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囊匣就是文物工作者根據文物的材質、形狀、器形的大小、重量等多種因素,選用特殊的材料和多種多樣的製作方法為每一件文物設計製作的外包裝容器,這種傳統的包裝工藝技術屬於特種包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物囊匣
- 作用:保護文物
- 包裝技術:特種包裝
囊匣介紹,製作囊匣的材料,囊匣的品式,
囊匣介紹
文物囊匣就是文物工作者根據文物的材質、形狀、器形的大小、重量等多種因素,選用特殊的材料和多種多樣的製作方法為每一件文物設計製作的外包裝容器,這種傳統的包裝工藝技術屬於特種包裝。
從保護文物的角度出發,為不同類型的文物製作不同品式、不同內裝結構的囊匣,其內裝結構的設計不僅要把握文物的整體情況,更重要的是要保護好文物的頂蓋、耳部、把部、口沿、頸部、腰部、腿部等細微之處,因為這些部位最容易發生傷殘、斷裂。每一件精工細作的文物囊匣都可以使千古流傳的古代文物延年益壽並且可以使文物在保管和運輸中起到防震、防塵、防風、防曬、防潮之功效。
囊匣是我國傳統手工藝品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最早的包裝裝潢工藝品,具有一定的藝術欣賞價值。
在古代,囊匣製作多以楠木、紅木等木材為原料,這種材料的好處是,既堅固又可防蛀。但是也受到方方面麵條件的限制,工藝技術發展很慢,精湛的手工藝技術也很少以文字記載的形式流傳下來。宋元以前古匣因受氣候、溫度、濕度影響,易腐易壞,難以保存和流傳。據史料記載,到了明清時期匣式文化有了很大的發展,開始用紙板作為制匣的板材;用絲織錦、緞作為囊匣的外包裝材料;用綾子、絲綢做內襯材料,以優質純棉物作為防震的緩衝材料。用這些高檔華麗的材料製成的各式各樣囊匣一直為達官貴人所享用。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用於保護珍貴的藝術品、書畫的各種囊匣,其本身也具有相當的藝術價值和文物價值。明清時代囊匣用料考究、造型多樣。古樸、典雅、莊重的囊匣還凸顯一定的藝術美感。囊匣製作有其自身發展、演變的歷史過程,製作囊匣的手工技術伴隨著時代的發展也在不斷地進步,並一直以父傳子承或師徒間以口傳心授的方式代代相傳,延續至今。
解放以後,隨著文物事業的發展,囊匣製作工藝也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和全方位的廣泛套用。對於囊匣在保護文物工作中所起作用的認識也越來越高。1958年出版的《中國手工藝品大全》中,有一首民謠寫到“古玩精品藏錦匣,裁剪硬紙巧搭配。糊好綾絹配玻蓋,免得碰撞受損壞。”
製作囊匣的材料
製作囊匣大致由2部分組成,即外盒、內囊。這兩部分分別經過多道工序加工後,組合在一起成為完整囊匣。製作囊匣一般選用如下材料:
1、草紙板
2、仿宋錦
3、藍布
4、絲綢織品
5、棉花
6、骨別子
囊匣的品式
囊匣的品式是多種多樣的,按其使用功能的不同,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1、用於文物保管和運輸的囊匣。
2、書套類囊匣。
3、畫盒、禮品盒類囊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