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區上震旦—寒武系沉積、成岩相與油氣關係的研究》是由地礦部石油地質中心實驗室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劉鶯、陳彥華、張欣國、史蔚林、徐剛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揚子區上震旦—寒武系沉積、成岩相與油氣關係的研究
- 成果登記號:19910772[05082]
- 第一完成單位:地礦部石油地質中心實驗室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 19910772[05082] |
項目名稱 | 揚子區上震旦—寒武系沉積、成岩相與油氣關係的研究 |
第一完成單位 | 地礦部石油地質中心實驗室 |
主要完成人 | 劉鶯、陳彥華、張欣國、史蔚林、徐剛 |
主題詞 | 烴源岩;成岩作用;沉積岩相;揚子地台 |
成果摘要
該專槓應您題在成岩套用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在沉積相研究方法上有創新,在找油思路上取得了新進展,在與油氣緊密結合方面有特色。經評審認定。主要成果如下:1、通過格架剖犁煉鍵茅面(27條實測剖面)綜合研究建立了武紀統-的沉積模式的相帶劃分標誌。在認識上有了三點進展:(a)“華夏古陸”的存在;(b)沉積證據表明東南巨厚復理舉殃石的類復理石夏古陸”市棕己前緣的近岸沉積區和陸棚沉積區,而判仔肯不是以往所認為深水槽盆旦世和寒武紀時期,水體最深的部分位於湘中地區。2、首創用綜合性相比法編論期,燈影期,早寒武世和中-晚寒武世沉積相圖。與前人比較在方法帶界線劃分更可靠、合理,圖面反映的沉積細節更清楚。3、通過綜合研究指出:揚子區上震旦-寒武系主力生油岩為化石的盆地相泥質岩,揚子台地南北兩側被動邊緣為主力烴源區。此認碳酸鹽岩自生自儲觀點提出了異議,將對揚子區今後油氣勘探和找油思影響。4、岩烴源岩存在兩種成岩方式,對應兩種不同的排烴條件。盆地和陸棚相主要在成岩晚期以壓實方式成岩,具一定側向運移條件。而台地較純的在成岩早期以膠結和重結晶方大成岩,缺乏排烴條件,主堡采罪墊要靠後期裂縫。此種認識對碳酸鹽岩地區油氣勘探具重要指向意義。5、通過成岩演化與油氣演化相據與油氣運移相匹配的有效儲集空間形成作用的時空分布,創立成岩相利儲集區,突破了以往單純用沉積相預測有利儲集帶的思路。為區域儲供了可靠依據和一種開拓性的方法思路。6、根據生、儲、蓋和保存條件及配置關係對燈影組和中上寒武了選區評價,並提出上震旦威遠型氣田為“上生下儲”型氣田的新認識燈影組上鞏員晚部沉積間斷面溶孔層和超覆其上的下寒武統生油層疊置範圍所