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竹(學名:Indosasa acutiligulata McClure)是禾本科、大節竹屬植物體木質化竹類植物,竿高達15米,但常見者生長較矮小,老竿漸轉為綠黃色或黃色,並常具不規則的褐紫色斑點或斑紋;小竹的竿環常甚隆起,高於籜環,大竹的竿環僅微隆起;籜鞘脫落性,背面淡桔紅色、淡紫色或黃色,為籜片基部向外延伸而成,無籜耳和繸毛;籜舌微隆起或作山峰狀隆起,葉鞘紫色,葉片橢圓狀披針形,兩面無毛,下表面呈粉綠色,小橫脈明顯。花枝通常無葉;假小穗單生或2枚著生於具花小枝之各節,形粗大,狹紡錘形,苞片較穎為薄;小穗含小花;外稃先端鈍,但具小尖頭,背部圓拱,無毛而有光澤,內稃較窄較短,花葯黃色,子房、花柱均無毛。4月筍期,6-7月開花。
分布於中國湖南南部、廣東及廣西北部海拔300-1200米山區。在廣西靈川,多生於常綠闊葉林內,組成第二層林木,耐陰性強,陽光下栽培則常生長不良。
擺竹竹材宜整竿使用,筍可供食用。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
產地生境
生長習性
繁殖方法
- 帶鞭埋桿。把材料截桿,桿高50厘米,不留枝葉,帶鞭,鞭長20厘米,用塑膠薄膜封口後,按照10厘米×10厘米的株行距種入苗床。
- 帶鞭埋芽。選擇飽滿、健壯的芽,從芽的兩側切斷竹鞭,截成長5-8厘米的竹鞭段,每竹鞭段只帶1個芽,然後按照10厘米×10厘米株行距埋於苗床,芽朝上。
- 保持苗床濕潤,及時清除雜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