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為使館藏文獻免遭自然的和人為的損毀,延長文獻保存期限和使用壽命,儘可能保持其原來形態的技術和措施。
損毀原因
文獻損毀的原因,可歸結為社會的和自然的兩個方面。社會原因大致有盜竊或破壞,規章制度不健全或工作人員疏忽造成的損失,以及讀者不慎造成的毀壞等。自然原因主要是文獻載體材料本身受各種自然條件影響而發生損壞,例如紙質文獻的紙張和油墨本身發生的物理或化學變化。不同載體的文獻,有不同的保護方法,就一般圖書館而言,文獻保護的方法和措施主要有防火、溫濕度控制、防光、防蟲、防霉、防鼠、防酸、防破損等。
防火
紙質文獻和縮微文獻均為易燃物,因此防火是文獻收藏單位的首要任務。防火的措施主要有:消除可能引起火災的因素,館內嚴禁菸火,嚴禁易燃物帶入館內,經常檢查電路和電器設備,防止電路老化而起火;在適當的地方設定多種滅火用具和器材;安裝煙感或溫感自動報警系統和自動噴淋滅火器,現代的一些大型圖書館往往設立中央控制室,監視全館可能引起火災的地方;在組織上要落實到每個工作人員,做到各負其責,閉館前要對館內各個部分進行認真地清查,切斷電源,關掉電閘,節假日要有安全值班。
溫濕度控制
紙質文獻因紙張既易吸收水分而膨脹發霉、長蟲、變形,又易放出水分而收縮,使紙張乾燥脆裂。溫度忽高忽低或濕度經常波動,會使紙張變形出現浮凸現象,降低強度和彈性。因此,保持室內適宜的溫濕度是延長文獻壽命的重要條件之一,通常書庫內溫度以保持在14~ 24℃,相對濕度保持在45~ 60%為宜。空氣中含有水蒸氣還會影響到書籍的膠粘,濕度大時澱粉膠就會發生潮解,牢固性降低,並引起發霉,膠漿膜層在乾燥時又要變脆和破裂。為了使書籍的乾濕度得當,在有條件的圖書館,書庫應設防潮層和防熱層,並安裝空調設備或去濕機,條件不許可的應做好自然通風,根據不同季節、氣候變化等選擇時機開關門窗,調節溫濕度。
防光
太陽光線特別是紫外光的照射,能使紙張變黃髮脆,還可使書刊中的膠粘劑遭到破壞。因此,圖書館門窗的玻璃最好是帶顏色的或毛玻璃。如為無色玻璃應掛窗簾,或設定遮陽板或塗抹濾紫塗料等,降低陽光的強度。切忌陽光長期直射文獻。照明儘量不要用螢光燈,而採用白熾燈,並且不能離文獻太近,並將照明時間和照明方向控制在藏書能接受的限度內。
防蟲
紙質文獻由於載體本身有適於昆蟲繁殖生長的物質如植物纖維、裝訂所用的漿糊,加上書庫通風不好,書刊放置不當,溫濕度較高,衛生差、有灰塵和其他殘物等,較容易招來蟲害。危害書刊的昆蟲主要有:蠹魚、書虱、檔案竊蠹、菸草、藥材、花斑皮蠹、家白蟻、黑皮蠹、中華粉蠹、東方大蠊、幕衣蛾等,它們以書刊中的紙張纖維素和漿糊為食物,對書刊危害很大。防止這些蟲害的方法有:①用防蟲藥物加工紙張。黃檗汁、椒汁均可染紙。古代以鉛、硫磺和硝石為原料,在空氣高溫時生成桔紅色粉末狀的紅丹以及現代採用一氧化鉛或碳酸鉛製成的四氧化三鉛,都能防蟲。②在書內放置防蟲藥物,古代藏書家常在書櫃內放置香烈殺蟲之藥,如木瓜、樟腦等。③在書內夾放防蟲植物葉,如芸香草等。有的圖書館在古籍中夾菸葉防蟲,對蚜蟲、浮塵子,一切軟體蟲類均有效。④同時施用多種藥物。由於危害書刊的昆蟲種類多,施用藥物時,必須將揮發性與中毒性的藥物同時使用,驅滅與誘殺相結合。⑤熏蒸。若很多書刊生蟲,可採用熏蒸法,見效快。常用的熏蒸劑有磷化鋁、溴甲烷、環氧乙烷、敵敵畏、硫醯氟等,將生蟲的書放入密封的房間,每立方米放7克磷化鋁片劑,6天蟲子即被殺死。⑥入庫時消毒。將采編部門送來的圖書進行消毒,以防書庫外的蟲子進庫。多數圖書館採用溴甲烷在真空器內熏蒸。
防霉
黴菌有很強的繁殖力,書庫中的相對濕度超過70%,溫度在22~35℃時最宜黴菌繁殖,潮濕和溫度急劇變化,也易使黴菌滋生。書刊發霉一般是從封面、書脊、或外緣開始,因這些部位有漿糊、水分並接觸氧氣。黴菌會削弱紙的組織,使書籍腐爛、破碎或整塊脫落,故應使書庫乾燥通風,並應經常檢查。如果書刊發霉,可採用甲醛、百里酚、環氧乙烷等作防菌劑,進行處理。
防鼠
由於書刊經過裝訂、修補,有漿料或因書刊粘有食物而致使被老鼠啃咬,有時老鼠還會把書咬碎做窩。圖書館防鼠的辦法是:書庫內不能讓鼠類有生存和繁殖的條件;裝訂、修補用的漿糊要配以適當的防鼠藥;不能將食物帶入館內;不能將油塊等粘在書刊上;搞好清潔衛生,清除圖書館周圍的雜草、垃圾,疏通溝渠、水道,使老鼠無處藏身;堵塞鼠洞;切斷鼠路,防止老鼠進入書庫。
防有害氣體與防塵
空氣中的有害氣體和灰塵都能影響文獻的使用壽命。紙質文獻吸收了有害氣體後會降低紙張的強度。灰塵不僅沾污和破壞文獻載體材料,還是害蟲和黴菌藏身和繁殖的處所。防有害氣體和防塵的措施主要有:經常保持庫房、閱覽室、書刊資料的清潔衛生,工作人員入庫要換工作服,走廊和書庫門口應鋪設地毯、金屬網或設定吹淋室;文獻庫房要密閉,有的文獻可存放在箱、櫃、袋等密封或多層密封裝具中;庫房和館舍周圍要進行綠化,以起到吸附有害氣體和減塵作用;用空調裝置淨化與過濾空氣,用吸塵器除塵,用活性炭等吸附劑或用水淋洗來淨化空氣。
脫酸處理
紙張含酸是紙張老化變質的主要原因。脫酸的方法有鹼水溶液脫酸法、鹼有機溶液脫酸法和鹼氣相脫酸法。美國W.J.巴羅最早發明了鹼水溶液脫酸法,即將書拆散,浸泡在氫氧化鈣、碳酸氫鈣或碳酸氫鎂的水溶液中進行脫酸。1966年美國芝加哥大學圖書館研究生R.D.史密斯採用非水脫酸法對紙張進行處理,可以使其壽命延長1~2倍。用鹼有機溶液脫酸法中較著名的是“維托法”,它是利用甲醇鎂-甲醇、氟里昂溶液浸泡成冊的圖書進行脫酸。鹼氣相脫酸法是在密閉的櫃內將要脫酸的文獻鋪放好,然後放入氨水,經24~36小時,使氨蒸汽與紙中的酸發生中和反應。1970年有人利用嗎啡啉對紙張進行脫酸,可在1小時內處理80~90磅書,其脫酸效果較氨穩定,使書刊平均壽命延長2.5倍。1974 年美國化學家小喬治和約翰·威廉斯採用DEZ 的二乙基鋅噴注到書中,能更有效地中和紙張中的酸。因此氣相脫酸法可用於對大批量的紙質文獻進行脫酸,並且能降低脫酸的費用。
防破損
書刊在使用過程中容易破損。中國的古籍線裝書通常配有函套(書函)以防破損。書函有兩種:一是用布做的,二是木夾板和木盒子。清代的《四庫全書》就是用楠木做的木匣,二百多年仍完好無損。古書的裝函不僅可以防止書的機械破損,而且還使書籍整齊美觀,搬動和使用方便(見中國古籍形制)。現代有些常用或珍貴的圖書,還使用精裝封面,以延長其使用壽命。圖書館一般要將過期期刊或其他零散資料裝訂成冊,以便保存和利用。
書刊損壞後要及時進行修補,裝訂線斷了應立即重新裝訂,封面脫落的應修補增添副頁,加蓋封面等(見中國古籍修補)。
縮微文獻和音像文獻的保護
對於縮微文獻和音像文獻,一般應採取如下特別措施:①大量資料應辟耐火的貯藏室或資料庫貯存,少量資料可用耐火櫥櫃或保險箱貯存,需要長期貯存的磁碟應裝在密封的塑膠袋中;②貯存設備應高出地面15厘米以上,以防水的浸害。③降低空氣中相對濕度,一般控制在20~40%之間,最高不超過60%。當縮微品、磁帶等生霉時,可用柔軟的毛絨或棉花蘸上膠片清潔液來清除。④室內溫度最好控制在14~24℃,一般應安裝良好的空調設備。⑤貯存的磁帶要定期檢查或抽樣檢測,6~12個月要重新繞卷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