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攤破浣溪沙·病起蕭蕭兩鬢華》這首詞創作於李清照的晚年,是一首抒情詞,最早收錄在《樂府雅詞》中。
從此詞的詞情來看是李清照大病漸愈時所作。上闋描寫黎明前病中室內生活,下闋描寫白天裡室外景物,作者抓住大病漸愈這一生活片斷,從身心感受運筆,無論寫病中生活細事,還是寫病中所見景物,不受物所束,不為病所苦,無不流露出女詞人病中清靜閒適的心情;而身臥病床,鬢髮斑白,臥看殘月,煎藥忌茶,又無不蘊含著病中孤苦哀愁的心境。此詞筆致淡雅,情調直切,意境清朗,含蘊耐味。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攤破浣溪沙·病起蕭蕭兩鬢華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出處:《樂府雅詞》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李清照
- 類型:抒情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全詞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品賞析,名家輯評,
作品原文
攤破浣溪沙①
病起蕭蕭兩鬢華②,臥看殘月上窗紗。豆蔻連梢煎熟水③,莫分茶④。
枕上詩書閒處好⑤,門前風景雨來佳。終日向人多醞藉⑥,木犀花⑦。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攤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原為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在唐五代時即將《浣溪沙》的上下片,各增添三個字的結句,成為“七、七、七、三”字格式,名曰《攤破浣溪沙》或《添字浣溪沙》。又因南唐李璟詞“菡萏香銷”之下片“細雨夢回”兩句頗有名,故又有《南唐浣溪沙》之稱。雙調四十八字,平韻。
②蕭蕭:這裡形容鬢髮華白稀疏的樣子。
③豆蔻:藥物名,其性能行氣、化濕、溫中、和胃……豆蔻連梢:語見於張良臣《西江月》 : “蠻江豆蔻影連梢。”熟:《天籟軒詞選》、《歷代詩餘》作“熱”。熟水:當時的一種藥用飲料。陳元靚《事林廣記》別集卷七之《豆蔻熟水》 : “夏月凡造熟水,先傾百盞滾湯在瓶器內,然後將所用之物投入。密封瓶口,則香倍矣……白豆蔻殼揀淨,投入沸湯瓶中,密封片時用之,極妙。每次用七個足矣。不可多用,多則香濁。”《百草正義》則說: “白豆蔻氣味皆極濃厚,咀嚼久之,又有一種清澈冷洌之氣,隱隱然沁入心脾。則先升後降,所以又能下氣。 ”
④分茶:楊萬里《澹庵坐上觀顯上人分茶》詩有云:“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由此可見,“分茶”是一種巧妙高雅的茶戲。其方法是用茶匙取茶湯分別注入盞中飲食。
⑤書:《歷代詩餘》作“篇”字。
⑥醞藉:寬和有涵容。《漢書·薛廣德傳》:“廣德為人,溫雅有醞藉。 ”
⑦木犀花:即桂花。
全詞譯文
兩鬢已經稀疏病後又添白髮了,臥在床榻上看著殘月照在窗紗上。將豆蔻煎成沸騰的湯水,不用強打精神分茶而食。
靠在枕上讀書是多么閒適,門前的景色在雨中更佳。整日陪伴著我,只有那深沉含蓄的木犀花。
創作背景
這首《攤破浣溪沙》,從“病起蕭蕭兩鬢華”可以看出創作時間,當是李清照後期作品。“木犀花”點出月份當在八月,桂花開時。當時正值大病初癒,心情漸好遂填此詞。
此詞明確的創作時間無定論,但學者陳祖美給出了她自己的推斷如下:
從李清照的書序、信函和詩詞中,已知她曾患過兩次大病。一次是其《<金石錄>後序》所云:“余又大病,僅存喘息”。時間大致在宋建炎三年(1129年)的閏八月;另一次患病,比上次更危重:“近因疾病,欲至膏育,牛蟻不分,灰釘已具。”(《投內翰纂公崇禮啟》)這場大病是她蒙受種種毀謗,甚至身系大牢……時間是宋高宗紹興二年(1132年)。此詞是在重病初愈之時所寫,記錄了她在某一天繼續服藥治病的養病生活,推斷此詞約寫於宋高宗紹興二年(1132年)八月,地點當在杭州西湖一帶。
作品鑑賞
作品賞析
這首詞創作於作者的晚年,是一首抒情詞,主要寫她病後的生活情狀,委婉動人。詞中所述多為尋常之事、自然之情,淡淡推出,卻起扣人心弦之效。
詞中系相對病前而言,因為大病,頭髮白了許多,而且掉了不少。至此,作者即刻打住,下句另起一意。這個處理極妙,意思似乎是說,頭髮已經那樣,何必再去管它,還是料理今後罷。這不僅表現了作者的樂觀態度,行文也更簡潔。
下面接寫了看月與煎藥。因為還沒有全好,又夜裡,作者做不了什麼事,只好休息,臥著看月。“臥看”,是因為大病初起,身子乏力,同時也說明作者心情閒散,漫不經心,兩字極為傳神。“上”字說明此乃初升之月,則此殘月當為上弦月,此時入夜還淺。病中的人當然不能睡得太晚,寫得極為逼真。上句寫的是衰象,此句卻是樂事,表明作者確實不太以發白為念了。“莫分茶”即不飲茶,茶性涼,與豆蔻性正相反,故忌之。以豆蔻熟水為飲,即含有以藥代茶之意。這又與首句呼應。人兒斜臥,缺月初上,室中飄散縷縷清香,一派閒靜氣氛。
下片寫白日消閒情事。觀書、散詩、賞景,確實是大病初起的人消磨時光的最好辦法。“閒處好”一是說這樣看書只能閒暇無事才能如此;一是說閒時也只能看點閒書,看時也很隨便,消遣而已。對一個成天閒散家的人說來,偶然下一次雨,那雨中的景致,卻也較平時別有一種情趣。末句將木犀擬人化,結得雋永有致。“木犀”點出時間。本來是自己終日看花,卻說花終日“向人”,把木犀寫得非常多情,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木犀的喜愛,見出她終日都把它觀賞。“醞藉”,寫桂花溫雅清淡的風度。木犀花小淡黃,芬芳徐吐,不像牡丹夭桃那樣只以濃艷媚人,用“醞藉”形容,亦極得神。“醞藉”又可指含蓄香氣而言。
此詞格調輕快,心境怡然自得,與同時其他作品很不相同。通篇全用白描,語言樸素自然,情味深長。
名家輯評
陳祖美:雖然寫這首詞時,李清照只有四十九歲,但這一年齡在古代則已被視為“晚歲”,又因其境遇過於坎坷,故不滿五十鬢髮已經花白稀疏了。結拍二句中的“木犀花”是桂花的學名。詞人不僅將桂花擬人化,而且把它比做像漢朝的薛廣德那樣,對人既寬和又有涵容者在她青春期所寫的《鶴鴿天》(暗淡輕黃體性柔)一詞中,曾稱譽金桂“自是花中第一流”。看來,桂既是她的觀賞對象,更是其理想的寄託,甚或是其人格的自況。
俞平伯《唐宋詞選釋》:……寫病後光景恰好。說月又說雨,總非一日的事情。
周篤文《<攤破洗溪沙>試析》:這是一首病後遣懷之作,卻寫得從容暇豫,自然淡泊,沒有一點蹙額鎖眉之苦態。在漱玉後期作品中,可謂別具一格。一個“佳”字尤能傳出了女詩人的安慰與欣喜,反映出主人公靜觀自得的樂趣與風人的高致……
王思宇:或許由於久病初愈,使人欣慰吧,此詞格調輕快,心境怡然自得,與同時其他作品很不相同:通篇全用白描,語言樸素自然,讀來情味深長,有如詞中讚美的木犀一樣醞藉有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