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傳記:柯勒律治的寫作生涯紀事》是[英]塞繆爾·泰勒·柯勒律治 的一部著作,中國畫報出版社出版發行。
基本介紹
- 書名:文學傳記:柯勒律治的寫作生涯紀事
- 作者:[英]塞繆爾·泰勒·柯勒律治
- 譯者:王瑩
- ISBN:9787514617306
- 頁數:544
- 定價:88.00元
- 出版社:中國畫報出版社
- 裝幀:平裝
出版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出版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為英國文學巨擘柯勒律治的經典著作,自1817年問世至今,幾乎每年在英語世界都有各種版本的重印,二百餘年來一直受到世界各國讀者追捧。書中對於詩歌的本質、文藝作品的評價標準、想像與幻想的區別等諸多亘古不衰、言說不盡的話題都有精深的論述,同時對於英國文學中的巨匠華茲華斯、騷塞以及世界哲學巨擘亞里士多德、康德等人的創作思想有獨到精闢的見解。內容橫跨歷史與現實、科學與人文,並從融合多國文化的世界視野對文學文化現象及歷史、哲學進行探究,成為一部獨特的理論文本。
作者簡介
塞繆爾·泰勒·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1772—1834),英國詩人、文學評論家、哲學家和神學家,湖畔派代表詩人,英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有《古舟子詠》《忽必烈汗》等。
目錄
第一章
我為什麼要寫作和出版這本書?社會各界對於我出版的首部詩集的反應;在象牙塔中薰陶我自己的情趣;當代作家對於青年一代的影響;鮑爾斯(Bowles)的十四行詩;在亞歷山大·蒲柏(Alexander Pope)出生前和離世後出現的詩人之比較
第二章
假設天才們的易怒狀態;當天才面臨現實拷問;天才被責難的理由和場合;這種指摘的不公正性
第三章
評論家賦予作者的權利,以及可能的情況;現代評論的原則;騷塞(Southey)先生的作品和特點
第四章
《抒情歌謠集》以及前言;華茲華斯先生的早期詩歌;關於幻想和想像;於藝術而言,重要的詞義區分之探究
第五章
關於聯想律;追溯從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到哈特萊(Hartley)的聯想律歷史
第六章
哈特萊的體系,就它與亞里士多德體系的差異而言,無論在理論上還是事實上都是站不住腳的
第七章
哈特萊理論的必然結果;被人們接納的初始錯誤和模稜兩可的表達;記憶之術
第八章
笛卡兒提出的二元論——先由斯賓諾莎改進,後由萊布尼茨(Leibnitz)改進並融入前定和諧概念(Harmonia praestabilita);泛靈論;唯物主義;這些體系,或任何可能的聯想理論中,沒有一個提供或取代了感知理論,也沒有解釋可聯想事物的形成
第九章
哲學真的能被稱為科學嗎?它的條件是什麼?喬爾丹諾·布魯諾(Giordano Bruno);文學貴族,或者說學者之間代表著特權階級的不言而喻的契約;作者對神秘主義者的義務——伊曼努爾·康德(Immanuel Kant);康德作品中文字和精神間的差異;在哲學教學中為審慎的辯護;費希特(Fichete)完善評論體系的嘗試;費希特的嘗試的局部成功和最終失敗;對謝林(Schelling)以及英國作家中的索馬里茲(Saumarez)的義務
第十章
一章題外話和奇聞逸事,以作為想像力或塑性力的本質和起源的前奏;關於賣弄學問和掉書袋式的表達;給年輕作者的關於出版的建議;一系列作者文學生涯的奇聞逸事及其宗教和政治觀點的變化
第十一章
對那些早年想成為作家的人的深情勸誡
第十二章
對於下一章節細讀和忽略的預感和需求
第十三章
關於想像力,或具有融合作用的力量
第十四章
《抒情歌謠集》的創作緣由和最初計畫目標;第二版《序》;誘發的爭論、起因和苛評;一首詩和詩歌整體概念的哲學定義(附批註)
第十五章
在對莎士比亞《維納斯與阿多尼斯》和《魯克瑞絲受辱記》的批評分析中闡明詩歌力量的具體表現
第十六章
當代詩人與十五世紀、十六世紀的詩人之間存在著明顯的不同;將兩者特有的優點結合起來的願望
第十七章
考察華茲華斯先生的基本原則;田園生活(首先是低層的鄉村生活)對人類措辭的形成特別不利;最佳語言是哲學家的作品,而非由小丑或牧羊人貢獻;本質上理想和平庸的詩歌;彌爾頓的語言同樣來自真實生活,但遠遠不止源自田家語
第十八章
格律作品語言與散文語言存在本質區別的原因和方面;格律的起源和要素;格律的必然結果及由此產生的條件對格律作家措辭的影響
第十九章
繼續前一個主題;關於華茲華斯先生在其批評序言中可能提到的真正的目標;闡述和套用
第二十章
繼續前一個主題;中性風格,或散文和詩歌共有的風格,以喬叟、赫伯特等人的作品為例
第二十一章
關於當前文學評論刊物辦刊模式的討論
第二十二章
華茲華斯先生詩歌的典型缺陷,進行缺陷判斷的原則,推導出它們是缺陷;缺陷與優點的比例;在很大程度上,這只是他理論的特點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結束語
我為什麼要寫作和出版這本書?社會各界對於我出版的首部詩集的反應;在象牙塔中薰陶我自己的情趣;當代作家對於青年一代的影響;鮑爾斯(Bowles)的十四行詩;在亞歷山大·蒲柏(Alexander Pope)出生前和離世後出現的詩人之比較
第二章
假設天才們的易怒狀態;當天才面臨現實拷問;天才被責難的理由和場合;這種指摘的不公正性
第三章
評論家賦予作者的權利,以及可能的情況;現代評論的原則;騷塞(Southey)先生的作品和特點
第四章
《抒情歌謠集》以及前言;華茲華斯先生的早期詩歌;關於幻想和想像;於藝術而言,重要的詞義區分之探究
第五章
關於聯想律;追溯從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到哈特萊(Hartley)的聯想律歷史
第六章
哈特萊的體系,就它與亞里士多德體系的差異而言,無論在理論上還是事實上都是站不住腳的
第七章
哈特萊理論的必然結果;被人們接納的初始錯誤和模稜兩可的表達;記憶之術
第八章
笛卡兒提出的二元論——先由斯賓諾莎改進,後由萊布尼茨(Leibnitz)改進並融入前定和諧概念(Harmonia praestabilita);泛靈論;唯物主義;這些體系,或任何可能的聯想理論中,沒有一個提供或取代了感知理論,也沒有解釋可聯想事物的形成
第九章
哲學真的能被稱為科學嗎?它的條件是什麼?喬爾丹諾·布魯諾(Giordano Bruno);文學貴族,或者說學者之間代表著特權階級的不言而喻的契約;作者對神秘主義者的義務——伊曼努爾·康德(Immanuel Kant);康德作品中文字和精神間的差異;在哲學教學中為審慎的辯護;費希特(Fichete)完善評論體系的嘗試;費希特的嘗試的局部成功和最終失敗;對謝林(Schelling)以及英國作家中的索馬里茲(Saumarez)的義務
第十章
一章題外話和奇聞逸事,以作為想像力或塑性力的本質和起源的前奏;關於賣弄學問和掉書袋式的表達;給年輕作者的關於出版的建議;一系列作者文學生涯的奇聞逸事及其宗教和政治觀點的變化
第十一章
對那些早年想成為作家的人的深情勸誡
第十二章
對於下一章節細讀和忽略的預感和需求
第十三章
關於想像力,或具有融合作用的力量
第十四章
《抒情歌謠集》的創作緣由和最初計畫目標;第二版《序》;誘發的爭論、起因和苛評;一首詩和詩歌整體概念的哲學定義(附批註)
第十五章
在對莎士比亞《維納斯與阿多尼斯》和《魯克瑞絲受辱記》的批評分析中闡明詩歌力量的具體表現
第十六章
當代詩人與十五世紀、十六世紀的詩人之間存在著明顯的不同;將兩者特有的優點結合起來的願望
第十七章
考察華茲華斯先生的基本原則;田園生活(首先是低層的鄉村生活)對人類措辭的形成特別不利;最佳語言是哲學家的作品,而非由小丑或牧羊人貢獻;本質上理想和平庸的詩歌;彌爾頓的語言同樣來自真實生活,但遠遠不止源自田家語
第十八章
格律作品語言與散文語言存在本質區別的原因和方面;格律的起源和要素;格律的必然結果及由此產生的條件對格律作家措辭的影響
第十九章
繼續前一個主題;關於華茲華斯先生在其批評序言中可能提到的真正的目標;闡述和套用
第二十章
繼續前一個主題;中性風格,或散文和詩歌共有的風格,以喬叟、赫伯特等人的作品為例
第二十一章
關於當前文學評論刊物辦刊模式的討論
第二十二章
華茲華斯先生詩歌的典型缺陷,進行缺陷判斷的原則,推導出它們是缺陷;缺陷與優點的比例;在很大程度上,這只是他理論的特點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