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守望者:反思“中國模式”

改革守望者:反思“中國模式”

《改革守望者:反思“中國模式”》是中南博集天卷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許小年,黃育川。

基本介紹

  • 書名:改革守望者:反思“中國模式”
  • 類型:經管
  • 作者:許小年,黃育川,等 
  • 著作權:中南博集天卷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緊扣“兩會”熱點,透視經濟周期與政治周期!胡泳、祝華新、于建嶸、秋風、王名、何懷宏、馬懷德……中國最具影響力智庫年度建言書。
反思中國模式,尋找改革途徑;分析當前焦點問題,釐清社會和未來發展迷局!
《改革守望者:反思“中國模式”》守望改革中的中國模式,探問“中國往何處去,改革該怎樣繼續”等問題,反思改革進程中的諸多問題,釐清政府、市場、社會的邊界。
【中國經濟為何被拖入今日困境】
轉變經濟成長模式,我們已經談了十幾年,這是因為我們還沒有成功,如果成功的話今天也不會再談了。
轉型失敗的原因,我認為最根本的是政府和企業沒有感受到壓力。GDP和財政收入年年增長,從政府到民間瀰漫著自滿和自傲的情緒,居安不思危,不想改變現狀。
甚至國際金融危機也沒有觸動傳統經濟成長模式的根基,恰恰相反,每一次出現危機,政府的“有形之手”就借勢延伸,市場的“無形之手”則被迫後退。而每一次行動產生的短期效果,都是政府的信心大增,特別是2009年和2010年4萬億元的財政刺激,還有18萬億元的地方投資,這使得政府主導下投資拉動的傳統增長模式,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前所未有的天量投入換來經濟危機的反彈,大跌大漲充滿了戲劇性,但是這畢竟是傳統模式的最後告別演出。
【是什麼讓中國人不滿意】
一種流傳甚廣的觀點是,中國的改革是在“公平與效率”之間做出的取捨。持這種觀點的人士認為,改革前的時代是一個平等主義(egalitarian)的社會,亦即普遍貧困的平等社會。改革後“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代價是貧富差距的擴大。
美國哈佛大學社會學教授懷默霆(MartinKingWhyte)反駁了這一觀點。他認為,毛時代遠不是人們想像的那種“平等主義”。
【臧否“中國模式”】
中國的經濟表現引起了激烈的爭論。讚賞者看到的,是一個經濟長期保持兩位數增長的國家。他們談論著一個圍繞“北京共識”所建立的新增長模式。“北京共識”強調的是國家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
批評者看到的,則是一個受到壓抑的金融體系,這個金融體系鼓勵對公共支出的揮霍浪費,加劇了全球貿易失衡,還為形成終將破裂的投機泡沫創造了條件。因此,他們認為,主張市場化模式的“華盛頓共識”依舊是優先之選。
那么,哪一種說法更接近真實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