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與社會(上)》是台灣大學出版中心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殷海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政治與社會(上)
- 作者:殷海光
- 出版時間:2011年6月
- 出版社:台灣大學出版中心
- 頁數:440 頁
- ISBN:9789860283303
- 定價:520 元
- 裝幀:精裝
- 叢書:殷海光全集
《政治與社會(上)》是台灣大學出版中心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殷海光
《政治與社會(上)》是台灣大學出版中心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殷海光內容簡介《政治與社會》(分上、中、下三冊)收錄殷海光一九三五年以後發表於各報章雜誌上,有關中國社會政治問題之探討的文章。全書依照文章發表的先後順序排列編纂而成...
《政治與社會》是章士釗所著作品,出自於《章士釗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作品原文 梁任公先生在《大中華雜誌》作《政治之基礎與言論家之指針》一首,以申明政治基礎在於社會之說。前輩為文,豈敢妄施駁義。雖然,愚愛前輩,愚尤愛真理,為中國前途計,不敢嘿爾息也。作者為此文時,預料必有起而駁之者,乃...
《政治學與社會》是2018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書籍,作者是【美】安東尼·M. 奧勒姆,約翰·G. 戴爾。內容簡介 本書在系統介紹了政治社會學的幾位奠基人物——馬克思、韋伯、杜爾克姆、托克維爾等——的理論體系的基礎上,從各派觀點著手理清政治社會學的分析,並對現代大都市的權力與政治、政黨和政治黨派意識、...
《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R 2018)》是2015年8月1日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孟建平。內容簡介 《各地期末試卷精選: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 R 2018)》來自於浙江省內各地的教育強市(區、縣),由各地教研室組織當地名師精心命題,試卷依據國家教育部頒布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編寫,題目...
政治(Politics)是指政府、政黨等治理國家的行為。政治是以經濟為基礎的上層建築,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是以國家權力為核心展開的各種社會活動和社會關係的總和。政治是牽動社會全體成員的利益並支配其行為的社會力量。“政治”是政治學中最基本的概念。它是一個歷史範疇,與國家相伴而生,又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改變其...
《明清政治與社會》是秀威資訊科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鴻,林麗月,劉德美,葉高樹,王淑芬 內容簡介 明清思想史研究專家‧中國近代海權思想與海軍歷史研究先驅王家儉先生之生平與治學述略: 第一個十年,以魏源研究為起點,擴展為近代海軍史研究; 第二個十年,以明清思想史研究為重心,並掌握現代化與區域...
中國政治制度是指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在中國大陸實行的,規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政權、政府制度、國家與社會關係等一系列根本問題的法律、體制、規則和慣例。中國現代政治制度主要包括社會主義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民眾自治制度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制度 憲法對...
未講本題之前,且先講社會與政治的關係。有的人說:社會不良,政治是不能好的。於是他們把政治完全拋棄,專作社會的事業;以為把社會改良好了,才能有好的政府。又有一派人說:政治不良,社會是不能好的。比如我們只顧做社會事業,不顧政治如何,慘澹經營,勞心勞力,不知費了多少時光,才有些成效;但政府不良,...
經濟政治與社會 《經濟政治與社會》是2016年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經濟政治與社會》是2014年鄭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經濟政治與社會/職業教育公共思想政治課系列教材》分為五個單元,每單元都以一個文字精練、優美的單元導語開篇,進而介紹本單元所講述的主要內容,使教材的內容形式呈現新意。各個章節中還設計了相關連結,能夠充分調動高、中職生的學習興趣。每單元...
《經濟政治與社會》是2009年6月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立志。內容簡介 本課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相關基本觀點教育和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與社會建設常識教育。其任務是使學生認同我國的經濟、政治制度,了解所處的文化和社會...
《經濟政治與社會》是2015年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經濟政治與社會》從同學們的生活體驗出發,由具體到抽象,層層深入,循序漸進,構建了以生活邏輯為主線、以學科知識為支撐的結構體系把大量貼近現實生活、反映我國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新成果的素材加以典型化;語言表述通俗易懂,圖文並茂,喜...
《經濟政治與社會》是2011年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面向中等職業教育改革規劃創新教材:經濟政治與社會(第2版)》在編寫過程中,緊扣最新大綱,廣泛採用近年來我國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所取得的理論成果,以期能夠用先進的思想武裝學生的思想、促進學生對現實的把握能力,從而樹立崇高的理想,做出自己應有的...
一種認為,當公民在社會運作問題上發生意見衝突時,政府應保持中立態度,不偏向任何一方。另一種認為,只要所有公民的權利得到保護,且沒有一個人被迫接受某種價值觀,那么政府就有權干預,提高某一社會群體的文化價值。泰勒認為第二種觀點更民主,並由此提出其“政治承認”一說,即人的自我認識和社會身份與社會給予的...
現任河南科技大學政治與社會學院副院長、副教授、法學博士、碩士生導師。主要榮譽稱號有:河南省優秀教師, 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 洛陽市優秀專家。 主要學術兼職有:全國毛澤東哲學思想研究會理事,河南省國史學會理事,洛陽市歷史學會常務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為:毛澤東思想、中共黨史、中國現當代史和馬克思主義...
2、政治社會的起源。自然狀態的生活如此美好,為什麼人們還要加入政治社會,受政治權力的約束呢?這是因為自然狀態有三種缺陷:①在自然狀態中,缺少一種制定的、穩定的、人所共知的法律,作為人們共同的是非標準和裁判他們之間一切糾紛的共同尺度。②在自然狀態中,缺少一個有權依照既定法律來裁判一切糾紛的知名的和...
在《政府論》中洛克主張公民社會是為了對財產權利提供保護才產生的。洛克所謂的財產是以拉丁文的proprius一詞為基礎,代表了一個人所擁有的東西——包括了擁有他自己。也因此,洛克所謂的“財產”包括了擁有“生命、自由、和財產”的權利。政治社會創立的目標便是為了提供財產權利更好的保護,因為財產能夠代表其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