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文學社團的新青年社研究
- 作者:莊森
- 出版社:東方出版中心
- 出版時間:2006年6月1日
- 頁數:301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7801864743
- 叢書名:中國現代文學社團史研究書系
- 條形碼:9787801864741
- 產品尺寸及重量:23 x 14.8 x 2 cm ; 358 g
- ASIN:B00114NOPW
內容簡介
把新青年社當作文學社團進行系統研究,指出《新青年》的作者群與編輯集體形成了文學社團,是本書的立足點。本書的研究思路是將當時的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還原到日常生活的邏輯上加以考察,從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材料來探尋新青年社團的形成,披露、考證出了一些鮮為人知的內幕。它們為深入研究中國現當代文學、文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書是《中國現代文學社團史研究書系》中的一冊,“中國現代文學社團史”為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項目,本叢書共有七種,分別是關於《新青年》為核心的文學團體、文學研究會、創造社、語絲社、南社、櫟社、以及施蟄存等文人為核心的文學團體。這七個社團的表現形式是不一樣的:第一種是傳統文人社團的模式,如南社和櫟社,其成員主要是接受傳統教育的知識分子,在民族危亡之際,他們以詩會雅集的形式來抒發情懷、交流心聲,詩文創作似乎是他們從事社會活動之佘的一種高雅消遣。第二種模式是依託現代知識分子的公共活動空間,如文學研究會和創造社,他們利用結社活動來聚集力量,向社會發出改革的聲音,在他們看來,文學創作與社會活動是渾然一體的,文學如同生活。第三種模式是以同人刊物為核心聚集起來的一個作者陣營,因為是“同人”,作者隊伍也就是另一種形式的文學社團。如新青年社與語絲社,這個“社”本身意指“單位”(雜誌社),但也可以轉喻為社團。它的標誌是刊物,刊物在社團在,刊物停辦,社團也就不存在了。第四種模式是文人的小團體,雖無明確的結社意識,但因為經常聚集在一起而含有了社團意義。如施蟄存、杜衡、劉吶鷗等人,他們之間的交往聚集經歷了多種形式,但始終代表了某種審美傾向,因此也可以算作一種特殊形式的文學社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