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書儀語言研究

敦煌書儀語言研究

《敦煌書儀語言研究》是商務印書館有限公司出版的書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敦煌書儀語言研究
  • 作者:張小艷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有限公司
  • 出版時間:2007年6月1日
  • 頁數:440 頁
  • 定價:25.00
  • 開本:32 開
  • ISBN:9787100049177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媒體推薦,

內容簡介

本書深入細緻地研究敦煌文獻中古人關於典禮儀注和書札體式的範本——書儀,以一百多件敦煌書儀寫本為主要材料,首次從語言學角度對其進行全方位的系統而深入地研究,具有填補空白的學術意義。

圖書目錄

凡 例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書儀”概述
一 “書儀”的性質——兼有“書”“儀”的著作品目
二 “書儀”的內容——“範本”“儀注”兩者兼具
三 “書儀”的形式——書面、口頭兼具的參考文字
第二節 敦煌書儀及其研究概況
一 敦煌書儀寫卷簡介
二 敦煌書儀研究概況
第三節 敦煌書儀語言研究的方法
一 審形辨音
二 同義類聚
三 語境還原
四 縱橫考探
五 背景考察
第二章 敦煌書儀語言研究的價值
第一節 書儀的語料價值
一 語料時代的可靠性
二 語料內容的真實性
三 書儀用語的特殊性
四 儀注說明的準確性
第二節 書儀語言研究與書儀整
一 祛除疑惑
二 匡正謬誤
三 補充漏校
第三節 書儀語言研究與辭書編
一 增補失收的詞目
二 添加遺漏的義項
三 糾正錯誤的釋義
四 提供恰當的例證
第三章 敦煌書儀的文本特徵
第一節 紛繁的俗寫訛字
一 俗字
二 訛字
第二節 特殊的抄寫符號
一 敬空符
二 刪除符
三 重文符
四 乙字元
五 章節符
六 點讀符
第三節 眾多的別本異文
一 異文的類型
二 異文的價值
第四章 敦煌書儀的內容特色
第一節 書儀的文體特色
一 序例說明,正文夾注
二 駢散兼行,以駢為主
三 格式謹嚴,自成一體
第二節 書儀的用語特色
一 構成豐富,雅俗並重
二 格式套語,減省縮略
三 尊卑差異,等級森嚴
第三節 書儀的時代特色
一 反映唐五代時期現實生活的語彙
二 反映唐五代時期特有的用字習慣
第五章 敦煌書儀新詞新義研究
第一節 書儀新詞新義的概貌
一 語體風格的典雅性
二 語彙構成的系統性
三 語義表達的形象性
四 語詞運用的地域性
第二節 書儀新詞的產生途徑
一 同義複合
二 語用構詞
三 隱喻構詞
四 化用古語
五 縮略成詞
六 類比構詞
第三節 書儀新義的衍生機制
一 聯想生義
二 相因生義
三 歧解生義
四 轉換生義
第六章 敦煌書儀同義詞研究
第一節 同義詞產生的語境——書儀的固定格式
一 吉書儀格式
二 凶書儀格式
第二節 書儀同義詞例釋
一 “書信”類同義詞
二 “禮物”類同義詞
第三節 書儀同義詞的“級差”
一 問候用語
二 結尾套語
第七章 敦煌書儀語彙的形成與流變
第一節 敦煌書儀語彙的形成
一 書儀語彙對魏晉書帖用語的繼承
二 書儀語彙對魏晉書帖用語的革新
第二節 敦煌書儀語彙的流變
一 書儀語彙對宋元尺牘用語的影響
二 宋元尺牘用語對書儀語彙的改造
結 語
徵引文獻
主要參考文獻
語詞索引
後 記
專家評審意見
專家評審意見

媒體推薦

後記
這是我的第一部著作,她是在我的博士論文《敦煌書儀語言研究》的基礎上修改而成的。當她即將出版的時候,涌動在我心中的是期待,是忐忑,更是感激!
吾生也不敏,而此身也何幸!我並不是一個天資聰慧、意志堅強的人,然而我卻是那麽幸運,在我求學的道路上碰到許許多多的好老師、好朋友。
1996年秋季,我從貴州師範大學畢業後,考入貴州大學,師從王鍈先生學習近代漢語。在王先生的教導下,我對近代漢語產生了濃郁的興趣,這為我後來的繼續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王先生曾告誡我,“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著一字空”。我把它理解為無論是為人還是為學,都要有一顆平淡而執著的心。正是王先生的引領,我算是跨人了近代漢語研究的門檻。
1999年夏天,因為仰慕江南深厚的文化底蘊,碩土研究生畢業後,我選擇了到湖州師範學院任教。但繼續求學的念頭仍不斷在我的心中縈繞,於是2001年秋天,我又考入浙江大學古籍研究所,師從張湧泉老師研習敦煌學。此前,我從未接觸過敦煌文獻,面對千年前的敦煌寫卷,心中充滿了崇敬和嚮往。然而翻開寫卷,其中文字大多似曾相識,仔細辨認?卻不知其為何字。學習之初,常常會為認“宇”而苦惱。老師針對我的實際情況,一方面讓我廣泛地瀏覽寫卷,從感性上熟悉它;另一方面,又指導我閱讀相關的研究論著,了解當前的學術動態。在老師的耐心教導下,我慢慢地悟出了一些“道道”。閱讀敦煌寫卷的過程中,我發現書儀的語言比較特別,便打算把“敦煌書儀語言研究”作為學位論文來做。老師首肯後,我便把主要精力放在語料的蒐集整理上。蒐集語料時,心中時常泛起各種想法。將這些想法整理成文後,老師總是細心地批改,大到基本觀點的偏差,小至標點符號的錯誤,都被一一指出。慚愧之餘,心中滿是感激。
本書的撰寫,也是在張老師的悉心指導下完成的,凝聚著先生的心血。想當初,都已是2004年3月份了,其他同學都已定稿了,我還沈浸在寫作中,“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經常寫得滿臉通紅,心跳加快,時時興奮不已。直到月底我才慢條斯理地將初稿交給老師審閱。說實話,那根本談不上初稿,連毛坯都算不上,因為其中慨沒“頭”(緒論)也沒“尾”(結論),只有“骨架”和“軀體”,而且“軀體”都還不完整;引文也沒核對,可謂“滿目瘡痍”。更何況,我交給老師的還是電子稿。我很難想像老師當時是怎樣看完那只有我自己才看得懂的論文的。出乎意料的是,老師很快就看完了論文。對我不成熟的文稿,老師顯示出了最大的寬容和百倍的耐心,從文章語句的表達到每章標題的擬定,以及框架、結構的安排(比如每章前加一段簡明扼要的話語總括全章內容,並在全文前面附一個凡例,還有全文最後附—-語詞索引)等等,事無巨細,都提出了詳盡的修改意見。而且,文中的某些觀點、話語都直接源於老師的思想和筆端。在電腦旁,老師與我一起修改論文,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哪一句話應當怎麽表達才比較穩妥,哪部分放在哪裡才最合適。後來,老師又一再審讀了我的修改稿,凡有待進一步斟酌的地方,老師都將其抹成了紅色,丹筆粲然的電子稿中,浸透了老師的汗水和心血。然而資質愚鈍的我每每不能領會老師的指導意見,雖經數次修改,仍不能盡如人意,實在有負先生的期望。先生不僅是一位嚴師,更似一位慈父,對學生關心愛護,無微不至。先生為學與為人的精神和品格,是我一輩子學習的榜樣。
就這樣,在張老師的指導下三易其稿,論文總算大致寫定了。但老師還是不放心,又叮囑我把文稿寄請王鍈先生和我碩士期間的另一業師袁本良先生審定。學生不敏,自己的功課,還要麻煩兩位已經(或即將)退休的老師來修改,說來真是慚愧不已。尤其是王先生,由於視力不太好,審讀拙稿花了他十幾天的時間,論文的天頭地腳都寫滿了批語,個別詞條的釋義還提供了例證。先生們的恩情,學生此生此世都報答不盡。
論文定稿後,由所裹寄請項楚、蔣紹愚、曹廣順、蔣冀騁等先生匿名評審,他們都提出了寶貴的修改建議。論文答辯時,又得到祝鴻熹、蔣紹愚、汪維輝、王雲路諸位先生的教正。尤其是蔣紹愚先生,當年他曾千里迢迢到貴州主持我的碩士論文答辯,這次又承蒙他來主持我的博土論文答辯,吾何其幸歟!蔣先生謬稱拙文“是一篇有功力,有深度,有創新的優秀論文”;他還把文中有待進一步斟酌的地方一一列印出來,以供我修改時參考。前輩學者對後學的鼓勵和提攜,令人感動不已。
此外,我的師兄史光輝博士也通讀了全文,提出了不少修改意見。文中引用的日文材料,皆蒙日本學者荒見泰史博士一一審正。論文寫作過程中,資料室的秦佳慧老師為我提供了許多方便。論文修改的最後關頭,為核對原文,秦老師常常犧牲她寶貴的休息時間,專程從家裹趕來為我開放資料室。另外;北京理工大學的趟和平教授一直關注著論文的寫作,曾多次提供書儀研究的資料。謹此一併表示我誠摯的謝意。
承蒙王鍈師和汪維輝教授的推薦,拙稿有幸人圍商務印書館語言學出版基金資助項目。根據商務印書館約請的匿名評審專家項楚先生、吳福祥先生以及該館語言學出版基金各位評議委員的意見,我又對書稿做了進一步的修改。這次修改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是形式上從原來的簡體字排版改成了繁體字排版,其中許多字句又重新核對了原文;二是內容上作了一些增刪和補充,刪去了一些與“敦煌書儀”無關的文獻材料,在第二章第二節“書儀語言研究與書儀整理”中,剪除了“其他書儀的校理”這部分內容。為加強詞義歷時演變的研究,書中又新增第七章來討論“敦煌書儀語彙的形成與流變”,藉此窺探敦煌書儀對魏晉書帖的繼承以及它對宋元尺牘的影響。此外,對一些詞目的釋義及原文表達有欠穩妥的地方也作了修訂。
感謝商務印書館的周洪波、謝仁友以及本書的責任編輯宿娟三位先生為本書的出版付出的辛勞,他們的鼓勵也是我敢於斗膽申報該館語言學出版基金的重要推力。
讀博期間,我有幸聆聽了王雲路、束景南、崔富章、龔延明、方建新、許建平等多位先生的教誨,在此謹向他們表達我衷心的感謝。
湖州師範學院的領導對我的學業也很關心,尤其是人文學院的領導和同仁,一直以來,為我的學業和進修提供各種各樣的便利。對此,我是非常感激的!
在生活和學習上,史光輝、李锺美、景盛軒、吳波、高列過、葉貴良,朱大星、杜朝暉、韓小荊、竇懷永、李玲玲、黃海等都曾給我許多支持和幫助,在此深表謝意。
從博土論文的撰寫到此書的最後定稿,我得到了許多師長和友人的幫助和支持。這襄只能掛一漏萬地深表謝意。
最後,我要感謝我的家人,正是他們的支持和鼓勵,才使我能堅持下來完成學業。尤其是我的孩子,為了我的學業,為了這篇論文,我欠他很多很多!
今年是我的而立之年,我願意把本書作為獻給三十年來為我的成長付出了心血的師長、朋友及親人的一份薄禮,儘管她是那樣地稚嫩和微不足道!但她是我前進道路上的一個印記,我將以此為起點,繼續努力,不斷前進!
張小艷
2005年6月於浙江大學古籍研究所敦煌學研究室
小艷同志的博士論文《敦煌書儀語言研究》即將問世,而且是由全國一流的出版社商務印書館出版。這是一件令人高興、值得慶賀的事。
書儀是敦煌文獻中比較特殊的部分,是古人關於典禮儀注和書札體式的範本,口語程度較高;,遣詞造句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具有很高的文獻價值和語言研究價值。從文獻學的角度,探索書儀的歷史文化內涵,學界前輩周一良先生已導夫先路,趟和平等中年學者繼踵而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迄今為止,這部分珍貴資料尚未引起語言學界尤其是近代漢語研究者的足夠重視,相關論著罕見。小艷的論文《敦煌書儀語言研究》以現存一百餘件敦煌書儀寫本為主要材料,從語言的角度對這部分珍貴文獻作了全方位的系統深入的研究,選題具有填補空白的學術意義。作者詳細論述了這種特殊文體的語言研究價值、文本特徵、內容特色,並著重探討了其中的俗別字和新詞新義,以及某些具有特色的同義聚合。分析與結論大都翔實可信,往往能發前人之所未發,糾正語文辭書和古籍整理著作的未盡未確之處。作者對書儀中俗別字的辨認和詞語的考釋,都很見功力,不少被誤認的俗別字和被誤解的俗語詞,都經過作者的研究而獲得正確的解讀。這樣的解讀並不是憑空臆測,或只從單例孤證出發的以偏概全,而是有理有據,從敦煌文書和其他傳世文獻中找到大量佐證,因而可信度很高。能做到這一點,首先要肯下死功夫,熟悉敦煌文書和其他古籍;其次要細心?在浩如煙海的資料中能發現有用的材料並加以匯集;另外還要有科學的頭腦和正確的方法,才能透過表面看本質,得到正確的答案。作者把自己研究敦煌書儀所採用的方法加以歸納,提出“審音辨形””同義類聚”“語境還原”“縱橫考探”“背景考察”幾條,其中後四條特別適宜於敦煌書儀語言的研究。這些方法既繼承和借鑑了前人的經驗,又有作者自己的獨創性,對於其他古籍的宇詞考釋也非常有用。
俗別字和俗語詞的考釋是本書的精華所在,但奉書的價值不止於此。其中“書儀新詞的產生途徑”“書儀新義的衍生機制”“書儀同義詞的級差”等部分也研究得比較深入,富有新意。這說明作者不僅有訓詁學的功底,而且能從理論層面考慮辭彙問題,這也是值得肯定的。因此,本書的公開出版,不僅對古籍整理和辭書修訂具有較大的參考價值,而且對近代漢字和漢語辭彙史的研究也很有啟發。
本書初稿作為作者的博士論文,在答辯時曾獲得與會同行專家的熱情肯定。蔣紹愚先生稱之為“敦煌文獻語言研究的優秀之作”。項楚先生則認為,“由語言角度(對書儀)進行全面系統研究的,當首推本文”。別的專家也認為“多所創穫”“有很高的學術水平”。在答辯之後,作者又根據與會同行專家提出的意見,作了進一步的打磨修改。雖然尚存在一些不足,如對書儀語言歷時變化的研究還有待深入等,但這不是短期內能夠解決的,只能俟之異日。
本書之所以能取得以上成績,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導師張湧泉教授指導有方;二是靠作者自身的努力。作為作者碩士階段的指導教師,我在這裏不妨對作者攻讀碩士學位前後的一些情況略加介紹。作者出生在貴州邊遠山區農村,原就讀於遵義師範專科學校中文系,畢業時以前三名的優異成績保送到貴州師範大學中文系讀插班生,完成本科學業。隨即考入貴州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字學碩士點,繼續攻讀碩士學位,入學考試成績為歷屆省內考生之最。入學後學習一貫踏實刻苦,各科成績優良。尤其值得稱道的是,由於出身農村,家境貧寒,她每逢假期都要回家幫助父母乾農活,有時還要挑菜到縣城出售。這是現在一般女孩子難於做到的。古人說:文如其人。又說:為學即為人。這種為人與為學為文的辯證關係在作者身上得到再一次的生動體現。
王 鍈
2005年7月6日
於花溪河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