搃拼音是 zǒng,注音是ㄗㄨㄥ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搃
- 拼音:zǒng
- 部首:扌
- 五筆:RUKN
- 倉頡:QCRP
- 鄭碼:DUJW
- 注音:ㄗㄨㄥˇ
- 部外筆畫:9
- 總筆畫:12
- 筆順編號:121432514544
- 四角號碼:58036
-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6403
基本釋義,古籍解釋,
基本釋義
基本信息
繁體部首:手,部外筆畫:9,總筆畫:13,
基本字義
1. 古同“總”。
English
all, general; to summarize; the chief; to manage
方言集匯
1.客家話:[海陸豐腔] zung3 [客英字典] zung3 [台灣四縣腔] zung3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古文〕《廣韻》《正韻》作孔切《集韻》《韻會》祖動切,音摠。《說文》聚束也。《徐鉉曰》今俗作摠,非。《廣韻》合也,皆也。俗作惣。《書·伊訓》百官總巳。《左傳·僖七年》若總其罪人以臨之。《注》總,將領也。《前漢·揚雄傳》解扶桑之總轡。《注》總,結也。《屈原·離騷》紛總總其離合兮。《注》總總,猶繜繜,聚也。
又《釋名》總,束髮也,總而束之也。《詩·齊風》總角丱兮。《疏》總聚其發,以為兩角。《儀禮·喪服》總六升。《注》總六升者,首飾象冠。
又禾稾曰總。《書·禹貢》百里賦納總。《疏》總者,總下銍秸禾穗與稾,總皆送之。
又總布。《周禮·地官·廛人》總布。《注》總,讀如租之。布,謂守斗斛銓衡者之稅也。○按總緫音義各別,今俗以緫為總,非。詳緫字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