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不容拖延:中國崛起的歷史性選擇》是2014年中國發展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郭熙元。
基本介紹
- 書名:改革不容拖延:中國崛起的歷史性選擇
- 作者:郭熙元
- 出版社:中國發展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8月1日
- 頁數:280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517702061
- 外文名:Urgent Reform
- 語種:簡體中文
《改革不容拖延:中國崛起的歷史性選擇》是2014年中國發展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郭熙元。
《改革不容拖延:中國崛起的歷史性選擇》是2014年中國發展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郭熙元。內容簡介講述改革的本質須以大多數人的利益為出發點,通過制度的設計、法律的完善等措施來防止權力和利益的直接掛鈎,杜絕尋租、設租溫床的...
歷史節點 標準討論 1978年5月,一篇名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特約評論員文章,在《光明日報》一版刊發。掀起了席捲中國的真理標準大討論,成為那支撬動改革開放的哲學槓桿。這場討論,成為撥亂反正、改革開放的哲學宣言,不但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凝聚了思想共識,而且確立了中國改革進程中的理論原則和思維...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趨勢 世經導報 88,7,25 新經濟體制的趨勢 世界經濟導報 88,8,29 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趨勢 經濟學周報 88,12,11 社會主義國有經濟發展 工人日報 88,10 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歷史性變革 經濟體改內部參考 88,23 按勞參與制 經濟日報 88,4,21 經濟改革內部資料 88,8 生產要素聯營制實施細則 ...
40年來,破立並舉,改革開放為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提供了思想和制度支點,撬動了至今仍在持續的歷史性前進。今天的中國,從過去那個現代化的遲到國,變為現代化的實踐中心,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這是一條富民之路。無論是小崗村的紅手印,還是鄉鎮企業的異軍突起,改革開放的諸多原動力,來自...
2.在比較中體會,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仍需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3.在比較中鑑別,在鑑別中豐富,更好地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第十一章 中國的“第三條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一、馬爾庫塞、哈貝馬斯以及“新馬克思主義”理論啟蒙 二、中國的改革開放及其重新崛起 三、中國的“第三條道路”及其崛起之...
僑資與稅制改革的探討——以“中華民國僑資事業協進會”為中心(1953~1965)——李道緝/95 第二篇 中日關係與現代中國社會變動 中國的自我觀與日本的中國觀:追尋歷史的轉折期——〔日〕堤一昭/107 中國勞工死難者遺骨送還運動與佛教徒——1950年代日中佛教交流的開端 ——〔日〕坂井田夕起子/119 對於西洋和...
《新常態: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布局》是2018年5月中信出版集團、中信出版社聯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北京大學法治研究中心。內容簡介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國經過百餘年革命、建設和改革之後的歷史性再出發,其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2014年中國的...
《改革開放與大國治理》是2019年3月遼寧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姜義華、曹錦清、房寧。內容簡介 2018年,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整整走過了40年的風雨歷程,伴隨“新時代”的歷史性展開,新的21世紀又呈現出全新的問題意識。一方面,中國崛起的事實在世界歷史的繼續發展中得到印證,如果中國真的以不同於過去500年...
《選擇和崛起:國家博弈下的中國危局》主張中國崛起要有大戰略,經濟交往要有戰爭意識,貿易戰略要置於國家大戰略以下。中國要崛起,必須扔掉財富流失的包袱,丟掉對世界經濟體系的幻想,開動自主發展的機器。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危局和機會--站在歷史的分界點 第一節 全球化的實質:美國利益 第二節 不對稱格局:...
中國改革的普遍意義 ——40年中國政治發展的再認識 第三篇 現代化與中國道路 現代化的“中國道路”——中國現代化歷史進程的若干思考 中國共產黨與中國現代化 政治體制改革與國家治理現代化 從社會學角度看現代化的中國道路 現代化國家、經濟成長與中國道路 第四篇 中國道路成功的意義 中國崛起之路:三重關係與超越...
歷史性的跨越:中國崛起的世界意義 《歷史性的跨越:中國崛起的世界意義》是中信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圖書。2020年6月,該圖書入選中宣部辦公廳“2020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選題目錄”。
──徐國琦,香港大學歷史系教授 何為「中國」?邊疆問題在中國由傳統「帝國」向現代民族國家的歷史性轉變中何以如此重要、又何以如此令人困惑?如何應對由此而產生的學理乃至現實政治範疇的各種挑戰?作為國際學術界在冷戰及中國邊疆史研究領域的一位最為傑出的學者,劉曉原在本書中奉獻給中文讀者的,是他近二十年間...
第四章 信者,心也!—中國道路自信的淵源探討 第一節 從新冠肺炎疫情說起/137 一、武漢封城 【典型案例】火神山建設不完全手冊 二、社會主義舉國體制的優勢 【典型案例】制度優勢是我們必定戰勝疫情的重要法寶 三、歷史性時刻 第二節 “治水社會”的集權管理/148 一、“亞細亞生產方式”二、中國是“治水社會...
導言 嚴峻的挑戰與歷史的機遇 第一章 歷史的主潮和時代走向 一 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歷史必然性 二 “十月革命”為標誌的歷史新紀元 三 新中國崛起的歷史意蘊 四 “一球兩制”與歷史的主潮 第二章 和平演變戰略的由來和實質 一 資產階級“兩手策略”的繼續 二 提出和平演變戰略的政治背景 三 20世紀...
中國能贏中國崛起的原因,歸功於對內市場導向的改革和對外全面開放,同時抓住全球產業大轉移和全球化的歷史性機遇。但更重要的是中國政治體制在符合國情基礎之上進行的不斷演變和調整,在權力傳接、監督和制約方面形成了中國特色制度模式,是中國傳統文化理性實用主義的再現。這是中國模式的核心要素。 這種特色,與深陷經濟...
於此同時,身為首相的麻生太郎在敏感的歷史認識問題上適當調整了態度。2008年9月19日,他表示儘管日本與中韓之間還存在問題,“……無需驚慌,因為中國、日本和韓國——這三個國家注定共同繁榮。”10月2日在眾議院答辯中,表示繼承1995年的村山談話;10月5日就慰安婦問題,也表示“政府的基本立場,現也要沿襲河野...
此後,蘇哈托對“9·30運動”的定性就成為不容置疑的“定論”。然而,由於沒有確鑿的證據,人們越來越懷疑這一結論的真實性。美國康乃爾大學研究印度尼西亞政治歷史的專家貝尼迪克·安德遜等人,就對這一事件的原因、性質及其後果作了分析探討,認為“9·30運動”很可能是由印度尼西亞陸軍內部的權力鬥爭所引起,而由於...
3.參加中山大學黃瑤教授主持2014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課題《南海斷續線的法理與歷史依據研究》(14ZDB165)4.參加華東政法大學趙勁松教授主持的中國法學會重點專項課題《中國參與國際海洋規則制定策略研究》CLS(2015)ZDZX24 5.參加華東政法大學趙勁松教授主持的上海市政府決策諮詢課題《金融改革創新與國際航運中心的聯動研究...
研究理念和特點 正在崛起中的中國從實踐層面為中國國際法學者打破西方基督教世界對國際法長達三百年的知識壟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機遇,中國國際法學者有義務為中國崛起提供法律支持,並以中國的國際法實踐文本——但不排斥西方基督世界的國際法實踐文本——理解國際法,從而為國際法的發展做出中國學者的獨立貢獻。“...
一、40年改革開放的4個階段 二、40年改革開放的歷史性變化 三、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 四、40年改革開放的基本經驗 專題七 香港、澳門“一國兩制”成功實踐行穩致遠 一、“一國兩制”成功實踐,護航港澳行穩致遠 二、“一國兩制”進入新時代 三、積極融人國家發展大潮,共譜新時代輝煌華章 專題...
上海在推進社會治理創新和從嚴治黨方面實現新作為,核心是通過全覆蓋和差別化動員,確保社會活力和黨的核心領導能力,提升中國實現“體系內創新型崛起”的社會動員能力。圖書目錄 導言/1 第一章 上海“四個新作為”與中國體系內創新型崛起/11 第一節 中國崛起的世界歷史性創新/12 第二節 卓越全球城市與體系內...
安世銀:從國際金融危機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劉仁營 左樂平:金融危機坐標中的資本主義新變化 劉志明:應該如何認識“後危機時代”袁銀傳李群山:美國金融危機的消費主義解讀 王天璽:美國與金融資本主義 李向陽:推進復甦,要防止轉嫁風險 第六編 國紀平:充滿自信地迎接中美關係歷史性機遇 胡鞍鋼:中國如何追趕超越美國 史澤...
2010年,中國迎來新的歷史性轉型,從高碳到低碳的轉型,從後工業文明到新生態文明的轉型;2010年,中國青年開啟低碳新征程,從低碳到公益的征程,從低碳青年化到公益一體化的征程。哥本哈根,敲響人類文明的生存警鐘;天津談判,燃起拯救地球的綠色聖火。綠色奧運,彰顯東方智慧的生態哲學;低碳世博,引領世界未來的文化...
年輕幹部在改革開放中健康成長 令人痛心的年輕幹部腐敗 年輕幹部腐敗的十大症候 年輕幹部的理想信念 自覺用馬克思主義改造世界觀 走社會主義道路矢志不渝 理想信念重在行 成由勤儉敗由奢 經得住革命低潮與高潮的考驗 不可逆轉的總趨勢 中國崛起令國人自豪 做一個頭腦清醒的年輕幹部 在解決“兩大歷史性課題”中贏得考驗...
1996年和1997年,在中國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五國先後簽署了《關於在邊境地區加強軍事領域信任的協定》和《關於在邊境地區相互裁減軍事力量的協定》後,上海五國進程要不要繼續下去,向何處去,1998年便成了重要的歷史性節點。由於中方和有關國家的努力,該年的阿拉木圖峰會不但保持了這一進程,...
安世銀:從國際金融危機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劉仁營 左樂平:金融危機坐標中的資本主義新變化 劉志明:應該如何認識“後危機時代”袁銀傳李群山:美國金融危機的消費主義解讀 王天璽:美國與金融資本主義 李向陽:推進復甦,要防止轉嫁風險 第六編 國紀平:充滿自信地迎接中美關係歷史性機遇 胡鞍鋼:中國如何追趕超越美國 史澤...
中國崛起令國人自豪 做一個頭腦清醒的年輕幹部 在解決“兩大歷史性課題”中贏得考驗 領導能力與反腐倡廉成效 博弈論與科學決策 善於運用曲徑通幽策略 做大事與做大官 ——年輕幹部的權力、地位、利益 馬克思主義權力觀 權力與權力觀 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年輕人的偶像與權力 ...
經濟學為什麼研究價值理論——兼論馬克思勞動價值論面臨的歷史性挑戰 我們需要怎樣的增長?(附二則)法律制度的信譽基礎 維護醫院的公益性,創立中國特色醫療衛生服務模式 當代中國問題的複雜性 法律 行政法治與公共參與 市場經濟需要什麼樣的法律?——關於法律文化的一點思考 中國死刑的當代命運 社會 體制改革中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