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實踐理性及其合理化

《教學實踐理性及其合理化》研究的是課程理論與實踐中的教學問題。作者超越了那種課程論與教學論在不同語境中論爭的糾葛,關注教學實踐理性、關注實踐理性的合理化;力圖遵循歷史與邏輯統一、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思維路向,圍繞著教師的教學實踐活動展開研究,把理論的實踐和實踐中的理論融會貫通起來。在檢索文獻和實證資料的基礎上揭示教師的教學實踐活動的本體論結構,闡釋教學實踐理性對教學實踐活動的內在功能及其相關特徵、過程問題;概括不同文化傳統中所孕育、塑造的教學實踐理性,比較它們在教學價值理性、教學工具理性和教學交往理性等方面的差異,闡釋不同理性傳統中生成的教學實踐理性在自覺發展水平上的距離;考察課程與教學現代化進程中的中國教師的教學實踐理性的實際取向和發展水平,解讀新課程改革所訴求的理想的教學實踐理性的具體內容和發展水平,比較現實與理想的差距:辨析課程與教學的關係,討論認識與處理課程改革與教學變革關係的思維方式,辨析我國改革實踐中所隱含的認識與處理課程與教學關係的思維方式及其偏差:提出教學實踐理性的合理化問題,分析它所面臨的內外部困境,思考在課程改革中促進教學實踐理性合理化的可能選擇;剖析了支持當代課程改革的思維方式,及其支持的當代課程改革的合理性危機,提出合理的課程改革應該注意的基本問題。

基本介紹

  • 書名:教學實踐理性及其合理化
  • 出版社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 頁數:243頁
  • 開本:16
  • 定價:32.00
  • 作者:王健 楊啟亮
  • 出版日期:2010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811019810
  • 品牌: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教學實踐理性及其合理化》:課程與教學變革研究叢書

作者簡介

王健,1975年生,江蘇如皋人,教育學博士,現為江南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從事教育學類課程的教學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課程與教學基本理論,間或因興趣所至和工作需要涉獵教師教育改革與培訓研究領域。
開設的課程主要有:“公共教育學”、“課程與教學論”和“教育科研方法專題”等;在《教育理論與實踐》、《教育學報》、《全球教育展望》和《教育發展研究》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二十餘篇,其中有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人大複印資料和國內主要學術網站轉載。

圖書目錄

總序

引論
一、問題的提出
二、研究的進展
三、研究目的與方法

第一章 教學實踐理性的提出與界定
一、研究視角的轉換
二、教師主體活動的內在依據
三、涵義與特徵
四、基本類型
五、活動機制

第二章 教學實踐理性的傳統考察
一、西方教學實踐理性的演進與精神
二、中國教學實踐理性的延續與實質
三、中西教學實踐理性的比較

第三章 教學實踐理性之實然與應然
一、教學實踐理性的實然考察
二、教學實踐理性的應然選擇
三、實然與應然的差距與對立

第四章 課程改革中的教學變革
一、課程與教學的關係辨析
二、課程改革與教學變革的協同推進
三、我國當代課程改革的初步審視

第五章 教學實踐理性的合理化
一、教學實踐理性合理化的涵義與標準
二、課程改革訴求教學實踐理性的合理化
三、教學實踐理性合理化的若干困境
四、教學實踐理性合理化的現實選擇

第六章 當代課程改革的合理性反思
一、理解當代課程改革
二、反思當代課程改革
三、當代課程改革的合理性訴求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後記

本書是在我的博士學位論文《教學實踐理性及其合理化:基於課程改革的語境》基礎上修改而成。我在南京師範大學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前後相差八年,兩次均師從楊啟亮教授。導師始終要求我要踏實做人、嚴謹治學,對我學術研究的不足總是提出最直接、最明確的意見。正是他的嚴格要求與悉心關懷指導,我才順利地完成了博士學位論文並通過答辯。目前修改定稿後的著作仍有諸多不足之處,離導師的要求仍有差距,那是自己的學術積累和磨鍊的功力還不夠所致。每念及此,我心中仍難免惶恐萬分。
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是我成長的精神家園。吳康寧教授、金生鉉教授、張樂天教授、李如密教授、吳永軍教授等都是把我一步步引入教育理論的學術領路人。感謝老師們教給了我立足教育科學研究的專業本領。對我的博士論文寫作提供過直接幫助的人很多,在這裡列舉出來以表達對他們深深的謝意。在論文開題時,吳康寧教授、金生鉉教授、張樂天教授、李如密教授、張新平教授等對論文選題、核心概念界定、框架結構以及資料占有等都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在論文答辯時,陸有銓教授、楊小微教授、張武升研究員以及其他教授提出的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序言

進入新世紀以來,變革已成為時代發展的主題。在以人為本的教育變革中,課程與教學當仁不讓地成為核心。課程與教學變革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每個教育工作者都有責任積極回應並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在我們看來,課程與教學變革需要紮根傳統、立足現實、面向未來。所謂紮根傳統,是指課程與教學變革一定要紮根在自己國家和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的土壤里,守護精神家園,展現出文化上的自尊自信。就像大樹要有根,並且要扎得深,才能枝繁葉茂。“根有多深,樹就能長多高。”所謂立足現實,是指課程與教學變革要理性地正視現實,哪怕是嚴酷的現實,也不能迴避。研究者需要走進田野,那裡有廣闊的天地。缺失了對中國實際之上的問題的依存,也就缺失了所要研究、所要變革的根本,其價值也就可想而知。文化的積極演進離不開新鮮活力,而新鮮的活力總是來自變革的現實。所謂面向未來,是指課程與教學變革要有堅定的教育理想與信念。課程與教學變革每向前推進與深化一步都是艱難的,總會遭遇一些誤解、躲避、歪曲,甚或抵抗和搏鬥。因此,課程與教學變革考驗著人們的教育信念和理想,需要頑強地逐步向前推進。課程與教學變革呼喚著更多的同行人,其先行者篳路藍縷、披荊斬棘,其後來者實力壯大、超越進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