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如何深度透視現代教育》共分為直面教育 守住教育的淨土、課堂管理 尋覓高效的課堂、校長智慧 追求理想的教育、教師發展 享受成長的幸福等六輯內容。教育是人類文化傳承的重要行為,教育的根本應當在於"人",實施於教師,指向於學生,沒有人就沒有教育。
基本介紹
- 書名:教師如何深度透視現代教育
-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頁數:212頁
- 開本:16
- 作者:梁好
- 出版日期:2012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6389448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教師如何深度透視現代教育》是配合現代教學內容而編寫的書籍,旨在提高廣大教師在資訊時代教育技術學的理論知識、技術技能,幫助教師適應教育信息化發展的趨勢,為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實施素質教育奠定堅實的基礎。
圖書目錄
第一輯直面教育守住教育的淨土
"陰陽課表"忽悠了誰
兩張課表糊弄了誰
補課之風何以盛行
何必要設"把關教師"
課時不夠用根在教育觀念
根除"教輔亂象"需要正本清源
教育豈能"挑肥揀瘦"
分流"學困生"的教育功利與偏見
何必為"寄宿生"貼標籤
頻繁考試考出了什麼
莫讓"規模"埋沒了"個性"
校園還是應該多些真跡
校長意見箱不要也罷
消除隔閡之門
標語中的錯字值得重視
師德報告,讓誰汗顏
績效考核之怪現狀
別讓榮譽成了晉級的"攔路虎"
莫讓規範教案束縛了教師
還教育部落格以自由的空間
推門課聽不出課堂原生態
繼續教育豈能搞"應試"
公開課拒絕山寨
"模擬課堂"考不出教師真水平
別讓"名師工程"誤了教師發展
評價教師豈能只看學生
也談"好好學習"
作業家長簽字當慎行
第二輯課堂管理尋覓高效的課堂
淺議學校教學常規管理
推行教學模式應"三不三應"
有效合作備課需"五化"
有效校本教研實施策略
校本培訓需要提高實效
課題研究需要把握的四個關鍵
給予電子教案多些寬容
教育無效勞動原因淺析
觀課應把握四點
教學管理者應抓好"三課"
教學研究應紮根課堂
冷靜對待網路教研
同課異構活動應思考的幾個問題
多些另類聽評課
第三輯校長智慧追求理想的教育
校長應飾演的"三重角色"
學校文化建設需要把握"四點"
名校教學模式如何引進
讓教師參與學校管理
給教師規劃減負、加壓、增效
讓教師獲得均衡的發展
非正式教師群體的積極應對策略
校長應幫助教師尋求幸福
關注教師的非教學業績
也給教師多發幾個獎
多些"末位關懷"
讓每個教師照片上牆
激發老教師職業情感的三大措施
實行彈性簽到制
應當實行全員參與制
為中層幹部提供成長的舞台
給學校例會做個加減法
校長名片設計誰做主
讓學生成為校園網站的主角
開學演講,校長講什麼
"三個結合"讓總結遠離形式
為散學典禮換新顏
不妨實行"開放式宿舍管理"
給家長會"變臉"
應對行政干預策略
第四輯教師發展享受成長的幸福
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哲學思考
專業成長困惑需要教師自我破解
教師專業發展需要學校引領
優秀教師的三大特質
教師閱讀需要遠離浮躁化
擺脫職業倦怠需要"自我修煉"
遠離職業倦怠應做到的"三點"
打造"特色教師"
在網路中成長
第五輯教育諫言呼喚教育的和諧
"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的現實與突破
打破教師"鐵飯碗"的利與弊
"教育特區"解決不了教改難題
"高考狀元"為何被熱炒
關於有償家教的理性思考
教師績效考核應處理好五大關係
嚴肅考紀與誠信教育
今天我們怎樣學雷鋒
師資均衡需要給力"四個關鍵"
農村寄宿制學校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農村學生流失問題探析與對策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需要關注
倒金字塔現象的理性思考
發展學前教育需多措並舉
幼小銜接問題以及解決策略
給"天才兒童"適切的教育
第六輯教育時評抨問教育的現實
總理上的不僅僅是體育課
高招看素質是教育本質的回歸
公平與人才何時才能兼得?
"平民教社"更值得提倡
貧富班讓誰蒙羞
組閣與彈劾制不適合學校管理
優秀教師秘書制是管理的誤導
賺錢不應成為生活的唯一
不要讓學生為了錢而學習
不知偷菜的學生是不是好學生
"N不準"背後是教育的乏力
祭拜孔子塑像背後的世俗與功利
畢業致辭也莫千篇一律
宿管阿姨為何被熱捧
"洗腳校長"更可敬
理性看待"吊襪舉牌女"
"十年不生病獎"值得推廣
早教莫入誤區
"陰陽課表"忽悠了誰
兩張課表糊弄了誰
補課之風何以盛行
何必要設"把關教師"
課時不夠用根在教育觀念
根除"教輔亂象"需要正本清源
教育豈能"挑肥揀瘦"
分流"學困生"的教育功利與偏見
何必為"寄宿生"貼標籤
頻繁考試考出了什麼
莫讓"規模"埋沒了"個性"
校園還是應該多些真跡
校長意見箱不要也罷
消除隔閡之門
標語中的錯字值得重視
師德報告,讓誰汗顏
績效考核之怪現狀
別讓榮譽成了晉級的"攔路虎"
莫讓規範教案束縛了教師
還教育部落格以自由的空間
推門課聽不出課堂原生態
繼續教育豈能搞"應試"
公開課拒絕山寨
"模擬課堂"考不出教師真水平
別讓"名師工程"誤了教師發展
評價教師豈能只看學生
也談"好好學習"
作業家長簽字當慎行
第二輯課堂管理尋覓高效的課堂
淺議學校教學常規管理
推行教學模式應"三不三應"
有效合作備課需"五化"
有效校本教研實施策略
校本培訓需要提高實效
課題研究需要把握的四個關鍵
給予電子教案多些寬容
教育無效勞動原因淺析
觀課應把握四點
教學管理者應抓好"三課"
教學研究應紮根課堂
冷靜對待網路教研
同課異構活動應思考的幾個問題
多些另類聽評課
第三輯校長智慧追求理想的教育
校長應飾演的"三重角色"
學校文化建設需要把握"四點"
名校教學模式如何引進
讓教師參與學校管理
給教師規劃減負、加壓、增效
讓教師獲得均衡的發展
非正式教師群體的積極應對策略
校長應幫助教師尋求幸福
關注教師的非教學業績
也給教師多發幾個獎
多些"末位關懷"
讓每個教師照片上牆
激發老教師職業情感的三大措施
實行彈性簽到制
應當實行全員參與制
為中層幹部提供成長的舞台
給學校例會做個加減法
校長名片設計誰做主
讓學生成為校園網站的主角
開學演講,校長講什麼
"三個結合"讓總結遠離形式
為散學典禮換新顏
不妨實行"開放式宿舍管理"
給家長會"變臉"
應對行政干預策略
第四輯教師發展享受成長的幸福
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哲學思考
專業成長困惑需要教師自我破解
教師專業發展需要學校引領
優秀教師的三大特質
教師閱讀需要遠離浮躁化
擺脫職業倦怠需要"自我修煉"
遠離職業倦怠應做到的"三點"
打造"特色教師"
在網路中成長
第五輯教育諫言呼喚教育的和諧
"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的現實與突破
打破教師"鐵飯碗"的利與弊
"教育特區"解決不了教改難題
"高考狀元"為何被熱炒
關於有償家教的理性思考
教師績效考核應處理好五大關係
嚴肅考紀與誠信教育
今天我們怎樣學雷鋒
師資均衡需要給力"四個關鍵"
農村寄宿制學校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農村學生流失問題探析與對策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需要關注
倒金字塔現象的理性思考
發展學前教育需多措並舉
幼小銜接問題以及解決策略
給"天才兒童"適切的教育
第六輯教育時評抨問教育的現實
總理上的不僅僅是體育課
高招看素質是教育本質的回歸
公平與人才何時才能兼得?
"平民教社"更值得提倡
貧富班讓誰蒙羞
組閣與彈劾制不適合學校管理
優秀教師秘書制是管理的誤導
賺錢不應成為生活的唯一
不要讓學生為了錢而學習
不知偷菜的學生是不是好學生
"N不準"背後是教育的乏力
祭拜孔子塑像背後的世俗與功利
畢業致辭也莫千篇一律
宿管阿姨為何被熱捧
"洗腳校長"更可敬
理性看待"吊襪舉牌女"
"十年不生病獎"值得推廣
早教莫入誤區
序言
前不久,我有幸參觀了本地兩所鄉村國小,一所村小位於近郊,交通算得上便利,基礎設施與硬體條件都算得上是極好的,校長有獨立的辦公室,教師擁有自己的桌上型電腦,圖書室、電腦室、多媒體室一應俱全。然而,當真正走進這樣一所高標準建設的學校時,我看到的卻是令人痛心的一幕,多功能教室內灰塵滿地,顯然很少開放;辦公電腦也蒙上了一層厚厚的灰塵,大多已處於癱瘓狀態;教師展現的也是一張張呆滯沉悶的臉。校長則不住地向我們倒苦水,訴說著教師一心想進城,工作積極性不高的痛苦。
第二所村小給我留下的卻是另一番印象,這所國小地處偏僻,距離所在鄉鎮還有二十來里,學校的教學樓正處於建設階段,校長教師擁擠在只有兩間大的教室內辦公,學生教室則分散兩地。然而,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這樣的狀態下,教師們卻一個個精神煥發、生機勃勃,辦公室正中間擺放著一張桌球桌,課間時分,年輕教師會揮舞幾下,活動活動筋骨,年老教師則會翻看著擺在報架上的教育報刊。隨手翻看一位教師的備課,工整、認真,且課課有反思,顯然是用心去備的,而在辦公室的黑板上,則清晰地寫著一周的工作安排以及教師公開課開課時間等內容。校長對於學校的前景更是信心百倍,向我們暢談學校的發展規劃,展望著教學樓投人使用的情景。
兩所村小,兩種狀態,兩番風景。由此,一個沉重的話題響徹在我的腦海:對於教育什麼最重要?今天,我們怎么做教育?
清華校長梅貽琦先生說過:“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其實,這句話又何止僅僅針對於大學教育,對於我們的基礎教育同樣具有一定的啟示。誠然,學校的辦學條件對於教育的發展起到重要的制約作用,但是將其作為影響教育發展的第一要素顯然是不科學的,也是有失偏頗的。第一所國小就是最好的證明,硬性條件一流了,關鍵還是要充分發揮其潛在的作用,如不然,這些教學設備只能成為無用的廢鐵,只能成為一種擺設。
教育是人類文化傳承的重要行為,教育的根本應當在於“人”,實施於教師,指向於學生,沒有人就沒有教育。抗戰時期,西南聯合大學雖然條件極為艱苦,但是,卻成為了我國著名高等教育的典範,培養出了一批優秀的傑出人才,蜚聲海內外的著名科學家。這樣的成就其實不就是得益於那支治學嚴謹、博學深厚的師資隊伍嗎?正是因為這些德高望重的大學教授們,才形成了民主治學的濃厚氛圍,才形成了清正純樸的優良學風,才形成了獨立自由的大學氣質。
一所學校有沒有生命力,一所學校有沒有發展的潛力,一所學校能不能培養出優秀的學生,起決定作用的並不在於有沒有漂亮的高樓大廈,並不在於有沒有一流的教學設施,而在於教育者的水平與高度。關係教育成敗的重要因素還是在於人,在於學校的管理者的辦學理念、管理措施與方法,在於學校教師的精神狀態、教育教學水平。一個工作積極性不高,對學校牢騷滿腹,對教學失去興趣,對生活失去希望的教師,又怎么指望他們能夠教育好學生,創造一流的教育?
教育的發展應當“以人為本”,所謂的“以人為本”不僅是講我們的教育要為學生提供合適的教育,也是在講,我們的教育還要充分調動管理者的管理積極性、教師的工作主動性,因為承擔教育職責的終究是學校的教育工作者們。
然而,縱觀當下,我們的教育真正做到“以人為本”了嗎?真正將學生與教師放在第一位了嗎?
我曾經不止一次地聽到過教師的傾訴。在學校,校長不是在做教育,而是在做“官”。學校所奉行的是“官場法則”,優秀的教師得不到重用,善於經營的教師卻倍受推崇。 我曾經不止一次地聽到過校長的講話。在校長口中,我聽不到尊重,聽不到理解,聽不到關愛。壓制、強行、命令的詞眼卻不絕於耳。
我曾經不止一次地見到過學生的分數排名。在校長的意識里,分數至關重要,成績首當其衝,分數就是質量,成績就是政績。為了分數,他們刪減科目,增加課時。他們按分數給學生排座次,以分數給學生分快慢班。
我曾經不止一次地參觀過學校校園文化。在諸多校長看來,校園文化就是貼幾張字,掛幾幅畫,寫上幾處標語,形式的花哨掩蓋不住的卻是校園精神文化的缺失與貧瘠。在校園裡看不到閱讀的處所,找不到可以閱讀的書籍,更難以見到閱讀的學生。
凡此種種,我所見到的教育,不僅與黨的教育方針背道而馳,而且嚴重地違背了基本的教育教學規律。其實,在這些教育現象背後,最大的問題則是無視“人”的存在,教師的精神與靈魂無處安放,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得不到落實,教育浮躁而功利,學校瀰漫的僅僅是應試教育的緊張與壓抑,教師苦不堪言,學生生活得沉悶而了無生趣。
我也曾經不止一次地在媒體上看到過有關教育的新聞。什麼穿著短裙的學生雪中迎賓,什麼美女教師陪領導喝酒,什麼拜神靈求高分……此時的教育已經不僅僅被功利所束縛,而且更被庸俗所控制。當教育變得庸俗,那么,可以想見,當我們的學生走出校園時,又會有怎樣的表現?他們能夠成長為一位舉止文雅、道德高尚的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嗎?
作為教育者無時無刻都應當思考教育,學校管理者應當思考學校辦學的方向,應當提煉學校優良的教育傳統,尋找學校發展的突破口;應當思考自己管理的方式方法是否適合教育規律,是否贏得師生的讚許,有無不科學需要改進的地方。教師需要思考,思考我們應當給學生一個怎么樣的教育,應當如何讓我們的教育更加貼近學生,讓學生欣然愉悅地接受。
思考會讓人變得睿智,也會讓人變得理性,更會讓人找到本真的自己。教育工作者只有清晰地看到他自己,看到他眼前的學生,那么我們的教育才有希望,那么教育的亂象、浮躁、功利也會沒有任何藏匿之處。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對於教育,我們雖然改變不了身處的大環境,卻可以改變自身,從自己的改變做起,用自己的眼光審視教育,拿起筆將這些文字記錄下來。也許這些文字對周遭的教育世界的影響是微乎其微,但是至少可以讓我們的教育理想更加堅定,讓我們的內心更加安寧,讓我們的努力有所痕跡。
第二所村小給我留下的卻是另一番印象,這所國小地處偏僻,距離所在鄉鎮還有二十來里,學校的教學樓正處於建設階段,校長教師擁擠在只有兩間大的教室內辦公,學生教室則分散兩地。然而,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這樣的狀態下,教師們卻一個個精神煥發、生機勃勃,辦公室正中間擺放著一張桌球桌,課間時分,年輕教師會揮舞幾下,活動活動筋骨,年老教師則會翻看著擺在報架上的教育報刊。隨手翻看一位教師的備課,工整、認真,且課課有反思,顯然是用心去備的,而在辦公室的黑板上,則清晰地寫著一周的工作安排以及教師公開課開課時間等內容。校長對於學校的前景更是信心百倍,向我們暢談學校的發展規劃,展望著教學樓投人使用的情景。
兩所村小,兩種狀態,兩番風景。由此,一個沉重的話題響徹在我的腦海:對於教育什麼最重要?今天,我們怎么做教育?
清華校長梅貽琦先生說過:“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其實,這句話又何止僅僅針對於大學教育,對於我們的基礎教育同樣具有一定的啟示。誠然,學校的辦學條件對於教育的發展起到重要的制約作用,但是將其作為影響教育發展的第一要素顯然是不科學的,也是有失偏頗的。第一所國小就是最好的證明,硬性條件一流了,關鍵還是要充分發揮其潛在的作用,如不然,這些教學設備只能成為無用的廢鐵,只能成為一種擺設。
教育是人類文化傳承的重要行為,教育的根本應當在於“人”,實施於教師,指向於學生,沒有人就沒有教育。抗戰時期,西南聯合大學雖然條件極為艱苦,但是,卻成為了我國著名高等教育的典範,培養出了一批優秀的傑出人才,蜚聲海內外的著名科學家。這樣的成就其實不就是得益於那支治學嚴謹、博學深厚的師資隊伍嗎?正是因為這些德高望重的大學教授們,才形成了民主治學的濃厚氛圍,才形成了清正純樸的優良學風,才形成了獨立自由的大學氣質。
一所學校有沒有生命力,一所學校有沒有發展的潛力,一所學校能不能培養出優秀的學生,起決定作用的並不在於有沒有漂亮的高樓大廈,並不在於有沒有一流的教學設施,而在於教育者的水平與高度。關係教育成敗的重要因素還是在於人,在於學校的管理者的辦學理念、管理措施與方法,在於學校教師的精神狀態、教育教學水平。一個工作積極性不高,對學校牢騷滿腹,對教學失去興趣,對生活失去希望的教師,又怎么指望他們能夠教育好學生,創造一流的教育?
教育的發展應當“以人為本”,所謂的“以人為本”不僅是講我們的教育要為學生提供合適的教育,也是在講,我們的教育還要充分調動管理者的管理積極性、教師的工作主動性,因為承擔教育職責的終究是學校的教育工作者們。
然而,縱觀當下,我們的教育真正做到“以人為本”了嗎?真正將學生與教師放在第一位了嗎?
我曾經不止一次地聽到過教師的傾訴。在學校,校長不是在做教育,而是在做“官”。學校所奉行的是“官場法則”,優秀的教師得不到重用,善於經營的教師卻倍受推崇。 我曾經不止一次地聽到過校長的講話。在校長口中,我聽不到尊重,聽不到理解,聽不到關愛。壓制、強行、命令的詞眼卻不絕於耳。
我曾經不止一次地見到過學生的分數排名。在校長的意識里,分數至關重要,成績首當其衝,分數就是質量,成績就是政績。為了分數,他們刪減科目,增加課時。他們按分數給學生排座次,以分數給學生分快慢班。
我曾經不止一次地參觀過學校校園文化。在諸多校長看來,校園文化就是貼幾張字,掛幾幅畫,寫上幾處標語,形式的花哨掩蓋不住的卻是校園精神文化的缺失與貧瘠。在校園裡看不到閱讀的處所,找不到可以閱讀的書籍,更難以見到閱讀的學生。
凡此種種,我所見到的教育,不僅與黨的教育方針背道而馳,而且嚴重地違背了基本的教育教學規律。其實,在這些教育現象背後,最大的問題則是無視“人”的存在,教師的精神與靈魂無處安放,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得不到落實,教育浮躁而功利,學校瀰漫的僅僅是應試教育的緊張與壓抑,教師苦不堪言,學生生活得沉悶而了無生趣。
我也曾經不止一次地在媒體上看到過有關教育的新聞。什麼穿著短裙的學生雪中迎賓,什麼美女教師陪領導喝酒,什麼拜神靈求高分……此時的教育已經不僅僅被功利所束縛,而且更被庸俗所控制。當教育變得庸俗,那么,可以想見,當我們的學生走出校園時,又會有怎樣的表現?他們能夠成長為一位舉止文雅、道德高尚的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嗎?
作為教育者無時無刻都應當思考教育,學校管理者應當思考學校辦學的方向,應當提煉學校優良的教育傳統,尋找學校發展的突破口;應當思考自己管理的方式方法是否適合教育規律,是否贏得師生的讚許,有無不科學需要改進的地方。教師需要思考,思考我們應當給學生一個怎么樣的教育,應當如何讓我們的教育更加貼近學生,讓學生欣然愉悅地接受。
思考會讓人變得睿智,也會讓人變得理性,更會讓人找到本真的自己。教育工作者只有清晰地看到他自己,看到他眼前的學生,那么我們的教育才有希望,那么教育的亂象、浮躁、功利也會沒有任何藏匿之處。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對於教育,我們雖然改變不了身處的大環境,卻可以改變自身,從自己的改變做起,用自己的眼光審視教育,拿起筆將這些文字記錄下來。也許這些文字對周遭的教育世界的影響是微乎其微,但是至少可以讓我們的教育理想更加堅定,讓我們的內心更加安寧,讓我們的努力有所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