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動中國向近代轉型的堅實支點》是四川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曾燕,塗楠
基本介紹
- 作者:曾燕、塗楠
- 出版社:四川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年10月
- 頁數:313 頁
- 定價:38.00 元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61462058
內容簡介
《撬動中國向近代轉型的堅實支點——徐繼畲“大變局”認識與涉外實務研究》的內容提要如下: 自新航路開闢,經數百年積漸,西歐國家的海外擴張已將東西兩半球連成“混一”整體,由此出現了國際地緣政治的新格局。十九世紀中葉,近代西方工商文明的歷史大潮開始直接強勢衝擊東方中華帝國。近代世界“東西兩極相逢”,將中西關係帶入到近世歷史性大轉折時期。而當東方帝國舉朝昧於世界發展大勢、依舊沉浸於“天朝上國”、“天下共主”的迷幻之中時,中國少數敏感於時事的有識之士,在鴉片戰爭的炮火中警醒,他們帶著強烈的憂患意識,開始睜眼看世界,其思想觀念亦隨之發生裂變。徐繼畲便是其中一位。在這一特定歷史時空背景下,他最先接觸並系統引人西方地理人文科學新知,是一位先期敏銳察覺到世局發生根本趨勢性大變化現實的中國近代早期傑出人士。基於新的世界觀,徐繼畲較為準確、全面地向國人展示了一個真...(展開全部) 《撬動中國向近代轉型的堅實支點——徐繼畲“大變局”認識與涉外實務研究》的內容提要如下: 自新航路開闢,經數百年積漸,西歐國家的海外擴張已將東西兩半球連成“混一”整體,由此出現了國際地緣政治的新格局。十九世紀中葉,近代西方工商文明的歷史大潮開始直接強勢衝擊東方中華帝國。近代世界“東西兩極相逢”,將中西關係帶入到近世歷史性大轉折時期。而當東方帝國舉朝昧於世界發展大勢、依舊沉浸於“天朝上國”、“天下共主”的迷幻之中時,中國少數敏感於時事的有識之士,在鴉片戰爭的炮火中警醒,他們帶著強烈的憂患意識,開始睜眼看世界,其思想觀念亦隨之發生裂變。徐繼畲便是其中一位。在這一特定歷史時空背景下,他最先接觸並系統引人西方地理人文科學新知,是一位先期敏銳察覺到世局發生根本趨勢性大變化現實的中國近代早期傑出人士。基於新的世界觀,徐繼畲較為準確、全面地向國人展示了一個真實、劇變、萬國競爭的世界,是一位據此提出“古今一大變局”原創命題的先驅人物。 然相對於林則徐、魏源等“睜眼看世界”近代令人矚目先賢來說,徐繼畲的思想、實務、歷史地位及其影響價值長期被學界忽視,對其評價亦歧見紛紜。這種現象的背景和原因複雜,其中最主要之點是,先前論者大多在“侵略與反侵略”、“投降與愛國”的認識框架中劃分歷史人物“屬性”。以此類標籤做界定歷史人物是非之繩墨,難免將豐富深刻的歷史內涵淹沒於“價值判斷”的陰影之下,甚至導致對研究對象之精神面貌、複雜面相及思想本質的“誤讀”。時至今日,從多維度觀察,徐繼畲遺產仍是尚待深人開掘的思想資源富礦。 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關於徐繼畲思想的論題極具近代史學術研究價值。本書作者嘗試拂去歷史的浮塵,以堅實的史料文獻為依憑,力求客觀審視、辨析、還原,細緻分梳徐繼畲的成長背景、思想基礎、演進脈絡、資質個性特徵、行為動機,及其新的世界觀念和“大變局”認識的特殊歷史意義。 本研究顯示,作為重要轉折過渡時代主要思想流派之一的標誌性重鎮,徐繼畲的新世界觀念及其“大變局”論斷是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鏈條中一個不可缺失的重要環節,是中國近代思想生髮、演進中的一個起點里程碑。在有著悠遠歷史淵源的“天下觀”、封貢體制和相應思維方式及成套對外關係模式的歷史條件下,徐繼畲對世界格局新認識和新世界觀的誕生,拓開了時人認知世界和西方文明的新視野,同時揭示出西力東漸所帶來的國際地緣經濟、政治巨變之實質蘊涵,國人藉助外部“他者”參照系作用,嘗試重新認識自我,重新定位、適應中國在新世界體系中的坐標位置,遂有中國社會覺醒,自勵、自強和變革意識受深層啟迪而內生萌發。 徐繼畲的“大變局”認識是基於對世界歷史變遷、國際地緣政治變化,尤其是對近代西洋強國經濟、軍事、文化發展、制度文明進步進行了比較深入和系統考察而得出的清醒判斷,並集中反映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他在對外交涉中嘗試正視現實,通過接觸增進了解,審時度勢,周全大局,堅持理性、務實、通變的外交實務基調,維護對我有利的和局。 徐繼畲基於近代地理科學知識體系,以可貴勇氣和智慧引進、展示、詮釋的真實世界圖示與外部多元文明景觀和全球巨觀透視,獨立研判所得“大變局”原創首發論斷,具有深遠歷史意義,是為近代新一脈進步思想文化潮流的源頭。 “大變局”警號提示了應對內外危機的新思路、新方法,為自救改良行動提供了深沉有力的思想資源和內生動力,是促動中國從中古傳統社會向近代轉型的意識先導。 徐繼畲並未盡如今人所願,當即開出療病救世特效藥方,更沒有直接提出行動綱領和高亢口號。他的主要歷史貢獻也許在於將第一次鴉片戰爭的一時傷痛轉化為一種深層良性刺激、責己自省的覺悟和自強變革的心理準備。這是撬動東方古老中國從靜止、退化狀態,緩慢進入動態變革路徑,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