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放水節(放水節)

都江堰放水節

放水節一般指本詞條

都江堰放水節,流行於四川省都江堰市的節日活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都江堰放水節是世界文化遺產都江堰水利工程所在地都江堰市的民間習俗,在每年農曆二十四節氣的清明這一天,為慶祝都江堰水利工程歲修竣工和進入春耕生產大忙季節,同時也為了紀念李冰,民間舉行的慶典活動,再現漢代官員以“少牢”之禮祭祀李凍的過程,同時配合上古的巫風舞,使其場面更具歷史感。

2006年5月20日,四川省都江堰市申報的都江堰放水節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Ⅸ—30)。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都江堰放水節
  • 節日時間:清明節
  • 節日類型:民間傳統節日
  • 流行地區:四川省都江堰市
  • 節日起源:4000年前的江神信仰和2000多年前對江水的祭祀
  • 節日意義:預祝當年農業豐收、慶祝都江堰水利工程竣工、紀念李冰
  • 遺產編號:Ⅸ—30  
  • 遺產級別:國家級
歷史淵源,活動內容,文化特徵,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據考證,都江堰放水節源於4000年前的江神信仰和2000多年前對江水的祭祀。據1974年在都江堰渠首出土的李冰石像的銘文考證,至少在漢建寧元年(168年),都江堰市民間就已經存在著改祭祀江神和江水為祭祀李凍的春秋祭祀活動。每年農曆二十四節氣的清明這一天, 為慶祝都江堰水利工程歲修竣工和進入春耕生產大忙季節,同時也為了紀念李冰,民間都要舉行的慶典活動。由民間組織在清明舉行的開水儀式,在都江堰地區歷經漫長的歷史歲月之後,逐步形成了清明放水節的獨特文化傳統。
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北宋政府正式將清明節這一天定為放水節。到了清代,放水節又稱為“開水節”,隨著明末清初四川戰亂的平息和農業生產的恢復,民間慶祝清明放水的民俗活動亦逐步定型。清朝的雍正皇帝下旨,規定在都江堰進行春秋兩季祭祀,而春季祭祀就是清明放水節。在當時有一首《灌陽竹枝詞》描寫了放水節的情況:“ 都江堰水沃西川,人到開時涌兩邊;喜看榪槎頻拆處,歡聲雷動說耕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於1950年舉行了第一次清明放水節,但取消了祭祀李凍的儀式。到1990年,隨著改革開放後對民族文化的重視,都江堰市決定重新恢復清明放水節。1991年,為了加強文化內涵和歷史內涵,還增加了仿古祭祀。1993年,增設了祭壇,增加了面具舞等表演。

活動內容

民國時期的都江堰放水節,儀仗隊抬著祭品,鼓樂前導,主祭官率眾人出玉壘關至二王廟,全體在肅立中進行祭祀李冰父子的典禮:奏樂、設迎神位、還神、授花,引贊導主祭進席、獻帛、進爵、獻爵、進食、獻食,主祭官誦讀祝辭、奠爵、焚祝帛,大家還要一起同唱紀念歌並且在李冰父子位前行三鞠躬禮,設送神位、送神(唱民工歌送)、禮成、鳴炮放水。當時,除了不用跪拜之外,其他的過程都與古代的祭祀情形差不多,只是把祭文改為了朗讀和唱歌。當時除了官祭之外,還有民祭。
在現代的放水節上,身著古裝官服的主祭在二王廟祭祀完李冰以後,率領祭祀的人員到都江堰渠首三大工程之一的魚嘴分水工程處。這裡早已搭有彩棚,主祭官在此地朗誦《迎神辭》,眾人肅立,唱《紀念歌》。歌畢,獻花、獻錦、獻爵、獻食。主祭官讀完《祝辭》,與全體祭者向李冰塑像三鞠躬,祈願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當主祭官宣布“開水” 時,眾人就會立即砍榪槎放水。隨著主祭的一聲令下,“咚咚咚” 三聲禮炮立刻鳴響、敲鑼打鼓放鞭炮,兩岸頓時歡聲雷動。身強力壯的堰工們立即揮斧奮力砍斷連線榪槎的竹索。緊接著,河灘上的人群用力拉繩,阻擋在內江上的榪槎就勢解體倒下,外江水立刻洶湧而下,流人經歲修後的內江。此時,年輕人跟著水流奔跑,並不斷用石頭向水流的最前端打去,稱為“打水頭”,這是都江堰放水節的高潮。過去的主祭官宣布開水以後,人們爭舀“頭水”祭神,認為這樣可以消災祈福,求得神靈庇佑,該習俗現仍流行。在都江堰放水節期間,當地還開辦以買賣農具、農作物種子和生活用品為主的大型集市。集市從都江堰放水節這天開始,一般要舉辦3~5天。都江堰放水節期間,都江堰沿岸彩棚連綿、張燈結彩,二王廟裡殺豬宰牛、吹簫鼓樂,戲台連演幾天川劇,吸引都江堰市周邊鄉鎮的民眾參加。

文化特徵

在清明節這天舉行放水大典的傳統,既抒發了對以李冰為代表的歷代治水先賢的感戴之情;同時祈禱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祭祀與緬懷是振發中華文明傳統精神的方式之一,延續了上千年歷史的清明放水這一獨具特色的民俗活動已深入人心,都江堰成為以深厚的水文化底蘊為核心內容的文化空間。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都江堰放水節再現了成都平原農耕文化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和民俗文化,體現了中華民族崇尚先賢、崇德報恩的優秀品質,具有弘揚傳統文化的現實意義。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都江堰市文化館獲得“都江堰放水節”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社會影響

2017年的中國·都江堰放水節開幕式上,兩千年前“古法治水”歷史文化被深度還原,通過十大語種百家外媒聚焦,展示了都江堰雙遺之城以及這座城市的“水文化”。
2018年4月4日,2018中國·都江堰清明放水節開幕式在岷江河道中舉行,儀式依託都江堰水利工程在“都江堰寶灌一千萬畝紀念碑”廣場(飛沙堰)展開山水實景演出,《禮祭先賢》《敬祈福願》《拜水大典》三章節實景畫卷依次展出,祭水、拜水、放水等各環節嚴格按照古法進行。
2019年10月17日,都江堰放水節(千古岷水謠)代表都江堰非遺項目在成都主會場開幕式上進行展演;10月18日至19日千古岷水謠在都江堰分會場進行展演。
2020年4月4日,中國·都江堰雲放水活動首次啟用H5“雲放水”模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