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通訊(上海1947)

《文化通訊(上海1947)》1947年10月創刊於上海,文學類刊物,月刊,實為不定期出版,由文化通訊編輯部編輯,文化通訊月刊社發行,地址位於上海富民路一九七弄二號。後期由於經濟原因,贊助後繼不足,《文化通訊》被迫停刊1。現館藏1947年10月至1948年1月出版的3期及1948年3月至8月合併出版的4至9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化通訊(上海1947)
  • 語種:中文
  • 創刊時間:1947年
  • 出版周期:月刊
辦刊宗旨,欄目方向,文化傳統,

辦刊宗旨

《文化通訊(上海1947)》的創刊宗旨是成為“文化交流的利器,青年習作的園地”,是學校與同學之間以及同學與同學之間溝通的精神橋樑。

欄目方向

該刊除了刊登上海文化函授學校各教員主授科目的撰寫指導性文字外,主要的撰稿人便是該校的學員,校刊費全年4萬元,主要由學員贊助。該刊並沒有固定欄目,常設欄目有習作園地、新聲、報學等,內容涉及各門學科及學校資訊等。“習作園地”欄目主要刊載該校教員和學生的作品,範圍涉及學員的讀書心得與生活經驗等文章;“新聲”刊登的內容主要是學校的校訊、學員信息、該刊啟事等;“報學”一欄刊載的文章內容主要涉及國內外新聞學的理論與實踐等。此外著名葉聖陶、矛盾、郭沫若及文藝理論家胡風等曾為該刊撰稿,內容主要為文藝理論與文藝思潮的介紹與學習、寫作技術等,如郭沫若的《怎樣研究詩歌與文藝》、翦伯贊的《怎樣研究中國歷史》等。
《文化通訊(上海1947)》是上海文化函授學校的校刊,在學員的贊助之下誕生的,對於研究上海文化函授學校的重要參考意義。此外該刊刊載文藝理論方面的文章,對於研究40年代後期文藝思潮具有重要價值,同時該刊刊載大量有關新聞學理論與實踐的文章,為研究新聞學及新聞史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參考資料,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文化傳統

《發刊詞》
渴望已久的“文化通訊”月刊,終於在諸學員的熱烈贊助之下,正式誕生了。這是本校的一個定期刊物,有別於以前出版的校訊及一年紀念專冊。
我現在向諸學員提出對於這個刊物的兩點期望:
“文化通訊”既系期刊,必須持之以恆,行之以毅。上海文化函授學校的歷史將垂於永久,“文化通訊”的歷史也必將垂於永久。欲使一個刊物永久存在,必須具備兩個條件:第一、要有豐富的內容;第二、要有充足的資力。談到內容,這個刊物,除了本校教員各就其主授的科目撰寫指導性的文字外,主要的撰稿人是諸位學員自己,所以希望諸位學員就讀書心得及生活經驗,努力寫作,只需言之有理,文字的技術自會逐漸進步的;至於資力,本校的創立,就純賴高度的精神力量,要另籌的款以支持本刊,事實上為力所不逮,而諸位學員則業擎易舉,校刊費全年四萬元,能一次匯寄本校最好,否則暫定三月或半年亦可。總之,這個刊物是諸位自己的,諸位行蹤分布國內外各地,無法直接對之負責,本校受諸位的託付,代為編行,希望諸位將來可能直接參與編輯及發行的工作,本校當退居指導及協助的地位。
目前本校學員已逾二千人,將來的遠景可能遠數萬人,而數十萬人,以至百萬人,這是指數量而言;其職業的分布,遍及社會各階層;地位的分布,更遍及國內各省份,國外的達南洋群島及歐美兩洲;至於科目的設立,目前雖尚寥寥可數,將來的計畫是包括文、理、法、工、商、各科的,只須努力以赴,全國各級學校,怕沒有一個能在學員數量之多,職業及地域分布之廣,以及科目之完備四方面,與本校相比擬了。像這樣一個學校,更因函授的關係,學校與同學及同學與同學之間彼此既鮮接觸,若沒有一個精神上的密切有效的交通,未免太辜負了。而“文化通訊”這個小小的刊物,必須負擔起學校與同學及同學與同學之間精神上的密切交通的橋樑的任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