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導演:史蒂文·史匹柏
- 編劇:羅伯特·羅達特
- 主演:湯姆·漢克斯,湯姆·塞茲摩爾,馬特·達蒙,亞當·戈德堡
- 製片人:伊恩·布萊斯、史蒂文·史匹柏
- 出品公司:夢工廠/派拉蒙
- 中文名:拯救大兵瑞恩
- 外文名:Saving Private Ryan
- 其它譯名:搶救雷恩大兵/雷霆救兵
- 出品時間:1998年
- 製片地區:美國
- 製片成本:7000萬美元
- 拍攝日期:1997年6月27日
- 類型:動作,劇情,戰爭,歷史
- 片長:170分鐘
- 上映時間:1998年9月26日(中國台灣)
- 票房:$216,540,909(北美)
- 分級:R
- 對白語言:英語/法語/德語/捷克語
- 色彩:彩色
- imdb編碼:tt0120815
- 主要獎項: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 幅面:35毫米遮幅寬銀幕系統
- 混音:杜比數碼環繞/SDDS
劇情簡介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配音 |
---|---|---|
上尉約翰·米勒 | 湯姆·漢克斯 | 徐濤、劉風 前者為公映,後者為東影配音 |
詹姆斯·瑞恩 | 馬特·達蒙 | 張雲明(青年)、吳俊全(老年)、樊俊航 |
邁克·霍瓦特中士 | 湯姆·塞茲摩爾 | 程寅、王衡 |
列兵斯坦利·梅利 | 亞當·戈德堡 | 張偉、劉垚 |
列兵李察·萊賓 | 愛德華·伯恩斯 | 孫悅斌、梁達偉 |
阿德里安·卡帕佐 | 范·迪塞爾 | 張潮、樊俊航 |
列兵丹尼爾·傑克遜 | 巴里·佩珀 | 張涵予·趙路 |
歐文·韋德軍醫 | 吉奧瓦尼·瑞比西 | 孫星、胡藝 |
厄本下士 | 傑瑞米·戴維斯 | 田二喜、張欣 |
中士希爾 | 保羅·吉亞瑪提 | ---- |
報務員 | 克里·詹森 | ---- |
下士 | 約翰·沙拉恩 | ---- |
瑞安老頭 | 哈里遜·楊 | ---- |
上尉弗萊德·哈米爾 | 特德·丹森 | 張欣 |
安德森中校 | 丹尼斯·法里納 | 李易、鄒亮 |
湯恩比 | 丹蘭·布魯諾 | ---- |
獨臂上校 | 布萊恩·克蘭斯頓 | ---- |
飛行員德文特中尉 | 勒蘭德·奧瑟 | ---- |
職員表
角色演員介紹
- 約翰·米勒 上尉演員:湯姆·漢克斯米勒上尉戰前的職業是一名教師。剛剛經歷諾曼第慘烈戰役的上尉,接受了來自上級的命令組建一個小分隊去拯救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他是這8人小分隊的核心和領導者,在他的心裡軍令如山,表面上似乎沒有考慮過這次任務(任務是找人,而沒有說是用八個人的命去換瑞恩)到底值不值得的問題,一直堅定去完成任務。
- 厄本下士演員:傑瑞米·戴維斯看似有點懦弱的人,在最後關鍵戰役中沒有及時給戰友送上彈藥。在戰友面臨危險的時候嚇得不敢去幫忙,最後使戰友死在敵人刀下;他和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一樣,害怕戰爭,畏懼戰爭。在親眼目睹上尉被德國兵射中後,最後親手射殺了在德軍雷達指揮所被放走的德國兵。
- 詹姆斯·瑞恩演員:馬特·達蒙這個聽似主角又不太像主角的人物出場時間不到四十分鐘,在整部影片中瑞恩這個人物是最普通的美國士兵的形象,他堅守自己的崗位,履行上級所派的任務。平凡中又異於常人,對信仰的忠貞。
- 邁克·霍瓦特中士演員:湯姆·塞茲摩爾米勒中尉最忠實的下屬,平時言語不多,跟隨米勒的任務就是為了維護長官的意志,甚至會拔槍阻止違反上尉命令的士兵。他身材壯碩,從非洲一路打到歐洲,每到一地,總喜歡用小鐵盒裝滿戰場的泥土。在最後的戰役中,不顧自己已經負傷,保護了戰友厄本和米勒中尉。面對身上已中數彈,他只是輕描淡寫的說:“我被風颳了一下”。
- 列兵丹尼爾·傑克遜演員:巴里·佩珀是個狙擊手(技術一流),左撇子,也是個基督徒,是個很有個性的人。每次在瞄準目標的時候總會禱告一番,這也看出他內心的信仰,他希望上帝眷顧他,他心中有著自己的信念,這個信念支撐著他一路走來。他在戰鬥總是有很大功勞,但最後在破舊建築頂上被突擊炮炸死。
- 列兵李察·萊賓演員:愛德華·伯恩斯這位曾經準備退出任務,但又是堅持到最後活下來的士兵,他從一開始就很是疑惑和不滿對於參加這次任務,但是身為軍人只能服從,在最後的戰役中他和戰友並肩作戰,成功守護了大橋。
- 歐文·韋德軍醫演員:吉奧瓦尼·瑞比西是一個戰地醫生,既是戰士又是醫生。善解人意,善良淳厚的人,對朋友極度關懷。在醫療條件極其惡劣的情況下為病人縫合,竭力挽救他們的生命,對自己的職業充熱情。他對生命的態度和米勒一行的其他人都不相同。
- 列兵斯坦利·梅利演員:亞當·戈德堡作為一個猶太人對德國法西斯的憤恨。在德國俘虜隊伍旁,他拿著自己的識別牌,炫耀自己是猶太人,表現出一種驕傲,一種挑釁,但實際上也是可悲的,他這樣做只是得到自己的一種寬慰,死去的猶太人不可能復活,他的傷痛也永遠在心中烙下痕跡。
音樂原聲
發行事件 | 序號 | 曲目 | 序號 | 曲目 |
---|---|---|---|---|
1998年07月21日 | 01 | 《Hymn to the Fallen》 | 02 | 《Revisiting Normandy》 |
03 | 《Omaha Beach》 | 04 | 《Finding Private Ryan》 | |
05 | 《Approaching the Enemy》 | 06 | 《Defense Preparations》 | |
07 | 《Wade's Death》 | 08 | ||
09 | 10 | 《Hymn to the Fallen》(Reprise) |
幕後花絮
- 片中卡帕佐的角色是專為范·迪塞爾所寫。
- 在所有主要演員中,只有馬特·達蒙沒參加軍訓。
- 製片方之所以將影片拍攝地從英國改在愛爾蘭,是因為英國國防部拒絕按照史匹柏的要求提供數千名士兵充當臨時演員。
- 雖然史匹柏讓影片畫面的顏色飽和度減少了60%,但當影片在電視台播出時,很多電視台都將顏色飽和度調至正常,因為在播出的頭兩天,很多觀眾投訴圖像色彩出現問題。
- 狙擊手將子彈射進對方狙擊手瞄準鏡的情節源自越戰中的真實事件。
- 片中戰場上共死了206人。
- 片中在投降時被擊斃的兩名德軍說的是捷克語:“請不要殺我,我不是德國人,我是捷克人,我沒殺過任何人,我是捷克人!”事實上,這些人實際是德軍在東歐俘獲的戰俘,他們被迫加入德軍。
- 愛德華·諾頓曾被邀請扮演瑞恩,但被其拒絕。
- 影片是獲奧斯卡最佳剪輯獎的最後一部用非數字剪輯系統剪輯而成的電影。
- 印度電影審查機構曾因影片過於血腥暴力而亮起紅燈,但史匹柏拒絕進行刪剪,並決定不在印度上映,最後印度只好妥協。
- 在2006年美國電影協會評選的“百部最鼓舞人心的電影”榜單中,影片名列第10。
- 影片曾是1998年威尼斯電影節的開幕式影片。
- 在最後的戰鬥中,德軍坦克在橋中央被摧毀,但在隨後的畫面中,坦克殘骸卻跑到了橋的另一側。
- 登入艇中士兵的鋼盔曾映出攝影機。
- 在海灘上投降的兩名德軍士兵被擊中腹部,但當鏡頭推近,左側的人卻被擊中頭部。
- 在諾曼第登入當天,只有兩輛坦克上岸,但影片中卻不止兩輛。
獲獎記錄
幕後製作
製作發行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時間 |
---|---|
美國 | 1998年7月21日(韋斯特伍德,加利福尼亞)(首映)、24日;1999年2月5日(重新發行);2015年2月10日(戰爭及記憶電影節) |
中國 | 1998年9月26日(台灣),11月(大陸) |
加拿大 | 1998年7月24日 |
義大利 | 1998年9月3日(威尼斯電影節),10月30日 |
葡萄牙 | 1998年9月4日(首映)、11日;1999年3月12日(重新發行) |
墨西哥 | 1998年9月4日 |
法國 | 1998年9月5日(多維爾電影節)、30日 |
土耳其、愛爾蘭、波蘭 | 1998年9月11日 |
英國 | 1998年9月11日;1999年3月12日(重新發行) |
冰島 | 1998年9月11日;1999年2月10日(重新發行) |
巴西 | 1998年9月11日(聖保羅);1999年3月5日(重新發行) |
韓國 | 1998年9月12日;1999年3月13日(重新發行) |
荷蘭、匈牙利、新加坡 | 1998年9月17日 |
阿根廷 | 1998年9月17日;1999年3月4日 |
西班牙 | 1998年9月18日 |
芬蘭 | 1998年9月25日 |
日本 | 1998年9月26日;2016年9月24日(金澤電影節) |
比利時 | 1998年9月30日 |
捷克、斯洛伐克 | 1998年10月8日 |
德國 | 1998年10月8日;1999年3月11日(重新發行) |
俄羅斯、瑞典、奧地利 | 1998年10月9日 |
挪威 | 1998年10月9日;1999年(重新發行) |
以色列 | 1998年10月15日 |
烏拉圭、希臘 | 1998年10月16日 |
科威特 | 1998年10月21日 |
紐西蘭 | 1998年10月22日 |
丹麥 | 1998年10月23日 |
羅馬尼亞 | 1998年11月6日 |
菲律賓 | 1998年11月11日;1999年3月10日(重新發行) |
斯洛維尼亞 | 1998年11月12日 |
愛沙尼亞 | 1998年11月13日 |
澳大利亞 | 1998年11月19日 |
印度尼西亞 | 1998年12月5日(雅加達) |
哥倫比亞 | 1999年3月12日(重新發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