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作為交往的世界

文本作為交往的世界

《文本作為交往的世界》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偉

基本介紹

  • ISBN:9787549553402
  • 作者:王偉
  •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5月
  • 頁數:235
  • 定價:32.00元
  • 裝幀:平裝
  • 叢書:桐江學術叢書
內容簡介
本書以現代性理論為經線,“主體間性”思想為緯線,以“文本作為交往的世界”這一線索貫穿始終,跨學科、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展現接受美學的審美交往理論。 緒論首先回顧國內關於接受美學的譯介情況,進而從理論本體和具體套用兩個層面,來透視評析當前漢語學術界的研究現狀,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指出其所存在的重“前”輕“後”、重“用”輕“體”的不足,以及主體間性之維的論述缺失,由此引出本文的寫作動機和理論意義。 第二章首先指出現實交往是主客二分之異化的交往方式,而主客同一的審美交往克服日常語言的禁錮局限,超越觀念形態和現實利益等束縛牽絆,因而是主體間性的自由交往方式。其次還系統地分析倫理學——社會學、認識論、存在論——解釋學三個層面的主體間性交往理論,由此進而指出本體論的主體間性,還包括信仰主義、自然主義和審美主義取向。最後在此基礎上認為,完整的接受美學是主體間性的交...(展開全部) 本書以現代性理論為經線,“主體間性”思想為緯線,以“文本作為交往的世界”這一線索貫穿始終,跨學科、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展現接受美學的審美交往理論。 緒論首先回顧國內關於接受美學的譯介情況,進而從理論本體和具體套用兩個層面,來透視評析當前漢語學術界的研究現狀,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指出其所存在的重“前”輕“後”、重“用”輕“體”的不足,以及主體間性之維的論述缺失,由此引出本文的寫作動機和理論意義。 第二章首先指出現實交往是主客二分之異化的交往方式,而主客同一的審美交往克服日常語言的禁錮局限,超越觀念形態和現實利益等束縛牽絆,因而是主體間性的自由交往方式。其次還系統地分析倫理學——社會學、認識論、存在論——解釋學三個層面的主體間性交往理論,由此進而指出本體論的主體間性,還包括信仰主義、自然主義和審美主義取向。最後在此基礎上認為,完整的接受美學是主體間性的交往美學。 作為正面闡述伊瑟爾之主體間性審美反應理論的第三章,首先闡明其所提出的“隱含讀者”當中蘊含著的主體間性思想,進而以其早期經典論著《閱讀活動》一書為核心,更加具體地闡明其超越傳統的結構分析與功能分析范型,而構建出的具有審美主體間性意義的文學文本觀、閱讀現象學、讀者與文本交往互動論。 第四章首先指出伊瑟爾前期效應美學所存在的諸種不足,著重剖析其確定性/不確定交流觀的二分誤區,閱讀理論的非歷史性傾向,以及欠缺審美同情向度的探討。然後具體考察晚期伊瑟爾在後現代文化語境中,針對費什等人批評所做出的應對調整,即從文學理論批評轉入文化詩學研究,由微觀角度的分析演化為巨觀整體把握,進而實現主體間性的文學人類學轉向,最終形成現實、虛構、想像“三元合一”的虛構詩學。 第五章首先肯定姚斯對傳統主客二分文學史敘述範式的反思批判,進而分別論述主體間性接受文學史觀的七點論綱,即讀者在文學交往中的地位、文學文本的價值由讀者的審美理解來決定、文學交往中的審美距離、理解文學文本的歷史差異、文學交往的歷時性和共時性、文學交往的社會功能等。此外,還在姚斯與其他學者的對話論戰中,明晰其理論草創之初所存有的問題,如過度片面地強調讀者的中心地位,導致其體系內還保存著主體性思想的殘餘,因而還不是徹底的主體間性審美交往理論。 第六章則重點論述姚斯在現代與後現代相互激盪的歷史語境中,對其先前理論所進行的修正完善。本部分首先在現代性的視閾下,詳細闡明主體間性審美經驗之詩意性創造、接受、交往三個向度,進而歷時性地分析主體間五種認同模式。此外,還順帶考察文學解釋學的現代美學方法論原則。 第七章指出在文化轉型的時代情境中,接受美學揚棄本質主義的致思方式,實現從自律論美學傳統向交往論美學範式的轉換位移,其不僅在藝術傳播學層面上超越傳者中心和客群本位的片面主體性,而且在美學向度上跨越精英主義歷史傳統與平民主義現實精神的二元對立,初步建構主體間性的審美交往本位觀。 王偉,泉州師院文傳學院副教授,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外聘碩導,廈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博士後。其本科、碩士、博士均就讀於廈門大學,先後獲得文學學士(2004)、文藝學碩士(2007)、美學博士(2010)。2013年入選首批“泉州市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海納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計畫),2017年被認定為“泉州市高層次人才”(“港灣計畫”)。迄今為止,獨立撰寫並公開出版學術專著5部,發表學術論文76篇,其中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論文17篇、CSSCI源刊(含CSSCI-E)論文10篇,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論文1篇。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資助項目1項,福建省社會科學規劃項目3項,福建省教育科學規劃項目1項,福建省高校教育改革項目1項,福建省教育廳A類社會科學研究項目1項,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