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本紀

敦煌本紀

《敦煌本紀》是葉舟所著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小說分為上下兩部,共四十五卷,是葉舟“絲綢之路三部曲”的開篇之作,於2018年首次出版。

《敦煌本紀》以生活在敦煌沙洲城內三大家族的興衰,主要是義莊索家的衰敗和胡家的崛起為線索,描寫了發生在河西走廊,特別是以佛光聖地莫高窟和凡塵俗世沙州城及城外二十三坊為背景的歷史事件。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敦煌本紀
  • 創作年代:現代
  • 文學體裁:長篇小說
  • 作者:葉舟
  • 字數:109萬字
  • 首版時間:2018年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品影響,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敦煌本紀》以生活在敦煌沙洲城內三大家族的興衰,主要是義莊索家的衰敗和胡家的崛起為線索,描寫了發生在河西走廊,特別是以佛光聖地莫高窟和凡塵俗世沙州城及城外二十三坊為背景的一系列跌宕起伏,驚心動魄的歷史事件。塑造了以義莊莊主索敞、小商人胡恩可、開元寺主持印光等為首的老一輩敦煌人,和以胡梵義、胡梵同、陳小喊、拖音等為首的一群精良純明的熱血少年們,為了佛光之地的安寧和血脈相承的義勇,與管家丁榮貓、連公子、索朗等為首的黑暗勢力鬥智鬥勇的熱烈悲壯的故事。小說分為上下兩部,共四十五卷109萬字,在為河西正名,為敦煌立傳的同時,也勾勒出了那個動盪的時代以及整個國家的面貌。

作品目錄

上卷下卷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一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七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卷四十二
卷四十三
卷四十四
卷四十五

創作背景

葉舟以詩成名,葉舟的詩則以“敦煌”成名。他的詩歌中“敦煌”作為永恆的母題被不斷書寫和歌頌,從詩集《大敦煌》開始,這一母題作為他寫作的源頭和高地,被不斷賦予新的意義和使命。從2014年獲得第六屆魯迅文學獎短篇小說獎的《我的帳篷里有平安》開始,葉舟開始以小說家的身份示人,顯然在此之前他已經在這一領域做了長久的耕耘,但無論是詩人葉舟還是小說家葉舟,對於“敦煌”的迷戀和書寫從未停止。時隔四年,直到《敦煌本紀》的出現,人們看到了他耕耘之後的成果。從2000年在莫高窟下發願書寫,到2017年2月18日,是葉舟前後花費近二十年的作品。

作品鑑賞

《敦煌本紀》通過宏大的敘事、詩性的語言和對世俗敦煌的書寫,塑造了一群精良純明的血勇少年,以及他們在這片佛光之地上的悲壯輓歌,這些歷史和傳奇在這本洋洋百萬字的巨製中完成了它的訴說和使命。
宏大敘事與悲壯輓歌
《敦煌本紀》無論是從百萬字的體量還是從上百位出場的人物來說,都是鴻篇巨著。這種宏大的敘事與小說所要展現的延續千年的絲綢之路,充滿悲歌與滄桑的河西走廊,佛光普照下的敦煌大地以及和莫高窟一起歷經變遷與災禍,卻始終保持血勇之心的滾燙少年們一樣,它們在內在氣質和精神上是相一致、相匹配的。
《敦煌本紀》的宏大敘事首先表現在這些栩栩如生、個性迥異的人物上。全書浩浩百萬言,出場人物上百位,光像索敞、梵義、丁榮貓、性元等貫穿故事始終的人物就有二十多位,他們如《水滸傳》中的一百零八將,各自都有不同的身世、性格和命運,每個人都以不同的形式登場,他們的謝幕或悲壯或未知,但他們充滿傳奇的人生和跌宕起伏的命運,共同繪製了這幅悲壯的歷史長卷,成為小說奔騰的長河中不可或缺的浪花抑或礁石。義莊老財主索敞從一個萬人敬仰的位置上,一步步走向深淵,被兒子索朗囚禁十年,歷經義莊衰敗,身敗名裂,直到裝瘋賣傻,最後被梵義解救,飽受了人間冷暖。主人公梵義也在為父尋醫途中歷經磨難,迅速成長,在日後帶領急遞社的兄弟們,做了一世精良純明的血勇少年。此外,反派丁榮貓的狡詐陰險,游擊陳小喊的肝膽相照,女主沈性元的天真無邪等形形色色的人物共同建構了這部宏大史詩。
其次,《敦煌本紀》的宏大敘事還體現在這些懸念叢生、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中。無論是人物的身世以及最終的結局,還是故事的因果關係、發展高潮都給人意想不到的反轉和期待,作者在做著解釋的同時埋下伏筆,環環相扣,步步緊逼,將讀者引入一個無法自拔的歷史長軸之中,畫卷中有佛光照耀的敦煌大地,有精良純明的俠義少年,也有利益糾纏的江湖恩怨,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陰險小人,在這個險象叢生、驚心動魄的故事中,讀者與書中人物同進退,共患難,共同經歷和目睹著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書中每個人物交替出現,各表一枝,每段故事情節連貫,娓娓道來,邏輯清晰節奏張弛有度,為整部巨著在內容上提供了充實而完整的血肉。書中教子有方、頭腦精明的胡恩可在為兒子們秘密“鋪路”的途中,突然中風臥床,後半生在病榻之上看盡了世間冷暖和江湖恩仇,直到小說完結也沒有醒來。受人尊敬的世興堂名醫沈破奴卻有著不堪的身世。麥客出生的義莊管家忍氣吞聲,小心經營,在其精心策劃之後,背信棄義成為書中最大的反派。還有梵同的蛻變、拖音的犧牲、索朗的慘死等,在複雜而宏大的敘事中給人以悲壯和深沉。
宏大敘事本意是一種“完整的敘事”,用麥吉爾的話說,就是無所不包的敘述,具有主題性、目的性、連貫性和統一性。在《敦煌本紀》中,這種主題性和目的性是顯而易見的。小說自始至終充滿著一種濃烈的悲壯氣息和蒼茫的西部精神。大漠孤煙,長河落日,在被外界遺忘的古老河西走廊、敦煌大地之上,人們對佛的信奉和供養、對優良少年的期盼和禮讚、對這段悲壯歷史的追憶和書寫一直貫穿著整部作品。全書總共四十五卷,每卷故事各自獨立卻又首尾相連,有著古代章回體小說的結構和筆法,小說百萬字讀起來一氣呵成,恢宏大氣。無論是以沙州城為中心,近至敦煌二十三坊,遠到河西各郡、省城蘭州、祁連山麓、新疆哈密的空間布局;還是以莫高窟為高地,一燈一佛、一間店鋪、一條街道的具體生活場景。在這些鄉紳官吏、販夫走卒、三教九流的人物群像上,都體現著一種濃烈的西部精神,這種精神是熱烈的、宏大的,也是悲壯的、深沉的。作者依據大量的文獻資料和實地考察,同時也極盡想像,虛實結合,為我們描摹出了如莫高壁畫般莊嚴滄桑的敦煌大地,這是一曲悲壯的輓歌,也是一首不朽的史詩。
這種悲壯也貫穿著小說的始終。從小說的開頭,”到小說最後結束時,均流露出一種濃郁的野性的悲壯之氣。小說的結局也是以梵同、性元、陳小喊等人的逃亡而結束。索氏一門的遭遇,特別是一生顯達的索敞被兒子囚禁長達十年,最後以學唱戲而了卻殘生。拖音為救梵義而被亂槍打死。還有梵義的隱姓埋名,急遞社被一網打盡等,這些血腥和死亡沒有給人一種恐懼和壓抑,相反使得這些悲壯更加熱烈和勇敢,這與河西走廊上那些視死如歸的血勇少年一樣,在佛光照耀的敦煌大地,這種悲壯是真誠的,宏大的,有著小說獨特的西部精神和審美意蘊。
詩性語言和世俗敦煌的書寫
《敦煌本紀》的語言厚重、蒼勁,詞句之間充滿著詩意,這種語言有著莫高佛窟般的莊嚴和氣度,也有著鳴沙月牙般的細膩和甘冽,恢宏大氣卻不冗長繁縟,浪漫詩意有著自己獨特的節奏和張力,是一種暗含敦煌氣質的詩性語言,或者說這種寫作就是一種詩性寫作。它們營造著小說浪漫、恢宏的氣質,連線著故事的經脈,讓讀者在蒼茫熱烈的語言中,感受著河西走廊和敦煌大地上充滿佛性和西部精神的那種持久悲壯的詩意。
除了詩性語言的書寫之外,《敦煌本紀》還描繪了一種原始的、野性的、民間的世俗敦煌。想到敦煌,人們便會很自然地想起莫高窟,想起無數的壁畫和經卷,想起王圓籙和斯坦因,還有那段破敗和不堪的歷史。這個被佛光加持的西部高地是神聖的、莊嚴的、也是神秘的、傷心的,是高高在上不染俗塵的,這種固化的認知讓人們對敦煌有種概念化的冰冷的理解。《敦煌本紀》則通過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們以及他們或悲壯或傳奇的故事,透過一幕幕具體的生活細節、風土人情,為人們展現了一個鮮活的立體的世俗敦煌。敦煌不再是那么冰冷和無情,而是變得有血有肉,真實而親切。小說中通過人們的衣食住行、婚喪嫁娶、風俗禮節、宗教信仰、方言民謠等各方面,把一個熱鬧的、世俗的敦煌展現在我們眼前。這裡的人們過浴佛節,吃胡鍋子,講敦煌話,唱秦腔戲,他們禮佛卻更熱愛滾燙的生命,他們偏居一隅卻也時刻關心著國家的安危、時局的變遷,他們背負俠義,視死如歸,卻也有兒女情長和孤單落寞,這才是真實的敦煌,親切的敦煌。這些充滿人間煙火的描寫,讓人對生活在這片熱土上的人們有了更加真實的了解,他們的世俗生活,他們的冷暖苦樂是那一代敦煌人的真實寫照。
血勇少年和佛光之地的塑造
《敦煌本紀》中著墨最多的是以梵義為首的一群精良純明的血勇少年。他們有著不同的身世和遭遇,卻有著相同的滾燙身軀和一腔熱血。他們富有飽滿的熱情,熱烈的血性,結社邑義,視死如歸,策馬奔騰在古老的河西走廊上,如同一把把剛剛淬火出爐的利刃,誓要在沉疴累累的河西“銹帶”上拓出一條生路。書中陳小喊一直獨來獨往,每次外出都要求被他戲稱為屎哪吒的梵同給他讀一首詩送別,這些詩句都是雄渾悲壯之音,與他遊俠的形象特別匹配,這讓人不禁想起了那些在邊塞馬革裹屍、戰死沙場的少年英雄。從他報了家仇加入急遞社,到後來被斷指除名,他一直沒有背叛過自己的兄弟們,最後他又與卡利班、梵同一起踏上了新的征程,也為以後的故事埋下了伏筆。他們身上所蕩漾的那股血勇之氣也正是作者想要極力表達的,是小說內在的一種氣質和指向。特別是主人公梵義,他作為胡家的長子,急遞社的少東主,集智慧和英勇於一生,仿佛梵義就是作者葉舟本人。他從日漸衰落的義莊手中接過來這個“義”,繼續替索家,替整個敦煌去延續著傳承著這種精神,他所代表的這些血勇少年的命運也是河西走廊的命運,悲壯而熱烈,在歷經輝煌以後逐漸衰敗遺忘,直到《敦煌本紀》的出現,他們又被重新發現,但書中梵義所代表的這種精神如延續千年的絲綢之路一般,從未斷絕,綿延至今。
敦煌本是佛光聖地,這裡的人們信奉佛教,供養上佛。《敦煌本紀》中無論是語言、環境,還是人物的言行舉止,都籠罩在一片佛光之中。從胡恩可答應為索莊在千佛靈岩上開一座義窯開始,到梵義、孔執臣在急遞社的伽藍密室搶救流散的經卷,他們不辭艱苦和危險,為了承諾和信仰,侍奉著自己心中的上佛。《敦煌本紀》中對於佛光之地的營造不是迷信的、愚昧的、封建的,而是一種開放的、理性的、真誠的,這種書寫使得故事更加真實,人物也更加豐滿,人們禮佛卻不迷佛,把對佛的這種供奉和虔誠之心,與紛繁的俗世和複雜的人性結合起來,共同塑造出了在佛光之地上的人們真實的生活和內心世界。
傳奇色彩與現代意味
《敦煌本紀》既然是“本紀”,就如同司馬遷《史記》中的十二本紀一樣,勢必會有一些傳奇色彩。《敦煌本紀》中的傳奇色彩,不僅體現在各色人物的身世和來歷上,也體現在他們傳奇的故事和經歷上。這種元神出竅的寫法也具有現代意味,元神像一具幽靈一樣替躺在病床上的胡恩可經歷著一切。現代意味,還體現在各種血腥和骯髒的場面,包括極具戲謔和誇張的描述上。看似荒誕的描述,反映出了人物內心的無奈和苦痛,也反映了當時那個動盪的荒涼的時代,以及在這片窮困蒼茫大地上生活的人們卑微的生命和悲苦的遭際。

作品影響

所獲榮譽
2019年8月,長篇小說《敦煌本紀》 獲得第十屆茅盾文學獎10部提名作品獎。

作者簡介

葉舟,詩人、小說家、編劇,甘肅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畢業於西北師大中文系,曾發表過大量的小說、詩歌及散文作品,作品多次入選各種年鑑、年度選本和中國小說排行榜,並被譯為英、日、韓等國文字,有部分小說被改編為影視劇。著有詩文集《大敦煌》《邊疆詩》《練習曲》《葉舟詩選》《敦煌詩經》《世紀背影——20世紀的隱秘結構》《花兒——青銅枝下的歌謠》,散文集《漫山遍野的今天》《漫唱》,小說集《葉舟小說》(上下卷)、《葉舟的小說》、《第八個是銅像》、《我的帳篷里有平安》,長篇小說《案底刺繡》《昔日重來》,以及長篇電視連續劇《我們光榮的日子》等。作品曾獲得第六屆魯迅文學獎、《人民文學》小說獎、《十月》詩歌獎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