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藝術MAC方法論

播音主持藝術MAC方法論

《播音主持藝術MAC方法論》是2022年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予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播音主持藝術MAC方法論
  • 作者張予梁
  • 出版時間:2022年8月
  • 出版社: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
  • 頁數:299 頁
  • ISBN:9787504388841
  • 開本:16 開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播音主持藝術MAC方法論》以播音主持藝術產業鏈條中由於媒介技術改變引起的供需關係、審美觀念以及社會文化結構改變,繼而由這種改變導致的內容提供方與內容需求方之間的“矛盾”這一事實為邏輯起點,層層遞進。全書共分為大小七篇,其中第三篇和第四篇為主要和重點篇,占有較大篇幅。第一篇,闡述播音主持藝術領域社會需求和內容生產二者的矛盾,談了表現、原因和未來趨勢;第二篇,是邏輯過渡,闡明面對矛盾,供給側播音主持藝術主體素養升級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第三篇,提出解決之道——MAC 方法論。詳細闡述其含義、MAC 所含三個系統(M、A、C)的關係、釋義和運行機制等,是本書的核心篇章;第四篇,在第三篇建立 MAC 方法論基礎上,進一步闡釋 MAC 在播音主持藝術創作和教學活動中的套用原則、套用方式和套用方法,以此豐富和實踐 MAC 方法論體系;第五篇,論述 MAC 方法論(Itself)作為一個整體考慮的可能性和可行性;第六篇,以音樂和表演為例,闡明 MAC 方法論的套用延展性;第七篇,作為全書的結尾,闡述 MAC 方法論的穿越古今、形制不變的“模型”屬性。對播音主持藝術以及未來的暢想,是主觀的、人文的、文學化的。
從播音主持藝術當下面臨的“生存危機”入手, 以媒介技術演化傳導出的社會結構、文化結構變遷為行文邏輯,本著繼承與創新、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原則,分析原因,尋求前進路徑,繼而搭建MAC 方法論理論框架,並闡述其含義、合法性及套用範圍等,旨在為解決播音主持藝術教、學和創作與社會需求的矛盾找到一種方法論層面的解決之道。
目錄

目錄

前  記    001
引  言    005
第一篇  創作、教學和社會需求間的矛盾
第一章   矛盾的表現 / 002
第一節  學態總體表現:與業態耦合度變低 / 002
一、現狀概說 / 003
二、學者和業者在教學上的比較 / 004
(一)學者教學 / 004
(二)業者教學 / 006
三、公共課與通識課 / 008
第二節  學態客體表現:多維多元 / 009
第三節  業態表現:“優選者”占比小 / 010
一、“科班”業態 / 010
二、“非科班”業態 / 012
第四節  對“科班”體系的衝擊 / 013
一、專業主義遭遇困境 / 013
二、“科班”市場占比變小 / 013
三、“科班”受市場青睞度變低 / 014
第二章  矛盾的緣由與研判 / 015
第一節  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的到來 / 015
一、移動互聯技術 / 015
(一)眼前的“風景”變了 / 016
(二)審美觀變了 / 016
二、媒介變遷 / 017
(一)文化結構改變 / 017
(二)人際關係改變 / 017
三、傳媒技術升級 / 018
(一)錄音技術 / 018
(二)錄像技術 / 018
四、人工智慧的影響 / 019
第二節  技術帶來的傳播格局改變 / 020
一、技術催生“自媒體”蓬勃發展 / 020
二、大數據、算法技術的精準推送 / 021
三、播音主持的職業界限“虛隱化” / 022
第三節  愈演愈烈不可逆 / 023
一、現代化生活方式的開啟 / 023
二、技術疊代速率加快 / 024
三、媒介技術不會回降 / 024
第二篇  理論體系升級與主體素養轉向
第一章  傳播體系被迫升級 / 026
第二章  主體素養的轉向 / 028
第三篇  MAC 方法論體系
第一章  MAC 印象 / 032
第一節  M 系統:時代先“聲”與“臨界點”之秘 / 033
一、臨界點的奧秘 / 034
(一)“聲音”臨界點 / 037
(二)“吐字”臨界點 / 039
(三)“發力”臨界點 / 040
(四)“情感”臨界點 / 042
(五)“無我”之境 / 045
(六)第五種語言樣式:獨白式 / 047
二、M 系統的創作源動力 / 048
(一)潛意識 / 048
(二)想像與聯想 / 049
(三)領悟 / 050
(四)生命體驗 / 052
三、M 系統合法性的技術賦權 / 053
(一)便捷的音視頻內容創作 / 053
(二)易獲得的高性價比設備 / 054
(三)高質量的數位技術產品 / 054
(四)大審美經濟時代的深度擴維 / 054
四、M 系統本體的“可能性” / 056
(一)自媒體業態的倒逼 / 056
(二)媒介發展涵攝的文化結構形變 / 057
(三)客群的用戶(Prouser)身份轉化 / 059
五、M 系統的業界表現 / 060
(一)香港 TVB 影視劇配音 / 060
(二)大陸影視劇配音 / 060
(三)大陸廣告配音 / 061
(四)“大流量”網路主播 / 063
(五)人氣主持人 / 063
(六)“學生”作品 / 065
第二節  A 系統:主體的“底氣”與靈韻 / 065
一、與“知識體系”的大關係 / 067
(一)與語言學的關係 / 067
(二)與傳播學的關係 / 074
(三)與社會學的關係 / 077
(四)與心理學的關係 / 081
(五)與政治學的關係 / 086
(六)與美學的關係 / 091
(七)與修辭學的關係 / 096
(八)與哲學的關係 / 099
(九)與社會心理學的關係 / 104
(十)與歷史的關係 / 109
(十一)與邏輯學的關係 / 114
(十二)與外語的關係 / 123
二、與審美生活的大關係 / 127
第三節  C 系統:宗法性承傳與常新性觀照 / 136
一、C 系統的時代感 / 136
(一)與 M 系統“時代感”屬性的區別 / 138
(二) C 系統“時代感”的體現 / 140
二、C 系統“時代感”的“問題”(Questions) / 142
(一)“提打挺松”的“因異”性 / 142
(二)“聲掛前顎”的優與拙 / 145
(三)氣息“三支點”理論 / 150
(四)氣息的沉與浮 / 153
(五)“唇舌有力”的強弱場 / 155
(六)“情感”的表與達 / 1565
第二章  MAC 的運行機制 / 159
第一節  各自為政 / 159
一、M 系統源於本心 / 159
二、A 系統提供依據和靈韻源泉 / 161
三、C 系統助力“信息性”工作 / 162
第二節  多維統一 / 162
一、統一於“技巧” / 162
二、統一於“美” / 163
三、統一於“主體” / 163
四、統一於“創作目的” / 164
五、統一於“弱化” / 164
六、統一於真、善、美 / 165
七、統一於“這一”藝術類型 / 166
第四篇  MAC 套用法
第一章  MAC 套用原則 / 170
第一節  “時代感”的含義 / 171
第二節  時代特徵概說 / 172
第三節  為何緊跟“時代感”? / 173
一、生存之必然 / 174
二、對“市場”的即時反應 / 176
三、記錄“恰切”的播音歷史 / 177
四、有利於主體關心世界事務 / 178
第四節  “時代感”精神的獲得 / 178
一、業界、學界常互動 / 179
二、緊盯“市場”動態 / 180
第二章  MAC 套用方式 / 182
第一節  一而二,二而一 / 182
第二節  “三句義”屬性 / 185
第三章  MAC 套用方法 / 187
第一節  “丼字交叉法”:一般方法 / 187
一、“丼字交叉法”的含義 / 189
二、“強調”各有側重 / 191
三、A 系統支持的差異性 / 191
四、“線段”MC / 192
五、“丼”字的實踐追求:多專多能 / 193
六、為業者提供“可落實性”理論支持 / 193
第二節  十五條路徑:具體方法 / 195
一、目的導向 / 195
二、多重方案 / 198
三、媒介屬性 / 201
四、預期效果 / 203
五、潛在“客群” / 206
六、畫面節奏 / 207
七、音樂啟迪 / 208
八、創作背景 / 209
九、教學方針 / 211
十、因材施教 / 212
十一、寓教於樂 / 213
十二、實踐、理論“同一性” / 214
十三、溝通之道 / 216
十四、心理建設 / 219
十五、注重反饋 / 223
第五篇  MAC 如何可能、如何可行
第一章  在對“在……中”的追問中 / 228
一、在對科學主義的反思中 / 228
二、在對“問題”提問者的提問中 / 229
三、在對第四次技術浪潮的回應中 / 230
四、在對專業群體“能量”被稀釋的應對中 / 231
五、在對“矛盾”的回應中 / 232
第二章  “十性”保障 / 233
一、方法屬性 / 233
二、指導性 / 234
三、有機性 / 235
四、穩定性 / 236
五、總括性 / 237
六、簡潔性 / 237
七、可操作性 / 238
八、模型性 / 239
九、全局性 / 239
十、思想工具性 / 240
第六篇  MAC 套用的延展性
第一章  以音樂為例 / 242
第二章  以表演作比 / 244
第七篇  MAC 模型化屬性
第一章  古今對望 / 251
第二章  未來暢遊 / 255
附錄 / 261
後  記 / 297
致  謝 / 299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