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突多面水母是動物。多營養體期:前泳鐘體長6.2—7.3mm。鐘體較粗大,頂背面較短,面彎,特別與側棱交接處凹陷更明顯,除了腹棱外,其他各棱都有鋸齒,側棱約與鐘高3/4處與水平棱交叉形成不甚突出的側突,因此,整個泳鐘體背面觀或腹面觀略呈長方形,泳鐘的腹面向下逐漸窄小,末端圓鈍,不形成三角形,頂橫棱位於乾室頂中間,體囊長橢圓形,幾乎占據整個腹側面。乾室完全把泳囊和體囊隔開並行排列,乾室頂與體囊、泳囊頂同一水平。
後泳鐘體未發現。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參考文獻,亞種分化,採集地點,
形態特徵
多營養體期:前泳鐘體長6.2—7.3mm。鐘體較粗大,頂背面較短,面彎,特別與側棱交接處凹陷更明顯,除了腹棱外,其他各棱都有鋸齒,側棱約與鐘高3/4處與水平棱交叉形成不甚突出的側突,因此,整個泳鐘體背面觀或腹面觀略呈長方形,泳鐘的腹面向下逐漸窄小,末端圓鈍,不形成三角形,頂橫棱位於乾室頂中間,體囊長橢圓形,幾乎占據整個腹側面。乾室完全把泳囊和體囊隔開並行排列,乾室頂與體囊、泳囊頂同一水平(圖95)。
後泳鐘體未發現。
生活習性
主要棲息於200m上層。南海秋、冬季出現於東沙群島東南部海區,數量不多。
參考文獻
- Sears. 1953. 不詳. Bull. Mus. Comp. Zool. Harv, 109(1): 87.
- 高尚武 洪惠馨 張士美 編著. 2002. 《中國動物志》 無脊椎動物 第二十七卷. 北京:科學出版社. : 1-275.
- Alvarino. 1971. 不詳. Bull. Scripps Inst. Oceanogr, : 140.
- Haeckel. 1888. 不詳. Rep. sci. res. H. M. S. Challenger,Zool, 28: 155.
- Totton et Bargmann. 1965. 不詳.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 London, : 210.
亞種分化
本種是Haeckel 1888年建立的新種。 Bedot(1896)在太平洋印度尼西亞也曾記錄過該種。1925年Moser把該種列為三角多面水母同物異名,但沒有提出理由。以後Sears(1953)和Alvarino(1964、1967)分別在三大洋以及Totton(1954)在大西洋曾報導過該種。1965年Totton et Bargmann 懷疑該種是三角多面水母同物異名。
根據我們觀察,擬突多面水母和三角多面水母除了有相似之處外(如頂橫棱位於乾室頂中間,頂背面較短,與側棱交叉處明顯凹陷)。也有不同之處:①本種側棱與水平棱在鐘高3/4處交接,形成不明顯的側突。因此,整個泳鐘體腹面觀或背面觀略呈長方形,而三角多面水母側棱與水平棱在鐘高2/3處交叉,形成明顯側突,腹面觀或背面觀兩側突出。②本種腹面向下逐漸變窄,末端圓鈍,不成三角形,而三角多面水母下部變窄成尖角三角形。因此,我們認為暫保留擬突多面水母。
採集地點
海南島東南部外海,1959年9月,於啟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