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縣鸞山香山仙

攸縣鸞山香山仙

香山仙海拔800餘米,地處鸞山與銀坑交界的利洞村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攸縣鸞山香山仙
  • 地理位置:鸞山與銀坑交界的利洞村境內
  • 海拔:800餘米
簡介,歷史背景,地圖信息,

簡介

左為鐘山,右為鼓山,後為龍山。峰巒古木參天,翠竹滴青,山石叢生,徑石滿目,可謂“龍川竹形數千秋,雲鎖高峰霧競流”。香山仙宛如一顆明珠,鑲嵌萬山叢中,盡得四方靈氣。建築在香山嶺頂峰的仙影簽蜜寺宮殿,座西南朝東北,坤地艮向,前得江西風水,後通楚南腹髒,是難得的仙佛寶地。登臨此地,俯視前方,鸞山寨如擎天柱頂天立地,而腳下丘谷起伏有“五龜游圖”的景觀。回視後方,所靠巍巍寶珠高峰,峰下有“五馬歸槽”的奇蹟。往東遠眺,磅礴逶迤的大和仙山峰,猶如護衛的大力神。近觀西部海拔近千米的紫雲峰,電視轉播塔巍然聳立。

歷史背景

香山歷史悠久。自古流傳“共工一怒撞倒不周山”,女媧氏煉五色石以補天,所剩一石墜落凡塵,變為一山,其形似香爐,人們喚其山為香爐山。口口相傳,不知經歷幾朝幾代,人們把香爐山省稱香山。又傳說八百八十歲的彭祖來香山修煉養生成仙,人們因此稱香山為香山仙。在鸞山的村民中,香山寺的來歷,還有一則傳聞更廣的神話。寺西的紫微山,寺東的太陽山,原是兩條惡龍,為了爭奪一顆寶珠,經常廝鬥,百姓不得安寧。後經神仙指點,鄉民在這顆寶珠上建造了一所寺院,鎮住了惡龍,方使兩則的銀坑和鸞山成了綠色的寶庫。
宋鹹淳九年(1273),圓照祖師在香山仙婚剃她開址建寺,並將香山嶺原有的“彭祖廟”遷入其中,香山仙寺於是有了仙佛同居的歷史。香山仙供奉彭祖仙師像700餘年,周邊民眾對彭祖這位養生宗師、礦業始祖無比尊敬。
彭祖仙師,號籛鏗,中國上古傳說中一位長壽神仙,屬於半信史時期的人物。據傳說,彭祖系黃帝的第八代後裔,顓頊的玄孫。籛鏗少年時期,國家發生了犬戎之亂,被迫流離西域,受盡磨難。他刻苦學習養生之道,成年後回到家鄉,傳授養生知識,救助水深火熱中的百姓。在天下洪水肆虐之時,堯帝把他封到大彭(今安徽徐州銅山地區),令他建立大彭國,成為這塊土地的開山祖,故此後人稱籛鏗為彭祖。彭祖在歷史上影響很大,孔子非常推崇他。莊子、荀子、呂不韋等都曾論述過他,屈原詩歌中也提到過他。因為他名氣太大,到了西漢,劉向在《列仙傳》中把彭祖列入仙界,彭祖成了一位來去無蹤、神秘莫測、道行高深的仙人。
彭祖同時還是礦業始祖,在攸縣東鄉一帶廣為流傳彭祖的神奇傳說。據說彭祖一日外出雲遊,見一山巒,如鸞起舞,便按下雲頭,但時值冬季,寒意襲身,即壘石燃火取暖。此時八仙之一的張果老路過,他見彭祖燃石取暖,便上前打趣道:“神仙不生不滅、不冷不熱、不飢不餓、不病不疾,修道之人,以修身養氣為本,內功發自丹田,何用取暖。”即命其坐驢雄蜜體汗撒尿澆滅,並一腳將火石踩入地下,曰:“留於後人用。”誰知這熾熱的石塊年長月久,卻變成了攸縣東鄉豐富的煤藏嚷廈享舟,彭祖也從此成為幾千年來東鄉煤炭行業的鼻祖。那裡的礦井,至今沿襲在每個井口前設立三個香案,每月初一、十五祭祀,其中第一個香案就是彭祖的神位。
名山聖地,人人嚮往。香山雖處楚天一隅,因風景秀麗,後又因彭祖留下仙跡,故聲名遠播。先賢名士與香山仙結下不灑蜜解之緣,留下許多詩歌佳話。洪性少年放歌就是其中之一。洪性,漕泊人,明天順甲申(1464)進士,歷任山西道監察御史、福建巡按、江西按察使副使等職。洪性自幼聰慧,十三歲時到縣城書院就學,從漕泊至縣城依官道而行,路經香山,見景致非凡,立馬口占一首七律《香山》:“西風匹馬上香山,絕頂登臨眼界寬。舉手可攀紅日近,渾身都在白雲間。岩邊有樹千年老,洞口無風六月寒。莫道等閒經此地,凡人停轍嘆艱難。”後來,洪性又多次途經香山,並作《登香山寺》。其詩曰:“暾舒散彩慕名山,徐步登臨興轉寬。滿樹棠花遮澗曲,數聲梵語入雲間。溪流濺石春常濕,古寺留風晝亦寒。駟馬有緣尋舊跡,不逢難處不知難。矗立重霄山上山,一層身到一層寬。幾群白鷺衣襟外,萬里風雲顧盼間。礫石榆坑滲文傳人石異,日光欲薄劍光寒。德行顯示欽前獻,瞻望還知仰止難。”
還有漕泊名士洪特書《曉登香山》、洪維《晚登香山》等詩作,均載人《攸縣誌》,留芳後世。
七百餘年的歷史,香山仙寺屢經廢興。至清末民初,逐臻完善,寺宇占地面積為1000餘平方米。進身兩棟,前殿供奉觀世音佛像,後殿供奉彭白燥估祖仙師。山門書題“香山仙”三個大字,前殿聯曰“佛殿有塵風自掃,禪門無鎖月常關”。之後,不幸於1924年和1931年兩次被毀於戰火,後又賴周圍民眾修復。1950年,又一度毀為廢墟。1972年,鸞山、銀坑民眾倡首興建香山亭,以亭代寺。1997年以後,鸞山、銀坑兩地賢達捐資出力相繼建設,重修香山仙,從而神像垂輝,香火漸旺。如今,香山仙結緣南嶽禪寺,正在重新規劃香山仙的修復和構建香山仙玉佛大殿,香山仙將更光彩奪目。
還有漕泊名士洪特書《曉登香山》、洪維《晚登香山》等詩作,均載人《攸縣誌》,留芳後世。
七百餘年的歷史,香山仙寺屢經廢興。至清末民初,逐臻完善,寺宇占地面積為1000餘平方米。進身兩棟,前殿供奉觀世音佛像,後殿供奉彭祖仙師。山門書題“香山仙”三個大字,前殿聯曰“佛殿有塵風自掃,禪門無鎖月常關”。之後,不幸於1924年和1931年兩次被毀於戰火,後又賴周圍民眾修復。1950年,又一度毀為廢墟。1972年,鸞山、銀坑民眾倡首興建香山亭,以亭代寺。1997年以後,鸞山、銀坑兩地賢達捐資出力相繼建設,重修香山仙,從而神像垂輝,香火漸旺。如今,香山仙結緣南嶽禪寺,正在重新規劃香山仙的修復和構建香山仙玉佛大殿,香山仙將更光彩奪目。

地圖信息

地址:湖南省株洲市攸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