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通義校注(1985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

文史通義校注(1985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文史通義校注》是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清)章學誠。

基本介紹

  • 書名:文史通義校注 
  • 作者:(清)章學誠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出版時間:1985年5月
  • 頁數:1094 頁
  • 定價:6.85 元
  • 裝幀:平裝
  • 統一書號:10010-555 
內容簡介
《文史通義》,史學評論名著,八卷,清章學誠撰。《文史通義》分內外篇,內篇五卷,外篇三卷。內篇涉及哲學、史學、文學、社會學等領域,外篇為方誌論文集。書中提出了“六經皆史”的觀點,此實倡自明代王守仁,章學誠加以發展,認為經亦是史,史先於經,應據史以談經,“切合當時人事”,將經學建立在史學的基礎之上。在史書編纂方面,章氏注重史德,言“史所貴者義也,而所具者事也,所憑者文也”。在史書體例方面,章氏推崇通史,認為通史具有“六便”(即免重複、均類例、便銓配、平是非、去牴牾、詳鄰事)和“二長”(即具剪裁、主家法)的特點;對於紀事本末體,亦備加讚許,認為“文省於紀傳,事豁於編年”,“決斷去取,體圓用神”,兼有紀傳體和編年體所不具備的優點。在為學態度方面,章氏主張“言學術功力,必兼性情”,提倡經世,反對空談。值得注意的是他對於婦女的看法。在《婦學》篇里,他闡述了自己的...(展開全部) 《文史通義》,史學評論名著,八卷,清章學誠撰。《文史通義》分內外篇,內篇五卷,外篇三卷。內篇涉及哲學、史學、文學、社會學等領域,外篇為方誌論文集。書中提出了“六經皆史”的觀點,此實倡自明代王守仁,章學誠加以發展,認為經亦是史,史先於經,應據史以談經,“切合當時人事”,將經學建立在史學的基礎之上。在史書編纂方面,章氏注重史德,言“史所貴者義也,而所具者事也,所憑者文也”。在史書體例方面,章氏推崇通史,認為通史具有“六便”(即免重複、均類例、便銓配、平是非、去牴牾、詳鄰事)和“二長”(即具剪裁、主家法)的特點;對於紀事本末體,亦備加讚許,認為“文省於紀傳,事豁於編年”,“決斷去取,體圓用神”,兼有紀傳體和編年體所不具備的優點。在為學態度方面,章氏主張“言學術功力,必兼性情”,提倡經世,反對空談。值得注意的是他對於婦女的看法。在《婦學》篇里,他闡述了自己的婦女觀,也可以說是一部“婦學”史,認為上天給予男女的聰明智慧是相同的,婦女也可以明詩禮。故此,他批判了才子佳人小說一番,“男必纖佻輕薄,而美其名曰才子風流;女必冶盪多情,而美其名曰佳人絕世”。批評小說傳奇的同時,也批評了主張性靈說的袁枚。不過,章氏率性臧否人物,倒是足見真性情之風致,非道貌岸然之講經論史,其暢行於世,亦不足怪。《文史通義》寫作時,部分文章傳出,段玉裁便為之嘆絕,近人更將其與《史通》並稱史學論著中之雙璧。 此書於道光十二年(1832)由章學誠之子華紱首刻於大梁,是為流傳至今的最早版本。鹹豐元年的《粵雅堂叢書》為較早之翻刻本。《叢書集成初編》、《四部備要》亦都收入《文史通義》。195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有劉公純標點本,但未收入大梁本的外篇三卷。1985年中華書局出版有葉瑛的《文史通義校注》,注釋詞義,撮舉大意,頗便閱讀。 章學誠,清代史學家、文學家。字實齋。漢族,會稽(今浙江紹興)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進士,官國子監典籍。曾主講定州定武、保定蓮池書院,並為南北方誌館主修地方志。章學誠倡“六經皆史”之論,治經治史,皆有特色。所著《文史通義》共9卷(內篇6卷,外篇3卷),是清中葉著名的學術理論著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