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教育部關於印發陳至立國務委員在教育部直屬高校工作諮詢委員會第十五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的通知
- 時間:2005年1月10日
- 詞性:名詞
- 目的:推動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
簡介,詳情,
簡介
教直[2005]2號
詳情
落實科學發展觀 推進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
--陳至立國務委員在教育部直屬高校工作諮詢委員會第十五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
2005年1月10日
很高興又一次參加教育部直屬高校工作諮詢會。這次諮詢會還邀請了來自中西部地區一些有代表性的實行省部共建的高校領導參加。這樣,這次諮詢會包括了直屬高校的諮詢委員、省部共建高校的代表,加上前幾年就已經應邀來參加諮詢會的中科院和國防科工委所屬高校的代表,幾乎囊括了全國所有重要的、有代表性的高校。諮詢會對全國高等教育界產生的影響和作用將會越來越大。
今年諮詢會的主題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四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鞏固成果,深化改革,促進我國高等教育健康發展。這個主題選得非常好,是一個帶有方向性和戰略性的重大題目。聽了幾位書記、校長的精彩發言,我很受啟發。下面,我就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講幾點意見。
一、高等教育要為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服務
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進一步總結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歷史經驗,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和指導方針,是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指導思想的新發展。
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全黨全國人民面臨的重大和緊迫任務。貫徹科學發展觀,主要要把握以下幾個原則:一是堅持經濟發展以提高質量效益為中心;二是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切實加強薄弱環節;三是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發展循環經濟,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努力緩解資源約束矛盾;四是抓住有利時機,著力推進改革;五是堅持以人為本,維護和實現廣大人民民眾的利益。
當前有四個問題刻不容緩:一是轉變經濟成長方式刻不容緩;二是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刻不容緩;三是推進協調發展刻不容緩;四是加快完善體制機制刻不容緩。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決刻不容緩的問題,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使落實“科教興國”戰略的任務更重、要求更高。高等教育承擔著傳承文明、培養人才、創新科技和服務社會的重要職能,要為貫徹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發揮積極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貢獻。希望各位書記、校長在謀劃學校改革和發展時,要密切關注黨和政府關心的一些重大問題和重要戰略部署。
第一,突破資源、能源與環境的瓶頸約束,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長期以來,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主要依賴資源的高投入和高消耗,這種建立在傳統工業化道路基礎上的經濟成長,使我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在未來20年裡,如果沒有基於科技進步的投資效率的大幅度提升,即使我國繼續保持占國內生產總值40%左右的高投資率,我國能源和資源也將不能支撐實現國內生產總值翻兩番的目標。總之,傳統的粗放型經濟成長方式已經走到盡頭,我國未來必須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也就是依靠科技,走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道路。為此必須努力突破相關關鍵技術,構建多元化能源結構;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尤其要發展農業節水技術,建設節水防污型社會;大力提升我國礦產勘查和評價的水平,發展成礦地質理論和先進的探礦技術,提高找礦率,推進礦產資源的清潔、安全、高效開發和綜合循環利用。
我們用短短20多年的時間走完了已開發國家上百年的路程,但也導致本應在不同階段出現的生態與環境問題在短期內集中體現和爆發出來,成為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之一。我們必須通過自主創新與綜合集成研究,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生態與環境科學理論和技術體系,為建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供科技支撐。
第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三農”問題的解決。我國以世界9%的耕地養活了22%的人口,創造了世界農業發展的奇蹟。但我國農業發展面臨的形勢相當嚴峻,耕地面積劇減,水土等資源嚴重短缺,生態環境惡化,農民收入水平低、增長慢,大量富餘勞動力需要安置。“三農”問題是我國新世紀直面的嚴峻挑戰之一。因此,必須實施食物安全和生態安全保障戰略,保障糧食、食物和生態安全,保障水、土、林、草等緊缺資源的替代,為農業領域廣度與深度的拓展和產業化經營提供保障。要以高產優質、高效低耗和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將傳統農業技術進行全面升級,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農業目標和現代農業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撐。
第三,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高核心競爭力,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經濟成長方式的轉變。現在我國雖然已成為世界第四製造業大國,已有80多種產品的產量居世界第一,但大部分屬於高消耗、低附加值產品,很多產品處於產業鏈的低端。代表製造業技術水平的裝備製造業的發展水平嚴重落後於已開發國家,大多數製造企業缺乏核心技術。我國技術創新能力仍然較弱,原創性的關鍵產品和技術很少。一些領域引進技術與消化吸收以及自主創新未能很好結合,形成了反覆引進的局面。因此,全面提升我國產業核心競爭力,形成強大的產品與工藝技術裝備自主研發能力和重大成套裝備及高技術產業所需裝備的國內供給能力,使我國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製造業中心之一,是一項緊迫任務。我們要在有相對優勢的戰略高技術方向,集中力量取得突破,加速形成我國自主技術創新能力;堅持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與自主開發相結合;促進傳統產業的更新改造、技術升級和結構調整;在信息、生物、材料、納米等高技術領域,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技術產業新生長點。
基礎研究是高新技術發展的重要源頭,是創新人才培育的重要搖籃,是建設先進文化的基礎和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戰略資源,是一個國家躋身世界強國之列的必要條件,具有獨特的戰略地位。當前我國整體創新能力和研究水平仍落後於國際平均水平。未來基礎研究要力爭在世界科學發展的主流方向上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影響的原始性創新成果;培養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科學家和研究團隊;建設一批重要基礎科研基地和基礎設施,要在生命過程的定量研究和系統整合及腦與認知科學、量子調控和未來信息科學基礎、深層次的物質結構、大尺度的物理規律以及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核心數學以及數學與科學技術的交叉、地球系統過程與資源、環境和災害、新物質創造與轉化的化學過程、凝聚態物質與量子特徵的研究等方面進行研究布局,並力爭取得重要成果。
第四,維護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當前,國際戰略格局正在發生冷戰結束以來最為深刻而複雜的變化。總體上講,和平與發展仍是當今世界的主題。總體和平、局部戰亂,總體緩和、局部緊張,總體穩定、局部動盪,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國際形勢發展的基本態勢。我們還應看到,未來20年,圍繞我國家統一、領土主權、海洋權益、社會穩定的鬥爭將更加緊迫而尖銳。但是,當前我們的國防科技整體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存在明顯差距。因此,我們必須不斷發展和套用先進的國防科學技術,保持與國防有關的戰略性產業的核心能力,滿足遏制和打贏可能面臨的信息化戰爭的需求,滿足國家戰略利益的需求,確保國家安全的戰略主動性,為最終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戰略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公共安全領域,目前的形勢相當嚴峻。除了自然災害、生產安全、食品安全、社會安全、核安全、國境檢驗檢疫等傳統安全外,經濟安全、信息安全、生物安全、防恐反恐等非傳統安全問題也日益突出。為此,要建立更加完備的公共安全保障體系,推動公共安全的預測、預防、預警和應急管理的創新,形成比較完整的國家公共安全科學和技術支撐體系。
第五,關注國計民生,關心人民健康和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人口與健康問題是國家發展必須解決的兩大根本問題。當前我國人口安全面臨著十分嚴峻的問題。一是結構不合理,男女出生比例失調;二是出生缺陷年發生率高;三是面臨傳染病和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雙重威脅。我國人民的健康和生命正面臨著愛滋病、B肝、結核、心腦血管病、腫瘤、糖尿病、血吸蟲病等疾病的嚴重威脅。未來10?15年內,我國將相繼進入人口總量增長、城市人口膨脹、就業壓力加劇和老齡化四個明顯高增長階段,發展所面臨的人口及相關問題十分嚴峻。我們必須大幅度提升在優生優育、重大疾病防治、傳染病預警與控制、生物醫藥技術、中藥開發及生物醫學工程等方面的總體水平。
城鎮化是新世紀對中國的一個大挑戰。當前我國在城鎮化和城市發展中存在若干困難和問題:一是如何處理好節約耕地與城鎮化和城市發展的關係,最大限度地提高農用土地和城市用地的效率。二是城鎮化的基礎工作薄弱,缺乏科學規劃,缺乏城鎮空間識別系統和監控手段。三是城市人口、資源、環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交通堵塞、污染加劇、事故增多。住宅產業、建築產業和廢棄物資源化產業發展滯後。因此,急需解決人居環境、生態建築、綠色和節能建築、建築節能、熱電冷三聯供、大城市綜合交通發展戰略與城鎮水系統健康循環、城鎮減災防災和應急、廢棄物資源化等問題。
交通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對保障國民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改善人民生活、促進國土開發和國防現代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當前我國運輸能力緊張、綜合交通體系建設進展緩慢、交通能耗與環境污染問題嚴峻。要把發展現代綜合交通體系,解決交通安全、大城市交通擁堵和交通能源環保三個熱點問題作為主要任務,解決基礎設施、載運工具、現代管理、事故預防、應急處理、強化救助、城市智慧型交通和汽車能源消耗的節能化、低排放化、潔淨化等問題,建立通暢、便捷、安全、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綜合交通體系,保證人便其行、貨暢其流。此外,還要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提高經濟社會的信息化水平。
為了提升我國的科技競爭力,必須建設國家創新體系,主要是建設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科學研究機構和高等教育為主的知識創新體系,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國防科技體系,各具特色和優勢的區域創新體系和社會化科技中介服務體系;還要將重點產業的成長和國家重大工程建設與提升國家創新能力有機結合,下大決心選擇若干具有全局性、戰略性的重大項目組織攻關,加強引進技術消化吸收的力度,形成一批國際競爭力強的產業。實施國家智慧財產權戰略和技術標準戰略,增強我國在科技創新及相關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在這裡,我想強調,請同志們關注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加強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和高等學校中的指導地位問題。
不久前,中央下發了《關於進一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提出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這是一項具有重要意義的決策,必將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豐富和發展;必將進一步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必將推動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的進一步深入,也必將不斷推進我們黨的理論創新,不斷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可以說,在新世紀新階段,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關係到黨和國家的事業興衰和長治久安,是黨的建設具有戰略意義的生命工程。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的主要任務是:第一,加強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三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研究。第二,加強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編譯和研究工作。第三,建設具有時代特徵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科體系。第四,編寫充分體現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最新成果的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基礎理論教材。第五,編寫充分反映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學、社會學、法學、史學、新聞學和文學等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學科教材。第六,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隊伍建設,著力造就一批馬克思主義理論大家,學科帶頭人和中青年理論研究和教學骨幹。以人文學科為特色的學校和所有學校的社會科學學科都要積極參加這一“生命工程”。
總之,以上問題都是我國改革發展中的大局問題,對我國教育工作特別是高等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學校要自覺適應和服務於當前新形勢和新任務,抓住機遇,在學科建設上、人才培養上、社會服務上早做謀劃,為大力落實科學發展觀作出應有貢獻。
二、用科學發展觀指導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
科學發展觀對於推進教育事業自身的健康發展同樣有著重要而深遠的指導意義。教育自身的發展,也有一個用科學發展觀統領,促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近幾年來我國高等教育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總體上看,集中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高等教育事業取得了跨越式發展,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1998年的9.8%提高到2004年的19%,不僅在相當程度上滿足了社會對高等教育的旺盛需求,而且適應了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二是高等教育改革實現了突破性進展,教育資源得到最佳化配置,基本形成了中央和省級政府兩級管理、以省級政府管理為主的新體制。高等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不斷深化,教師的積極性得到進一步調動;學校辦學自主權不斷擴大;後勤社會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招生和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取得明顯成效;財政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成本分擔的機制基本建立;民辦高等教育有了較大發展。三是高等教育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顯著增強。通過實施985工程和211工程,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和建設高水平大學得到推進;高等學校科研水平和創新實力不斷提高,產學研相結合繼續深化,加速了科研成果的轉化;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水平進一步提升。這些成就的取得適應了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滿足了人民民眾接受教育的需求,在國際上也引起極大的關注和讚揚。我們要充分認識和肯定教育改革發展已經取得的成就,這些成就的取得是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各級政府和教育戰線的同志們,包括在座的大學書記和校長們嘔心瀝血、紮實工作、團結奮進、努力拚搏的結果。這些已經取得的成就奠定了我們進一步改革發展的堅實基礎和嶄新起點,這是我們對形勢的基本判斷。
在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這一重要時期,尤其需要我們用科學的發展觀來統領全局工作,一方面我們要增強信心、抓住機遇、上一個新台階,另一方面要深入分析、冷靜思考目前面臨的矛盾和困難,認真思考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更好地推進高等教育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近幾年我國高等教育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矛盾、困難和問題,有些是高等教育走向大眾化進程中各國普遍遇到的問題,有些是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出現的矛盾在教育領域的反映,有些是我們進入小康社會後對高等教育發展規律認識的局限所導致的,也有些是長期存在的老問題,在快速發展中來不及解決而目前又集中顯現出來的。我們面臨的挑戰是嚴峻的,解決矛盾、乘勢而上的有利條件也是存在的。關鍵在於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落實科學發展觀。而“鞏固、深化、提高、發展”的八字方針,正是根據我國高等教育的現實情況提出來的符合高等教育發展規律的方針。記得第一次用這八個字是在2001年底,是在認真分析當時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形勢的基礎上,經過反覆研究和討論後形成的。八字方針是科學發展觀在高等教育領域的重要體現,也是我們今後一個時期必須堅持的工作方針。下面,我就大家關心的幾個問題談點看法。
(一)關於高等教育發展的規模。
1999年黨中央和國務院決定擴大高等教育招生規模是完全必要的。當時主要是為了拉動內需和延緩就業壓力。當然,人民民眾對子女接受高等教育也有迫切的要求。經過三年擴招以後,我國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從1998年的9.8%提高到2001年的15%,達到了大眾化的水平。最近三年,我們已經注意控制發展速度,問題是許多地方和高校擴招的衝動仍然很大,不斷大大突破預定的規模,這一情況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一個國家高等教育的發展水平,應該同其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我們是個發展中的大國,人均GDP剛過1000美元,如果按現在的速度發展下去,我國的經濟實力將很難支撐繼續快速擴大的高等教育規模,經濟社會發展也很難充分滿足如此快速增加的、數量龐大的大學畢業生就業需求,由此將會產生許多意想不到的矛盾和困難。
我們要審時度勢,把握髮展的節奏。今後一段時間,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務不是擴大規模,而是調整結構,提高質量。現在的“弦”繃得太緊了,要下決心逐步穩定發展規模,不要提“新的歷史跨越”、“快速發展”等。還要注意保持合理的層次結構比例,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專科教育要有合理的比例。此外,入學也要有一定的門檻。現在,有些地方、學校把入學門檻降得太低,學生數量膨脹過快,辦學條件、師資和經費卻跟不上;有的省現有省屬本科院校經費生均撥款不到1500元,還急著申辦新的本科院校,試圖依靠貸款、提高學費的路子來發展,這樣做風險很大。
我們一定要立足於我國的國情,實現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財政性教育經費不足、“窮國辦大教育”的狀況在一定時期內仍將存在,學生家長分攤教育成本的能力也畢竟有限。我們決不能高估發展的客觀條件,追求過快的發展速度、過高的發展定位和單一的外延型數量擴張發展模式。每一所高校都要客觀地判斷自身的基礎條件和辦學優勢,實事求是地確定發展規劃,理性地控制學校規模。這裡,我特別希望教育部直屬高校及國家部委、地方重點建設支持的高校,帶頭自我約束,以實際行動帶動整個高等教育事業的持續健康協調發展。
(二)關於高校合理定位、辦出特色的問題。
為了實現我國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集中力量創建若干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和建設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型、綜合性大學,很有必要。但是,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所有的高校都走這條路子,一定要合理定位、辦出特色。現在,高等教育內部的結構不盡合理,質量和效益也有待進一步提高。
最佳化高等教育結構,一方面,從巨觀層面,國家要加強引導和調控,另一方面,高校特別是高校領導,一定要強化合理定位、辦出特色的意識。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層次的,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對教育的需求也是多方面的。因此,高等教育培養的人才也應該是多種規格、多種層次的。黨的十六大提出要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必須依靠各級各類學校,各安其位,優勢互補,共同努力。
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健康協調發展也需要合理的結構,這是高等教育自身的發展規律所決定的。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高等學校應有不同的職能分工,具有不同的發展目標、重點和特色。從整個高等教育的發展來說,我們應該有若干所學校瞄準世界一流水平進行建設,應該有一批大學成為高水平大學,但更多的學校應該立足國家需求和學校實際情況,合理定位,找準自己在整個高等教育系列中的位置,辦出特色,辦出高水平。大學辦得好不好關鍵要看水平、看優勢、看特色。辦學的取勝之道,在於在各自所處的層次類別中把學校辦得最好,把某些學科辦得最好、最出名,把特色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從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角度還要對農、林、地、礦、油、交通等類學校和各學校中的相關學科給予特別的關注和扶持。
(三)關於把質量問題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在加快高等教育的發展過程中,大多數高校辦學規模擴大,辦學潛力得到充分發揮。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人才培養質量方面還存在著許多薄弱環節。一些學校的師資力量和辦學條件趨緊,客觀上影響了教學質量。近年來,學校學費標準提高了許多。但是,如果教學水平上不去,教學質量提不高,就難免學生和家長懷疑交的學費值不值。
不論培養哪一類人才,都必須高度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當前許多高校教學中的實踐環節薄弱,畢業生與社會的需求有一定差距,大學生包括研究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較差;一些大學生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在與人溝通、與人合作方面顯得欠缺。高等學校要苦練內功,切切實實地從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上下功夫。要改變一些學校學科、教材陳舊,理論脫離實際的狀況。要花大力氣提高教師的水平,要求教師愛崗敬業,真正對學生負責,對質量負責,不能把教學當“副業”,把兼職賺錢當“主業”。要注意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高等學校可以通過與企業、科研院所聯合辦學,建立一批穩定的高層次人才聯合培養基地,使高校學生的實習能夠和企業、科研院所的工作真正掛起鉤來。要加大教學投入,強化教學管理,深化教學改革,進一步加強教學工作。
(四)關於學校工作要以人為本、以育人為本、為學生服務。
高校工作千頭萬緒,但最終的落腳點,都是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要在高等學校真正形成以育人為導向、以育人為本的新的管理體制。要切實關心學生思想、學習和生活,滿腔熱情關心貧困家庭學生,讓他們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
高等學校要堅持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以“依靠人、為了人、服務人”為基本出發點,在學校的教學、科研、管理、生活和其他一切工作中,真正體現育人為本,一切為了學生。這要成為學校全體教職員工尤其是各級領導幹部的深刻共識和實際行動。
(五)關於深化改革和規範管理。
前一階段的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和布局結構調整,初步理順了大的體制關係,相當一批高校進行了合併重組,整個並校進程平穩有序,初步顯現了改革成果。今後,我們要認真推進合併學校的深度融合,包括體制的融合,校園文化和人文精神的融合,學科的交叉融合,進而產生一些新的交叉學科,催生新的科研成果。這項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影響到改革成果的鞏固。
要進一步深化校內的人事、分配等制度改革,形成和完善有效的激勵機制。探索人才培養模式和科技體制的改革創新,不斷提高辦學水平和辦學效益。繼續完善招生、收費制度。
我還要強調,高等學校要愛惜自己的聲譽,維護高等學校的良好形象。現在有些高校辦學不規範,通過虛假廣告和發回扣招生,引起民眾不滿。今後,要進一步加強規範與管理,建立風險防範機制,維護高等教育的正常秩序。
三、當前高校需要特彆強調並著重抓好的幾項工作
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確保高等教育持續、健康、協調發展,要做的工作很多,根據當前的形勢,特別要強調並著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當前高校一項極其重要和緊迫的任務。要深入學習領會中央16號檔案精神,切實把中央提出的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要把思想認識統一到中央的部署上來,堅持學校教育育人為本、德智體美德育為先,始終不渝地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切實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
要充分發揮課堂教育教學的主導作用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全面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科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和教師隊伍建設,切實改革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改善教學手段,努力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成為大學生最為喜愛的課程。要發揮各門課程的育人功能,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學生學習的各個環節。要努力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深入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近來一些地方領導為本地高校學生作了形勢報告,反響很好,受到學生的熱烈歡迎。要進一步通過邀請地方黨政主要領導給大學生作形勢政策報告等有效的方式,紮實開展形勢政策教育。要切實加強輔導員和班主任隊伍建設,做好深入細緻的日常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廣大教師要自覺以“教書育人”為己任。不久中央將專門召開會議,研究部署切實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問題,胡錦濤總書記將發表重要講話。教育部門、高等學校要認真做好會議精神的學習領會和貫徹落實工作。
(二)切實解決好貧困家庭學生的生活問題。
目前在全國普通高校在校生中,貧困家庭學生約占20%,人數為280萬人左右,其中特別貧困的學生占到了一定的比例。貧困家庭學生的生活、學習問題,不僅是一個生活問題、經濟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政治問題,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同志對此十分關心。切實解決好這一問題,幫助貧困家庭大學生完成學業,是堅持社會主義教育公平原則的重要要求,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在高等教育領域最具體、最生動、最實在的體現。我們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深厚的感情,認真做好這項工作。
要認真落實國務院關於高校貧困家庭學生資助工作的各項要求,加大資助工作力度。要進一步建立完善國家助學貸款的有關政策和機制,落實好為品學兼優的貧困家庭學生髮放國家助學獎學金的工作。高校要切實按照要求,提取有關收入的規定比例,用於資助貧困家庭學生。要繼續對部分困難學生,實行困難補助制度,不斷完善“綠色通道”制度。特別要解決好貧困家庭學生的吃飯問題,解除他們的生活之憂。從去年開始,國家助學獎學金從2億增加到10億,全國應有60萬?70萬特困生獲得每月150元的助學金。要鼓勵學生積極開展勤工助學活動,使貧困家庭學生通過勞動取得一定的報酬。要在學生中進行艱苦奮鬥精神教育、誠信教育,既切實解決他們的生活問題,又促使他們成長進步。
(三)認真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
近幾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經過各級黨委、政府,各有關部門和高校的共同努力,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總體進展順利。2004年在畢業生數量增幅較大、社會需求沒有明顯增長的情況下,我們仍然較好地實現了年初確定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目標。今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將達到338萬人,比2004年增加58萬人,做好今年的畢業生就業工作,任務仍十分艱巨。各高校都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把畢業生就業工作作為一件大事,擺上議事日程,早部署,早動手。
進一步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一要認真落實已經出台的各項政策措施。二要進一步拓展畢業生到基層、到西部就業的渠道,完善大學生到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就業的相關政策,進一步落實鼓勵畢業生自主創業的各種扶持政策,引導畢業生多元化就業。三要大力培育和規範畢業生就業市場,完善畢業生就業服務體系和網路建設。四要加強對畢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創業教育,促使畢業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確的擇業觀。五要堅定不移地推進以就業和社會需求為導向的高等教育改革。學校要切實加強對畢業生就業的指導。六要進一步加強宣傳和引導,形成有利於畢業生就業的正確的輿論導向。
(四)切實加強高校管理,尤其是財務管理。
近幾年,高校資金來源渠道多樣,除國家投入外,還有學費收入、科研經費、社會服務和各種經營性收入等,管理不嚴就容易出現問題。有的學校財務管理不嚴格,貪污挪用、資金浪費等現象時有發生。此外,有的學校不顧承受能力,通過向銀行大量貸款、大舉債務的辦法建新校區、蓋大樓、大量購置儀器設備,負債過重,超過了自身的還貸能力,出現潛在危機。
各高校一定要切實加強財務管理,防範風險,確保資金安全。一要嚴格執行國家有關規定,進一步建立完善財經制度,明確經濟責任,強化監督約束機制。要建立高校財務公開制度,強化經濟責任審計制度。二要管好、用好資金,提高使用效益。要建立大額資金流動的動態監控系統,及時了解資金流動情況。要加強高校招標投標管理和設備物資採購管理工作。三要合理控制貸款規模,防範貸款風險。另外,當前少數高校違反規定亂收費,加重了民眾負擔,嚴重損害了教育的聲譽,必須嚴肅查處。要堅決制止亂收費,穩定高校收費標準,規範高校收費行為,防止不正之風和消極腐敗現象在高教領域蔓延。
要進一步加強學校內部的管理。近年來,高校規模不斷擴大,如何加強管理,需要我們認真研究和探索。此外,隨著高教事業的發展,很多學校建設了新校區,加上因為體制改革、院校合併的因素,現在很多學校都有若干個校區。對有的校區要進行置換,以便於管理和減輕建設負債;對學校內部的管理架構,包括治理結構問題,也應該認真研究,並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提高。
(五)繼續做好學校的安全和穩定工作。
高校連續多年保持穩定局面,為社會穩定作出了貢獻,為我國高等教育的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創造了良好的氛圍,同志們功不可沒。但是必須清醒地看到,當前影響高校穩定的因素仍然很多。高校是西方敵對勢力滲透的前沿,我們要高度警惕。另外社會上存在的一些不穩定因素對高校也會產生影響。高校內部,近年因安全問題、治安問題、生活問題引發的事端時有發生。所有這些都表明,維護高校安全和穩定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必須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居安思危,未雨綢繆。
進一步做好高校的安全和穩定工作,一是學校領導要高度重視;二要建立健全相關的隊伍和網路,加強對課堂、論壇、網路的管理;三要經常分析形勢,研究動向,掌握第一手的動態和信息;四要繼續完善應對突發事件的應急機制和有效的工作機制;五是一旦發生突發事件,要及時妥善處置,確保事態不擴大、不蔓延,確保大局穩定。今天參加會議的高校是全國重要的和具有代表性的高校,這些高校的穩定,對其他高校的穩定乃至全社會的穩定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責任重大,尤其要做好工作,不能有絲毫的麻痹鬆懈。
最後,我要特彆強調,高校領導班子要切實負起責任,加強對學校各項工作的領導。在黨領導全國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高等學校具有特殊的地位,肩負著極其重要的責任,兩個黨政“一把手”責任尤其重大。要切實按照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的要求,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同志們要堅持原則,把握大局,團結同志,加強修養,在領導班子建設中起表率作用,作學習的表率,作貫徹民主集中制的表率,作堅持原則的表率,作教書育人的表率,作清正廉潔的表率;要按照中央關於努力成為政治家和教育家的要求,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艱苦奮鬥,更好地帶領學校的師生員工,不斷開創學校各項工作的新局面。
新年到了,春節也即將來臨。在過去的一年裡,大家盡心盡責,為我國教育事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我向同志們表示敬意和由衷的感謝!並請同志們代我轉達對全體教職員工的誠摯問候!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高等教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任重道遠,需要同志們繼續努力。祝願我們的教育事業,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在新的一年裡更加興旺發達。祝同志們新春快樂、身體健康、工作順利、闔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