摶是一個漢字,讀作tuán(音同“團”),本意是指憑藉,也指把東西揉弄成球形,也有鳥類向高空盤旋飛翔的意思。該文字在《禮記·曲禮上》和《過小孤山大孤山》等文獻均有記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摶
- 拼音:tuán
- 部首:扌
- 部外筆畫:4
- 總筆畫: 7
- 五筆:rfny
- 倉頡:qqni
- 鄭碼:dbzs
- 筆順編號:1211154
- 四角號碼: 55032
- Unicode:CJK
- 統一漢字:U+629F
- 繁體字:摶
基本信息
構造
本義
釋義
動詞
形容詞
方言集匯
英語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又《矢人》凡相笴,欲生而摶。
又以手圜之也。掜聚也。《禮·曲禮》毋摶飯。《疏》取飯作摶,則易得多。《儀禮·特牲饋食禮》佐食摶黍授祝。
又拍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摶埴之工二。《注》摶之言拍也。埴,黏土也。《疏》以手拍黏土以為培也。
又專也。《前漢·天文志》凡望雲氣,騎氣𤰞而布,卒氣摶。
又摶黍,黃鳥名。《詩·周南·黃鳥于飛疏》幽州人謂之黃鶯,齊人謂之摶黍。
又省作𢮨。亦作㩛。
又《集韻》朱遄切,音專。擅也。一曰幷合制領也。《史記·田齊世家》摶三國之兵。《注》握領也。
又與專通。《左傳·昭二十年》若琴瑟之摶,一誰能聽之。
又《唐韻》持兗切《集韻》《韻會》《正韻》柱兗切,𠀤音篆。束也。《周禮·地官·羽人》十羽為審,百羽為摶。
又與縳同。卷也。《周禮·冬官考工記·鮑人》卷而摶之,欲其無迆也。《注》摶讀為縳,謂卷縳韋革也。《釋文》摶縳𠀤直轉反。
又《集韻》《韻會》𠀤柱戀切,傳去聲。義同。 從叀,與搏從尃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