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護先鋒隨車觀察計畫》為香港消防處於2013年6月宣布為了回響家是香港運動而籌辦的活動,原定於同年8月19日至9月1日舉行,內容為邀請13個香港青少年制服團體推薦旗下14歲或者以上的團員朝九晚五跟隨救護車出勤觀察一日,希望藉此拓闊參加者的視野,了解救護工作及慎用緊急醫療服務。參與是項計畫的救護站達13間,參加者名額達300個。然而,此計畫甫推出即惹來爭議,並且受到救護總區救護人員極力反對,消防處遂於同月18日宣布修訂計畫,更改為體驗營。即安排參加者到訪消防處救護訓練學校接受訓練一至兩日,然後到訪救護站參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救護先鋒隨車觀察計畫
- 籌辦時間:2013年6月
爭議
救護總區救護人員對此計畫表達憂慮,擔心將會阻礙救護事務,參加者可能感染傳染病,亦有侵犯病人隱私的可能性,並且擔心救護人員在危險重重的大型意外現場時,救護人員既要救護傷者,又需要照顧隨車觀察的青少年。此外,救護人員在救護車車廂施救時,因為多了一位青少年而致使車廂擠迫,救護人員質疑消防處管理層愈員好大喜功,為了回響家是香港運動而將緊急醫療服務置於危牆之下。香港消防處救護員會主席陳仕祺質疑,計畫將參加者的年齡門檻設定為14歲屬於太低,有關人士欠缺專業救護知識,對救護事務有一定程度的危險性。他又指出,救護車車廂只容納5至6人,基本上車廂內已經有兩名救護人員和一位傷者,以至額外一至兩名傷者家屬,加上警務人員有時候亦需要隨車,質疑無空間予參加者。
消防處對此回應表示,將會安排消防處義工隊隊員擔任參加者的導師,陪伴隨車觀察,確保參加者的安全及不阻礙救護服務,並且限制參加者在隨車觀察期間不可以攝影、錄影或者錄音,或者對外透露救護個案資料。惟此舉被救護人員更為質疑,將原來已經空間有限的救護車車廂再容納多一名人員,更為阻礙救護人員的工作[1]。消防處指出,早於1990年代已經實施隨車觀察計畫。香港消防處救護員會總幹事屈奇安表示,過往計畫僅提供逾10個名額,而且以往參加者多為成人,身份多與救護工作持有直接關係,例如警務人員、醫院管理局註冊護士和醫生等。
就此爭取,香港紅十字會回應表示,急救訓練屬於該會的重要環節,擁有急救資歷和經驗的青年及成人會員可以參加計畫,該會及消防處均將會為參加者舉辦簡介會以簡述計畫的安排,如果遇上非常血腥的場面,參加者可以不隨車觀察。香港女童軍總會回應表示,相信消防處導師可以保護參加者及不阻礙救護服務[2]。
2013年6月18日,消防處宣布,考慮到香港社會各界對《救護先鋒隨車觀察計畫》的推行模式所提出的意見,決定修訂有關活動的模式,以體驗營取代隨車觀察[3]。又表示,相信新安排同樣可以達致原有目的,藉此活動,加深青少年制服團隊團員對救護工作的了解,參加者亦可以透過活動與其他制服團隊團員互動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