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述與頌歌

敘述與頌歌

《敘述與頌歌》是邱紅根創作的詩集,首次出版於2006年9月。

該書是邱紅根的第一本個人詩集,呈現其寫作履歷和歷程。也許是因為他出生在農村,對鄉村的熱愛使他的詩歌自始至終都透著一種鄉間桑葉的清香,即使是在他對城市文明的批判審視中,也可看出他的這種批判是來自於他的鄉村情結的。而對於城市,邱紅根卻不自覺地表現出一種擔憂。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敘述與頌歌
  • 作者:邱紅根
  • 文學體裁:詩集
  • 字數:約2萬字
  • 首版時間 :2006年9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鑑賞,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主要是對鄉村的描摹和歌唱,雖然隨著時間的推移,也不無些許變化。1995年之前,幾乎是純然的鄉村題材:五月鮮亮如玉的麥田、玉米、茶樹、蕎麥、陽光下的鄉村女人。1995年之後,除了純然的鄉村題材外,城市生活的題材出現了,但這其實也只是鄉村“進城”而已:打工、老鄉聚會、賣花姑娘、鄉音、家信、賣報老人、打工的妹妹。

作品目錄

山里人
感覺
妻子
茶樹
感激
重溫黨史
蕎麥花開
鄰灣的村女
好劍
站在茶樹中間
舊車票
女孩子
採桑子
荊軻
十里埋伏
在田野上走一走
城市上空的鳥群
穀子
精品屋
名牌
金獎
在鄉下
劍客
第一場雪
城市女孩
打工的人
出差在外
送妻子上夜大
公關小姐
防盜網
與一棵古樹相遇
老鄉
鄉音
下雪天
遭遇下崗
你住隔壁
隔壁傳來的敲門聲
網友
春天來了
你在鄉下
放風箏的孩子
老家
家信
小家
舊鞋
賣花姑娘
兩隻蝴蝶
誤入城市的鳥
陌上桑
汲水的老人
割麥
鄉村戲台
老家背後的菜園地
寫給兒子非非
給一位下海的詩友
對石頭的認識
城市的樹
醫院內的賣報老人
織毛衣的女人
午夜十二點鐘
繩子
遊戲
絲綢之路
樓頂上的菜園地
大雨中奔跑的人
一位養蜂人和八箱蜜蜂
含羞草
仙人掌
三峽移民
三峽工地寫意
三峽電網
一場不合時宜的雪
致梵·高
少女田橙二、三事
一隻甲蟲橫穿世界地圖
在北京,遭遇沙塵暴
陰謀
當一個人老了
史密斯夫婦在長城
簡單句
日記:11月26日
婚後七年
冬日陽光
趕路的人
枕頭
冬天的鳥巢
碰撞
活著
養老院
鄉下的雪
左手寫字的人
2月14日
在公墓
停頓
自由落體
後記

創作背景

作者自述創作《敘述與頌歌》的過程:“寫詩是我從1989年起就交給自己的一項悄無聲息的工作,是純粹的私人化的行為,與他人無涉。換言之,寫詩是我‘自己的事情’。我沒有記日記的習慣,從我的詩歌中可以隱約看出我生活的軌跡,可以說它是我的一部‘心靈史’。16年來是詩歌記錄下了我對生活的質疑、生命的瞬間感動、對形形色色現象的破碎的思考和一己的淡淡的哀傷和憂愁。是詩歌讓我流逝了的日子、充滿感恩的記憶變得觸手可及。”

作品鑑賞

該書呈現詩人對故鄉及其親人的愛。從鄉村走出來的邱紅根,經歷城市生活的喧囂與複雜,並沒有改變他作為大山子民的淳樸與善良。他筆下的故鄉、親人是他的牽掛與彼岸的港灣,也是他取之不盡的創作寶庫。“玉米,活動在我的故鄉/那養人的水土上的玉米/常像一陣細膩的音樂/來到我鋼鐵水泥的樓房/讓我想起高大的父親/及玉米地的陽光。”(《感激》)玉米是鄉村的常見作物,由玉米想到故鄉,想到父親。正因有父親的精心耕作,玉米養活了貧困的故鄉,也給了他健康的體魄。金黃的玉米的色澤就是溫暖如春的陽光,父親亦如陽光照亮他的人生。如果說這是感激父愛的深沉與偉大,那《老家背後的菜園地》則是寫給母親的讚歌。“矮矮的半畝菜地/害羞地站著/在老家背後遠遠看去/是老家身後的影子。”邱紅根用他細膩的筆觸寫出任勞任怨、勤勞持家的農村母親,也寫出了鄉村的寧靜和淡淡的鄉愁,抒發了他對父母的愛,這是他作為兒子表達孝心的另一種方式。而《織毛衣的女人》寫出了作為丈夫的邱紅根對妻子的疼愛和守護。在只有八平方米的臥室,丈夫寫詩,妻子安靜坐在一旁織毛衣。沒有對話,沒有喧鬧,有的只是緩緩流淌心底的暖流和無聲的愛。多么溫馨的畫面,丈夫筆下寫的是送給妻子的情書,妻子手裡織的是給丈夫沉甸甸的愛。邱紅根總能發現生活中細小的美好,用簡短的詞句書寫詩歌的本真,回歸內心的充盈。詩人田禾說到“把一些平凡的生活稍加雕琢,不需要華麗的辭藻,不需要故作驚人的生僻怪異的字眼,把原汁原味的生活用最平實的語言以詩的形式呈現出來,如果多一點詩的質感,就是一首好詩了”。邱紅根在乏味的日常生活加上了愛、真誠、感恩這些調味品,使詩歌更飽滿生動,帶給讀者不一樣的獨特口感。
該書呈現詩人對底層人物的關愛。在當代,大量的城市詩歌,多以追究寫作技巧,流於都市的表層,缺乏對現實社會生活的審視和批判。每個人都在步履匆匆,或追逐名利或享受當下,過度關注人的欲望。人們在這浮躁的社會裡變得更加焦慮不安,從而難以沉到生活的底部,作出對生活詩意的關照。而邱紅根的詩歌創作則表現他作為知識分子的良知與責任,描繪生活的底色。如《醫院內的賣報老人》:“那位賣報的老人/來自我們鄉下/他總習慣 背著報紙/用蹩腳的國語深入病房/向南腔北調的方言們出售”。詩人寫出了底層人物討生活的艱辛,不僅要承受生活的重擔,還要背負沉重的報紙,對付不同的方言交流。老人七十歲的高齡,一日三遍來回爬過七層樓,他起早摸黑的賣報,可收穫的依舊是孤獨與寂寞。詩人在這裡不僅抱有對老人命運深切的同情,也有隱藏在內心的憤懣與呼聲。理應安享人生天倫之樂的老人,卻仍疲於奔命,這是世人的冷漠,更是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和人文關懷的缺失,透露詩人對城市生活價值的質疑與諷刺和對現實強烈的批判意識。無論紛繁複雜的城市生活每天上演多么精彩的戲碼,都與老人的生活無關緊要,因為對於老人,一份報紙所賺的五分錢才能給他生活的保障。詩人沒有停留在對賣報老人一天生活的客觀描述,而是在強烈的憤慨之下有一顆溫暖的愛心。另一首詩歌《停頓》寫出詩人作為醫生這一身份時對病患者的仁愛之心。他對這位未婚女孩就被切除一隻乳房流露出嘆息。正值青春年華的女子,還沒來得及享受生活的甜蜜,就要面對身體的殘缺和不完整。而病房外面熱烈交談的男女和他們手裡的鮮花,與躺在手術台上的女孩形成強烈的對比。命運是殘酷的,可詩人教會讀者要有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在遇到人生的挫折與不幸時,要適時停下匆忙的腳步和行程,反思自己的不足與缺陷,從而更好的投入下一段旅程。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敘述與頌歌》
2006年9月
中國文史出版社
7-5034-1845-1

作者簡介

邱紅根,湖北漢川人,中國詩歌學會會員,宜昌新詩學會會長,《江河文學》特約詩歌編輯,醫學碩士,主任醫師,現供職於宜昌中心醫院。詩歌作品散見於《星星》《詩歌月刊》《詩選刊》《揚子江》《中國詩歌》《青年文學》《延河》《都市》《芳草》《遼河》《湖北日報》《健康報》《中國環境報》《中國化工報》等百餘種報刊。詩歌入選《2014中國詩歌排行榜》《1991年以來的中國詩歌》等十多種選本。曾經獲《詩潮》《星星》等刊舉辦的十三次全國詩歌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