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便車行為、心理與控制:來自經濟學實驗的證據

《搭便車行為、心理與控制:來自經濟學實驗的證據》是依託哈爾濱工業大學,由周燕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搭便車行為、心理與控制:來自經濟學實驗的證據
  • 依託單位:哈爾濱工業大學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周燕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針對搭便車行為發生的充要條件缺乏實驗證據,新古典模型因素和社會偏好因素影響搭便車行為的結論存在爭議,搭便車心理成因及其作用機理尚不明確等問題,本項目採用經濟學實驗方法,重新審視搭便車行為的產生、變化和防控規律。採用Z-tree工具設計標準實驗,作為後續實驗的基準;構建模型測量搭便車行為嚴重程度;構建自然-偏態分析體系,實現外在變數到行為變數的轉化;設定對照實驗,證明搭便車心理存在性,驗證搭便車心理緣起是先天論或是後天論;針對現存爭議設定判決實驗,獲得真相;通過因子回歸研究影響搭便車行為的外在因子和心理因子,找到外在因子作用於心理因子進而影響搭便車行為的路徑和結構,解釋搭便車行為的心理成因和及其作用關係。設定對照實驗,分析懲罰、獎勵、補償、信息公開、討論、競爭等機制對搭便車行為的控制效果,並以控制成本、集體收益和控制速度為最佳化目標,研究搭便車最優控制模型。

結題摘要

本項目對L-D實驗進行改進,引入搭便車係數的概念。通過對搭便車實驗的設計,我們將受試群體分為少年組、青年組、中年組、老年組四個部分,發現搭便車行為主要是後天可調的,而不是先天不變的。本項目還通過理論推導和實驗探索,得到搭便車行為產生的理論閥值,並使用兩人博弈的方式進行了實證檢驗,理論與實證結果基本一致。本項目在大數據的支持下,探索了搭便車行為的內外雙向影響因素,包括個人特徵因素和外在控制因素。為得到搭便車行為的最優控制模型,本項目從獎懲兩種機制入手,同時引入監管方式和懲罰效力的概念,探索提高搭便車行為控制效率的方式。本項目發現不同補償機制對搭便車行為的影響不同,隨著補償力度增大,抑制作用也逐漸增強。通過上述研究,本項目已經在搭便車心理分析、搭便車影響因素分析、搭便車產生條件、搭便車的控制模型等多個方面取得了相應成果。此外,本項目還在環保車購買、社會捐獻等方面。研究發現高於基準值的社會捐贈信息結合物質獎勵對環保捐款搭便車行為的抑制最為有效,而低於基準值的社會捐獻信息結合精神獎勵反而會加重環保捐款搭便車行為。宣傳力度能夠影響環保車購買中的搭便車行為。不同的框架效應下的宣傳對人們減少搭便車行為的影響程度不同。收益框架效應、適度的宣傳力度和上行社會信息的宣傳能夠最有效地減少環保車購買中的搭便車行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