自己真實的想法和看法,不是胡編亂造.真話,實話不僅要求心裡怎樣想,就怎樣說,怎樣寫,還要求有個客觀的標準,即準確性.葉聖陶先生說作文要"求誠",即要寫出誠實的自己的話.假若有所表白,這應是有關人間事情的,則必須合乎事理的實際,切乎生活的實況;假若有所感興,當是不吐不快的,本自內心的鬱積,發乎情性的自然.這種要求可以稱為"求誠".
(3)創新.即言別人之未言,發別人之未發,想別人之未想,寫別人之未寫,要不斷追求新鮮的東西.作文所闡述的觀點,往往是自己獨出心裁的見解,是所發現的新穎的,獨到的,有價值的東西.開發創新意識,就是鼓勵學生思考問題能多方向,多角度,多層次,由已知導向未知,發現新事物,發現別人未覺察,不易覺察的東西,並從中求新,求異.與此同時,又要引導學生善於對思維過程中取得的種種信息進行判斷,提煉,概括,推理,比較,使之朝一個方向集中,取得最正確的最有價值的看法.
因此在作文中要有所創新就是要敢於突破舊的條條框框;就是要獨立思考,有自己的見解;就是要善於採用新的表現手法,具有新的風格,同時有意識地發表新的見解.
(4)健康.所謂健康就是要追求品位,追求格調.在個性化作文中,僅有了前面的三點要求還不夠,個性化作文還要求健康.如果說自主是解決個性化作文的動力,真實是對作文的材料要求,創新講究的是多樣性,那么,健康就是要追求品位,追求格調.真實的內容也許是惡的,醜的,而多樣性也並不僅僅是圖個五光十色.前面這三個特徵還必須有健康這一條來約束.否則,個性倒是突出了,可寫出的東西為人不齒,令人作嘔.比如,1999年的高考作文 "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有的作文說把魯迅的記憶移植給牛,編輯部就找牛約稿,把狗的記憶移植給麻雀,麻雀就叫狗為媽媽.此類文章確實與眾不同,顯示了文章的個性,但這種"個性"發展下去不僅是對寫作,就是對學生的人格修養也是有弊無益,這樣的個性化也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綜上所論,我認為個性化作文就是要做到自主,真實,創新,健康.要做到這四項必須具備如下條件:感受的個性化;思維的個性化;題材的個性化;表達的個性化.這幾者的關係是互相制約的,作文有無個性歸根到底取決於思想有無個性.
3,例文分析:(課件展示)
三,學生閱讀教材"例文借鑑"中的三篇文章,討論分析三篇例文在個性化方面的具體體現.
四,寫作訓練:(1課時)
1,片段訓練:
①根據自己的親身體驗或感受,寫一個記敘描寫性的片段,體現"回報"或"活著"的話,不少於120字.
②名人名言,警句成語,都有一定哲理性,曠日持久,人們習以為常,往往容易形成一種思維定勢,即對觀點或事物產生一種"從來如此"的固定看法.但是不少成語警句往往是就某一點,某一個角度而言的,而且,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的觀念也在不斷更新.請就下列名言,成語,運用逆向思維,提出新的觀點,寫一個議論性片段,不少於100字.
藝高人膽大 人言可畏 欲速則不達 出頭椽子先爛 班門弄斧 異想天開 知足常樂 開卷有益 識時務者為俊傑
2, 整篇作文訓練:
請以"感受生活"為話題寫一篇不少於700字的文章,題材自選.
五,片段,整篇講評建議:(1課時)
結合學生習作實際情況(投影典型習作),從真實感受,創新思維兩個方面對學生習作進行有針對性的點評,以便鞏固和加深學生對個性化寫作的直觀感受和理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