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酬李判官使院即事見呈

《敬酬李判官使院即事見呈》是唐代詩人岑參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所寫是幕府中閒靜的生活,首聯點出“閒”,以疏談的筆調引起全詩;詩的中間四句用公府所見所聞的景物寫閒靜生活和閒適情調;詩的最後兩句承上文寫鄉思。這首詩寫近景刻畫入微,寫遠景場面開闊,筆法輕鬆疏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敬酬李判官使院即事見呈
  • 作者:岑參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評價,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敬酬李判官使院即事見呈
公府日無事,吾徒只是閒。
草根侵柱礎,苔色上門關。
飲硯時見鳥,捲簾晴對山。
新詩吟未足,昨夜夢東還。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李判官:指當時封常清幕下判官李棲筠。使院:即北庭節度使的官署。
⑵公府:即岑參及其同僚的辦公處。
⑶柱礎:柱子的基石。
⑷門關:門閂。
⑸飲硯(yàn):鳥影掠過,如飲硯水。
⑹東還:東歸。詩人在西北邊塞,故云。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公府之中每日無事可辦,我們同僚只是覺得清閒。
野草根根扎到柱下基石,青苔片片已將大門爬滿。
硯水之中時而掠過鳥影,捲起帘子面對青天群山。
新的詩作至今尚未吟成,昨天夜間又在夢中東還。

創作背景

天寶十三載(754年),詩人赴北庭都護府任職於封常清軍幕,這首詩即是與同僚李棲筠的酬和之作。當時值封常清受降回軍之後,北庭一帶暫時安定無事。這首詩所寫的就是這期間幕府中閒靜的生活。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詩的首聯中“日無事”、“只是閒”從兩個方麵點出“閒”字。“日”、“只”都對“閒”加以強調。“閒”是此詩所寫的主要內容,也是此詩的基本情調,以疏談的筆調引起全詩。
詩的中間四句用公府所見所聞的景物寫閒靜生活和閒適情調。“草根侵柱礎,苔色上門關”,這兩句寫公府之內景物。無人頻繁往來,以致野草滋生、青苔蔓延,可見“公府日無事”,而詩人得以有足夠時間對柱礎間的草根、門關上的苔色作細緻觀察,可見“吾輩只是閒”這兩句上句從形著筆,下句從色落墨,一“侵”一“上”,寫出草根、青苔潛移默化的發展形態,刻畫極細緻入微。“飲硯時見鳥,捲簾晴對山,”這兩句寫公府之外景物。前一句寫飛鳥並不直接去寫,卻以鳥影掠過硯水來寫,由府內自然轉到府外,手法很高明。而用一“飲”字,把鳥影掠過硯水好似啄水的形態寫得既十分形象,又很有情趣。這種閒情是只在“無事”時才有的。後—句用“捲簾”把詩人的視線由府內轉到府外,與上句是同樣巧妙的手法。而晴空之下,滿目青山,場面卻是鬆開闊極有邊塞特徵的。這種逸致也是“無事”時才有的。上下兩句,由近及遠,一動一靜,均突出了閒靜情趣。
詩的最後兩句承上文寫鄉思:“新詩吟未足,昨夜夢東還”。能在邊地字斟句酌,從容吟詩,仍流露“閒”字,而新詩未足即被鄉夢打斷,寫“閒”中鄉思愈切,十分符合閒居異地的生活情調。
這首詩以“閒”字為貫串全詩的線索,而以鄉思作結,中間四句寫閒居所見景物,寫近景則刻畫入微,寫遠景則場面開闊,筆法輕鬆疏談。

名家評價

遼寧師範大學教授高光復:這首詩所描繪的場景,是邊塞金戈鐵馬、緊鑼密鼓中一支舒緩的音符;是邊塞生活急流中一個回光倒影的水譚。

作者簡介

岑參(715~770),唐代詩人。南陽(今屬河南)人。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進士,曾隨高仙芝到安西、武威,後又往來於北庭、輪台間。官至嘉州(今四川樂山)刺史,因世稱岑嘉州。卒於成都。其詩長於七言歌行。所作題材廣泛,善於描繪塞上風光和戰爭景象;氣勢豪邁,情辭慷慨,語言變化自如。與高適齊名,並稱“高岑”,同為盛唐邊塞詩派的代表。有《岑嘉州詩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