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6年6月1日,德·奈特率領擁有84艘戰艦、4600門大炮和2.2萬名官兵的艦隊出海。據說這是整個冬季荷蘭花費了1100萬荷蘭盾才得以組建的。蒙克(按:當時他已經是阿爾比馬比爾公爵了)率78艘戰艦、4500門火炮、2.1萬官兵的英國艦隊迎戰。
6月4日清晨,雙方展開決戰。荷蘭方面為了全殲英國艦隊,先後投入3萬人和6000門炮。英國損失了17艘艦船(包括三艘旗艦),陣亡和被俘官兵達到8000名(按:一說陣亡8000名,被俘3000人),其中有2名將軍和12名艦長陣亡。荷蘭方面僅損失了6艘戰艦,傷亡2500名官兵(按:一說2000名),其中包括3名將領。至夜幕降臨時分,天降大霧,英國趁機撤出戰鬥。荷軍也因彈藥耗盡,加之天氣因素,並未予以追擊。四日海戰就此落幕。
此役是英荷戰爭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海戰,也是英國皇家海軍歷史上少有的幾次敗仗之一,但四日海戰並不是決定性的戰役。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起因,經過,結果,
基本信息
敦刻爾克海戰(1666年6月1日至4日)(又稱四日海戰)
起因
戰前由於情報工作方面的失誤,使得英國深信法國艦隊前來挑釁,於是派魯珀特親王率20艘戰艦前去截擊。僅給蒙克留下2/3的力量,作為支援魯珀特親王的預備隊。但意想不到的是蒙克艦隊迎頭撞上了荷蘭的主力艦隊,於是激烈的戰鬥就無可避免了。
經過
第一天的激戰中,荷蘭艦隊憑藉數量上的優勢,不但搶占了上風,更漸漸包圍了蒙克艦隊,給了處於逆風狀態的英國艦隊以沉重的打擊。但戰鬥的持續沒有使得荷蘭艦隊保住勝果,戰至黃昏,雙方各損失了幾艘戰艦,可以說是平分秋色。英國的“綏夫蒂秀爾”號遭到俘虜,艦隊司令貝克利陣亡。英艦“亨利”號重傷,頑戰。荷蘭的先遣艦隊司令艾弗森被流炮擊中,陣亡。
第二天,英國艦隊首先發難。荷蘭後衛艦隊想要搶占上風,結果引起陣形混亂。但英國艦隊由於數量上屈居劣勢,無法抓住戰機打擊荷方,故雙方仍未打破僵持之局。
到第三天為止,英國方面僅剩下30艘戰艦擁有戰力,蒙克被迫西撤。英國先頭艦隊旗艦“皇家親王”號(又譯“太子”號,是英國參戰的最大一艘戰列艦,擁有90門火炮)被荷蘭艦隊包圍擱淺,艦隊司令阿伊斯秋投降,該艦被荷蘭人焚毀。但到這一天,戰局又發生了變化:先前被派去截擊法國艦隊的魯珀特親王艦隊由於沒有找到法國艦隊蹤影,返航,與蒙克艦隊殘部會合。
6月14日清晨,雙方展開決戰。英國艦隊中先頭艦隊由於航行速度沒有掌握好,致使其與主力艦隊之間留有空隙,遭荷蘭艦隊切入。英國艦隊後衛為小特羅普(老將特羅普之子)迂迴。德·奈特率主力猛攻入英國艦隊中央。英國艦隊陷入混亂,但仍堅持抵抗。荷蘭方面為了全殲英國艦隊,先後投入3萬人和6000門炮,但沒有達到目的。
結果
至夜幕降臨時分,天降大霧,英國趁機撤出戰鬥。荷軍也因彈藥耗盡,加之天氣因素,並未予以追擊。四日海戰就此落幕。英國損失了17艘艦船(包括三艘旗艦),陣亡和被俘官兵達到8000名(一說陣亡8000名,被俘3000人),其中有2名將軍和12名艦長陣亡。荷蘭方面僅損失了6艘戰艦,傷亡2500名官兵(一說2000名),其中包括3名將領。此役是英荷戰爭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海戰,也是英國皇家海軍歷史上少有的幾次敗仗之一,但四日海戰並不是決定性的戰役。
8月荷蘭艦隊進入泰晤士河攻打倫敦,遭到英國岸炮和海軍的聯合打擊,遭到重創,英國重獲制海權。同年9月10日倫敦發生大火,城市大部遭焚毀,無力繼續戰爭,試圖與荷蘭和談。荷蘭艦隊趁機於次年6月19日進入泰晤士河偷襲了倫敦,殲滅了駐泊泰晤士河的英國艦隊,破壞了船廠,並封鎖了泰晤士河口。1667年7月,英國被迫簽定「布雷達和約」,在貿易權上作出了讓步,並重新劃定了海外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