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除蟲菊酯類

擬除蟲菊酯類農藥是模擬天然除蟲菊素由人工合成的一類殺蟲劑,有效成分是天然菊素。主要用於防治農業害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擬除蟲菊酯類
  • 有效成分:天然菊素
  • 品種:醚菊酯、苄氯菊酯、溴氰菊酯
  • 中毒症狀:輕度中毒有頭痛、頭暈、乏力
簡介,品種,生化作用,中毒症狀,重度中毒,

簡介

由於其殺蟲譜廣,效果好、低殘留,無蓄積作用等優點,近30年來套用日益普遍。除防治農業害蟲外,並在防治蔬菜、果樹害蟲等方面取得較好的效果;對蚊、蟑螂、頭虱等害蟲,亦有相當滿意的滅殺效果由於其使用面積大,套用範圍廣、數量大,接觸人群多,所以中毒病例屢有發生。
擬除蟲菊酯類殺蟲藥對昆蟲的毒性比哺乳類動物高,有觸殺和胃殺作用。主要用於殺滅棉花、蔬菜、果樹、茶葉等農作物上的害蟲,是一種廣譜高效的殺蟲劑。

品種

醚菊酯、苄氯菊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順式氯氰菊酯,殺滅菊酯、氰戊菊酯,戊酸氰醚酯,氟氰菊酯、氟菊酯,氟戊酸氰酯,百樹菊酯、氟氯氰菊酯,戊菊酯、甲氰菊酯、氯氟氰菊酯、呋喃菊酯、苄呋菊酯、右旋丙烯菊。

生化作用

本類農藥多不溶於水或難溶於水,可溶於多種有機溶劑,對光熱和酸穩定,遇鹼(pH>8)時易分解。可經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膚黏膜進入人體。但因其脂溶性小,所以不易經皮膚吸收,在胃腸道吸收也不完全。毒物進入血液後,立甚p分布於全身。特別是神經系統及肝腎等臟器濃度較高,但濃度的高低與中毒表現不一定平行。
進入體內的毒物,在肝微粒體混合功能氧化酶(MFO)和擬除蟲菊酯酶的作用下,進行氧化和水解等反應而生成酸(如游離酸、葡萄糖醛酸或甘氨酸結合形式)、醇(對甲基羧化物)的水溶性代謝產物及結合物而排出體外。
主要經腎排出,少數隨大便排出。24小時內排出50%以上,8天內幾乎全部排出,僅有微量殘存於脂肪受肝臟中。大量動物試驗證明,擬除蟲菊酯類無致癌、致畸和突變作用。亟也有人(Bhunya)認為溴氰菊酯有誘變作用。

中毒症狀

生產性中毒主要通過呼吸道和皮膚吸收,中毒後2—6h發病,口服中毒發病較快,可在10—30min內出現中毒症狀。
一、輕度中毒有頭痛、頭暈、乏力、視力模糊、噁心、嘔吐、流涎、多汗,食欲不振和瞳孔縮小。
二、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狀加重外,尚有肌纖維顫動。
三、重度中毒可有昏迷、肺水腫、呼吸衰竭,心肌損害和肝、腎功能損害,一次接觸氨基甲酸酯類殺蟲藥中毒後,血膽鹼酯酶活力在15min下降多最低水平,30—40min後已可恢復到50%—60%,60—120min後膽鹼酯酶基本恢復正常,隨著膽鹼酯酶活力的恢復,臨床症狀逐漸好轉和消失,反覆接觸氨基甲酸酯類殺蟲藥,血膽鹼酯酶可抑制到50%,而臨床可無中毒症狀。

重度中毒

a)陣發性抽搐;
b)重度意識障礙;
c)肺水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