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批判(北平)

《 文化批判(北平)》該刊1934年5月創刊於北平,文化刊物,最初為月刊,從1935年2月第3卷第1期起,為了“擴大篇幅、充實內容”改為季刊,由文化批判社編輯並發行。社址原在北平,後因南下發展,遷於南京,最初暫設在南京三條巷靜思里5號,從1936年3月遷至南京三條巷文昌宮28號。該刊主編為海鷗,主要撰稿人有劉興唐、劉仰之、李微等。具體停刊時間和原因不詳。館藏1934年5月第1卷第1期至1944年3月第6卷第期,共18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化批判(北平)
  • 類別:文化刊物
  • 創刊時間:1934年
  • 出版周期:月刊,季刊
辦刊宗旨,欄目方向,文化傳統,

辦刊宗旨

該刊“本著復興民族文化之立場、集中追求真理之精神,研究學術,交換智識,以推進中國社會之進化為目的”。

欄目方向

文字內容編排簡單,欄目只有“論著”和“文藝”兩種,內容上主要刊登有關復興中華民族的討論、國際問題和經濟問題的研究以及一些國內外的文藝作品。“論著”一欄主要登載對現階段文化運動的理論與實踐的探討,對現代文藝批評基本傾向的論述,以及對國內外經濟和政治形勢的見解等,代表性文章如《文化統治與文人自由》、《中國國民經濟復興的研究》等。“文藝”一欄主要刊登關於文化方面的論著和文藝創作作品,國內外有關文化方面的訊息等,代表性文章如《從青年到少女》、《王莽新政之研究》等。
該刊誕生於抗戰時期,雖處於局勢混亂之際,但覺悟甚高,一直將民族至上主義作為刊物生存的基礎,努力立足於文化陣地,致力於復興民族文化,克服一切文化陣營上的強敵。因此,該刊登載的文章質量較高,尤其在文化運動和文藝批評兩方面,見解不俗,這些文章對時下研究抗戰時期我國文化的生存和發展狀況等方面有重大的史料參考價值。

文化傳統

《發刊詞》(海鷗)
人類是“製造工具的動物”,工具的使用於生產實為人類的特徵,人類為著生存,必須製造工具,來輔助人類器官的不足,自人類的人工器官(工具)在人類的生活中盡了重大的任務以來,人類的社會生活都隨著生產諸力的發展的過程而改變了。這些生產諸力和關係的總和,形成社會之經濟的結構,由這而反映人類意識的,便是法律、政治、宗教、藝術等形態……在偉大時代到來之前夕,《文化批判》應運而生了。醜惡的現實,昭示著她歷史任務的重大,這一幼稚的新生,深望熱心文化的志士們,予以真摯的同情和有力的贊助!這脆弱的生命才得持續,發展,以完成其重大的任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