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68年,英國舉辦了全部由電腦繪製的《控制論》畫展,展出了一些怪誕圖案,這算是數碼版畫的雛形。2001年,美國布魯克林美術館舉辦了《數字版畫展》,這是正式的數碼版畫展了。在國內,數碼版畫被關注是近年來的事情,如今多家美院已經引入了數碼版畫教學,
文化部藝術司也發文介紹數碼版畫。2011年,中國美院在杭州舉辦了2009級版畫系學生數碼版畫作品群展,同年,深圳關山月美術館舉行的“2011新一代!大學生圖像藝術節”中展出了一些學生以多種藝術語言製作的數碼版畫,2012年,國內首個數碼版畫個展《鄧揚威版畫展》在廣州開幕,展出作者8年來創作的60多幅數碼版畫作品,受到了市民的追捧和輿論的廣泛關注,近半展品被認購,這是數碼版畫逐步被美術界認同,走向繁榮、走向社會的一個重要標誌。
創作工具
數碼版畫最重要的設備是電腦以及印表機,再輔以掃瞄器、手繪板、數位相機等設備或附屬檔案;在創作方面則主要採用
photoshop、coreldraw、3Dmax等繪圖軟體進行創作;創作主要由電腦完成,成畫則靠印表機輸出:現時畫家多選取高質量的“藝術微噴”方式列印。這種稱之為藝術微噴的輸出並非是傳統之印刷,更不是打樣。畫家要在過程中親自參與選用墨水,選用藝術紙或油畫布等材質,親自對作品進行潤飾、校正,甚至親自操作高質量的大幅面
噴墨印表機輸出作品。畫家參與的過程其實都屬於創作過程,期間常有新的靈感,新的發現,這與傳統版畫的創作過程別無二致。也如是,才能夠創作出較高價值或可長久收藏的數碼版畫。
藝術特點
數碼版畫既然是西風東漸的新品種,那么它在中國傳播、發展的初期,推理其中的一些數碼版畫作品帶有洋味是必然的。既然數碼版畫需要那么多的數碼軟硬體來創作,那么推理數碼版畫帶有數碼味也是必然的。 不過洋味也好,數碼味也好,都不能準確地說清楚數碼版畫予觀者的真實感覺,這就像不能說清楚嶺南人愛喝的西洋菜羅漢果老火靚湯如何帶有西洋味,索尼電視機播放《三國演義》如何帶有日本壽司味一樣。鄧揚威先生認為:在中國大概以“孫悟空味”來形容數碼版畫的藝術特點稍稍靠譜——因為數碼版畫無論是在設備使用方面,色彩選擇方面,創作手法方面,成畫材料選用及輸出方面,最大的特性就是具有無窮無盡的可能性,發展性,箇中的變化實在是太多了,一如中國人心愛的孫猴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