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遷的遊牧民

搬遷的遊牧民

《搬遷的遊牧民》是2020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馮雪紅、安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搬遷的遊牧民
  • 作者:馮雪紅、安宇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ISBN:9787520358521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生態文明是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共生,遊牧民搬遷既是一項有關藏族牧區的生態文明建設項目,也是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事關藏族牧民美好生活創建的民生工程。《搬遷的遊牧民:黃河首曲、隆務河、大夏河流域藏族移民實錄》是對藏族生態移民的系列研究,是對甘肅省瑪曲縣尼瑪社區、夏河縣桑科新村和青海省同仁縣三江源村搬遷牧民的政策感受、生產生活方式適應、文化適應和心理適應的調查實錄。三個村莊分布在黃河首曲、大夏河、隆務河流域,桑科新村是鄉內搬遷,尼瑪社區是縣內搬遷,三江源村是跨縣搬遷。通過田野調查,該書真實客觀地記錄了搬遷牧民的社會適應狀況,為社會各界了解搬遷牧民的現狀提供助力。

圖書目錄

上篇 鄉內搬遷:夏河縣桑科新村定居牧民
第一章 巧遇桑科:計畫外的田野
一 聆聽苦難:被疾病和負債纏繞的定居牧民
二 搬遷原因:上學、就醫、生活所迫
三 山上山下:搬遷前後的氣候
第二章 活有所依:定居牧民的政策感受
一 補償政策:“不太了解”
二 搬遷優劣:“支出很多”
三 國家領導:“關心人們疾苦”
四 生活期望:“開個小賣鋪”
第三章 家在兩邊:定居牧民的生產方式適應
一 以畜定草:無草場和牛羊的牧民
二 家裡待著:沒工作的移民
三 收入來源:依靠租金和補助
四 支出去向:基本生活需求
五 路邊草場:往來的遊客
第四章 吐故納新:定居牧民的生活方式適應
一 居所:土房子和定居院落
二 飲食:“下降”和“上升”
三 著裝:規約寬鬆的男性和“腦子不清楚”的女性”
四 出行:單一和多樣
五 休閒:“聚會、聊天”和“閒著、打牌、看電視”
第五章 遺失傳統:定居牧民的文化適應
一 交往:同一部落和社區鄰居
二 語言:藏族學說漢語和漢族會說藏語
三 教育:“沒上學的不便”和“上學的便利”
四 婚喪:“入贅”和“火葬”
五 轉經:“拉卜楞寺”和“轉經的院子”
第六章 難尋自我:定居牧民的心理適應
一 身份認同:“還是牧民”與“想當城裡人”
二 搬遷初期:“心理感受”與“適應耗時”
三 富有標誌:“富沒價值”與“窮會變富”
四 理想生活:“沒啥困難”與“平平安安”
討論 移民如何講述自己的苦難
中篇 縣內搬遷:瑪曲縣尼瑪社區定居牧民
第一章 賽馬場邊的定居點
一 尼瑪社區
二 搬遷原因
三 搬遷體驗
第二章 定居牧民的政策感知
一 “天上是鳥那么大,下面是蟲那么小”
二 “房子渠道不同,人口來源複雜”
三 “聽大家都說好,我也覺得好”
第三章 定居牧民的生計模式
一 生計分類
二 就業意願
第四章 定居牧民的生活方式適應
一 牧區帳篷和定居院落
二 “牛羊肉”“奶製品”和“蔬菜”
三 “不適應,害羞,別人會取笑
四 機車的普及和交通方式的多樣化
五 收入的減少和支出的增加
六 “沒有草場,回也回不去”
第五章 定居牧民的社會文化適應
一 社會關係的重構
二 日常語言的使用
三 孩子教育的期望
四 風俗習慣的恪守
第六章 定居牧民的心理適應
一 身份認同
二 返遷意願
三 富有標誌
四 理想生活
五 消費觀念
討論 移民新村是如何構建的
下篇 跨縣搬遷:同仁縣三江源村生態移民
第一章 擴展的田野
一 背景
二 方法
三 田野
第二章 移民的日常生活實踐
一 搬遷
二 適應
三 變遷
四 生計
第三章 “他者”的關懷
一 生態移民工程與“地方性知識”
二 生態移民工程與“明晰化”行政關係
三 生態移民工程與移民職業技能培訓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